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伊党崛起或打回原形?/南洋社论

政坛风云变幻莫测,英雄和狗熊随时可调换位置,胜王败寇不是永恒的传说。

2004年11月大选,国阵在刚接任首相职不久的阿都拉的率领下取得空前胜利,攻下逾九成国席,“拉伯旋风”因此得名。



当时,谁也不曾想到,外表温文儒雅的拉伯竟然有此能耐,将反对党打得落花流水,可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2008年3.08大选大马无声无息地掀起一场政治海啸,国阵痛失三分二国席优势,同时也失去吉兰丹、登嘉楼、雪兰莪、槟城及霹雳5州政权。

根据分析,拉伯2004年大选的胜利因素主要有3个,一是在位首相22年的马哈迪退位,化解了选民对国阵的厌恶;二是精通回教法的拉伯提出“回教现代化”(Islam Hadhari),抵销了伊斯兰党的回教化攻势,;三是及时提出肃贪口号,让人相信存在已久的贪污腐败,将随着政府领导人的更迭而消失。

可是,拉伯上位后,政绩和人民的期盼落差甚大,在肃贪上亦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人们尤其是华裔选民再次对国阵政府心生不满,城市地区的巫裔选民也开始萌生思变之心,进而在“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下造就了3·08政治海啸。

在短短的4年里,拉伯的政治生涯从云端直跌谷底,这个巨变虽始料未及,但万变不离其宗,“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永远不会改变,可民心也永远是最难捉摸的东西。

9月29日,伊党在登州举办“崛起2.0”造势集会,主席哈迪阿旺强调该党拥有分布全国各地的7000个支部,实力不容小觑,其他党领袖因此扬言伊党来届大选绝对有单打独斗的条件。



第14届大选,肯定是大马史上最波谲云诡的一场大选,笼罩国家的课题极多,其中包括民生、贪污、宗教敏感和领袖道德等,因此,不同的选民群,将从不同方向考量手中的一票,是必然现象。

尽管如此,伊党数十年如一日,永不更改的是其建立回教国度的信仰和坚持。由此看来,要是伊党果真能够在来届大选漂亮胜出,则意味着大马离成为回教国家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当然,伊党将在大选中崛起,还是打回原形,由不得一两个人说了算。

 

 
 

 

反应

 

言论

亚亦君令补选的悬念/南洋社论

霹雳亚亦君令州议席补选的选情,似乎稍嫌淡静。原地列阵的巫统派出尤斯里,迎战国盟伊斯兰党的阿都慕海敏,以及被视为第三势力社会主义党的白华敏。

然而,补选看似平淡且沉闷,国盟却在部署一盘大棋局,从议题的设置,伊党力促选民拒绝巫统与民主行动党的正常化合作,欲促成巫统与伊党的合作组成政府,加强回教力量,是伊党的政治着力点。

抵抗绿潮耐力测试

参与助选的行动党竞选机制指挥,便通过舆论宣导反制,揭露国盟“系统操弄种族情绪,策动政治变局”,“谋划将补选胜利成为霹雳政权更替的转捩点”。

伊党靠宗教及种族议题作舆论攻势,揭示团结政府只是一种苟合的暂时状态,并借此补选寻求钻入权力的缺口,力挫政敌。

对希望联盟与国阵来说,选战是抵抗绿潮的一项耐力测试。

根据团结政府过后举行10次国州议席补选的成绩分析,除了吉兰丹州的能吉里州议席补选,巫统以大胜的成绩收复失地外,其他议席补选均由原有守土政党胜出。

能吉里补选给巫统重新找到抵御绿潮的自信,随后柔佛的马哥打州议席补选的狂胜,证明了希盟与巫统合力挫敌的效应。

亚亦君令补选将是检测希盟与巫统结盟的有效性,因为只有缔造后续补选的持续胜利,才能验证战略联盟的力量崛起。

为国盟助选的民政党在此补选的政治站位,就是力图策反马华,离间希盟与国阵,分化行动党与巫统的同盟关系。

巫统堡垒选区

根据选民结构分析,亚亦君令是一个混合选区,其中巫裔选民55.64%,华裔选民21.99%,印裔选民14.3%;与我国种族人口比例近似,只是巫裔较少及印裔较多些。

从历届选举成绩的观察,自2004年,亚亦君令一直是巫统的堡垒选区,就算2008年掀起政治海啸,巫统仍守住阵地;2022年6州选举的五角混战中,巫统候选人仍能以微小多数票突围。

在此次补选的三角战中,会否因返乡投票意愿低落而拉低投票率?“猪”与“热裤”是否紧迫或令人忧虑的议题?第三势力会否给选情制造悬念?

或是国阵与希盟的合作能否发挥选票叠加效应?补选过后会有什么样的政治格局演变?

4月26日的投票日,有感觉、有温度,对生存与发展有理性认识的选民,应该会做出正确的选择,也能帮助打破这一切问题的悬念。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