言论

令吉走强与进口商品定价/曾志涛

随着美国宣布降息和大马经济的逐步复苏,令吉兑美元的汇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出现显著的升值趋势。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令吉走势强劲,兑美元上涨13.1%,也因此引发各界对物价走势的关注。

对此,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倪可敏呼吁进口商,从10月1日起调低进口商品价格,让人民可从汇率上升中受惠。然而,尽管这种逻辑在理论上成立,进口商品的定价过程却远比汇率波动复杂得多。

首先,进口商品的定价并不仅仅由汇率决定。商家在制定价格时需要考虑多个成本因素,包括运输、仓储、人工、税务等固定成本。尤其是在疫情后的全球供应链仍不稳定的情况下,运输费用和物流成本的波动性加大,许多进口商必须支付更高的运费和仓储费用来确保商品能够顺利到达大马市场。

面对多重成本增加

例如,在国际航运费用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即使令吉走强降低了购买外国产品的货币成本,但商家仍需要应对运输和物流成本上升的压力。

这种多重成本的增加抵消了汇率带来的优势,导致进口商品的价格无法快速下调。

其次,进口商的库存管理也影响了价格的调整速度。许多进口商在令吉贬值时,以较高的汇率成本采购大量库存。这些高成本的库存尚未完全销售完毕,商家在短期内无法立即反映出汇率变化所带来的成本下降。

即使当前汇率对进口有利,商家仍然需要时间去消化之前的库存,避免亏损。

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中被称为“火箭和羽毛”效应,即价格上涨通常如火箭般迅速,而价格下跌则如羽毛般缓慢。这是因为商家在面对成本上升时必须迅速作出反应以保护资产,而在成本下降时,出于多种市场考量,价格下调则更为谨慎和缓慢。

市场干预须保持平衡

无可否认,政府官员呼吁进口商降价,反映了对民生的关注。然而,政府的干预必须与市场机制保持微妙的平衡。

虽然短期内的价格调整可能让消费者受益,但过度干预市场可能会扭曲价格机制,打破市场供需的自然平衡。

政府在推动降价的同时,应关注进口商的营运环境,包括物流成本、全球供应链变化等因素,确保政策的实施既能惠及民生,又不会对市场运行造成过大的冲击。

打个比方,通过提供适当的税收优惠或补贴,政府可以帮助进口商在应对成本压力的同时,逐步实现价格的下调。

总的来说,虽然令吉走强理论上可以降低进口成本,进口商品价格应有所下调,但价格调整并非简单的数学运算。

政府在推动降价时,应全面理解市场的复杂性,并采取合理的政策引导商家逐步下调价格,才能让消费者从令吉走强中受惠。

视频推荐 :

反应

 

财经新闻

今年表现虽高光 彭博智库:令吉明年恐成最差货币

(吉隆坡20日讯)令吉今年吐气扬眉,在整个亚洲区域方面是名列榜首的货币,不过彭博智库提醒,花无百日红,今年风光后的马币,明年很可能会变成表现最差的亚洲货币之一。

彭博智库对亚洲货币进行展望点评时提到因为对美元走高有着“高贝塔”,即敏感度更高,在强劲美元走势下,令吉明年很可能又将与韩元一样,沦为表现最差的货币之一。

分析员点出,尽管2025年降息的紧迫性有限,但令吉的回酬率仍有可能在亚洲区域偏低。

此外,任何中东战乱引发的油价上涨,相信只能作为短暂的推动力,支撑令吉回升。

当然,国行可能会比亚洲其他央行更警惕资本外流和令吉贬值的问题,因为国行之前就有一直公开强调,令吉拥有足够的基本面,且严重被低估。

另外,国行也和政府联手合作,呼吁更多官联投资机构(GLICs)、官联公司(GLCs)、企业和投资者加强联系,鼓励它们继续把外汇回回大马。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