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众声齐发 有笔如刀/周若鹏

埃及某处监狱,囚禁了位诗人,他的名字是加拉尔(Galal El-Behairy)。500天了,他的罪名不是杀人也不是放火,而是侮辱军方、散播假消息。

他做了什么坏事呢?写了首”反动“的歌,出了一本关于女权的诗集。我搜了一下,全世界中文媒体几乎没提过这件事。远在埃及的一位诗人,和东方的中文圈没有交集,自无人关注,任刘晓波病死狱中的中共政府当然更不让提起。我又从何得知呢?



认识伯尼丝(Bernice Chauly)是几年前的事了,她是我国著名的英文作家,当时她在操办乔治市文学节。如果如果你对此文学节陌生,那也许是因为那是以英语为主要媒介语的活动,消息不常在中文读者群中出现。你去谷歌“乔治市文学节”,我的文章居然出现在前十笔,就知道本地中文圈对它的报道有多贫乏。

这的确是个世界级的文学节,主题尖锐,全球作家汇聚交流,就是没有马华作家罢了。后来曾翎龙、陈翠梅和我几位写作人去向伯尼丝投诉,前因后果在我的旧文有写,你就谷歌“乔治市文学节”。总之,从那一次起,文学节没有忽略我们了,我也因此和伯尼丝成了朋友。

伯尼丝去年开始和我联络,想创办国际笔会(PEN International)的马来西亚分会。我作为一个固步自封的马华作家,一时不明白她的用心。华人作家有马华作家协会了,马来作家有马来作家联盟,需要再立一个“红毛”作家协会的山头吗?自然不是,伯尼丝会找我,就是因为希望创会成员中有不同背景的作家代表。

国际笔会关注受压迫作家



国际笔会于1921年在伦敦成立,至今在全球已有逾百支会。PEN的三个字母原本代表诗人(Poet)、散文家(Essayist)、小说家(Novelist),后来连剧作家和编辑也包含在内。文人的协会鼓励文人交流是必然的,最珍贵的还是笔会宪章中的精神:捍卫言论自由、思想自由。要成为会员,不论是否作家,先得签下这份文件。

国际笔会长期关注受压迫甚至被谋杀的作家,比如埃及诗人加拉尔。若不是因为笔会,我还不知道埃及政府打压言论至此。各地笔会不只为作家发声,还有运用其影响力给与实际援助,甚至安排政治庇护。

文人早就不再”手无缚鸡之力“,众声齐发还真能有笔如刀。马来西亚笔会的第一次公开会议刚刚举办,附属国际笔会的马来西亚笔会如果顺利成立,便能借助母会的国际力量,不必单打独斗。做的不只是推广各语文学而已,也包括监督政府,维护言论自由。同是文人,怎么我就不曾有过伯尼丝的视野呢?实在让我感佩不已。

不知道加拉尔的命运接下来会如何,有笔如刀也无法劫狱,但至少多让一个人知道,多半分力量,未来或许就少一个受害作家。马来西亚言论尚算自由,但也不无隐忧。第二次笔会的公开会议在八月,无论是不是作家都欢迎参加,给所有关心言论自由的人民。

反应

 

商余

在因陀罗网成长的六字辈/谭郎

文|图:谭郎

人总活在关系的互动中,无论是人和宠物、信徒和神佛,乃至编辑与作家的微妙关系都是!

前一段时间,由于经常进出医院,似乎也和医护人员有了某种关系(虽然我相信自己,在他们眼中只是记录数据之一)。这种关系的互动,在佛教中就有“因陀罗网”(梵语indra-jāla)的说法,就是描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缘起的关系。

我们现在通过电脑、手机,就随时与全世界的人联接在一起,这是互联网时代的特征,恰好也呼应了这个古老神秘的描述。

去年12月29日《南洋商报》的<商余>有一篇《无中生有6字辈》,作者是赖国芳。作者在文中提到:“当时许多作者都在报馆任职,有些至今仍笔耕不辍,有些想已停笔。我和多位仍保持联系,在中断了三十多年后,几年前通过脸书等网络媒介重新串联,每年举办一次小型文友聚会,最近一次是《谢师会》演出期间,台上一场谢师会,台下一场老友聚会。”

接着就因为赖国芳的发起,现在还出现了一本《成长中的六字辈2.0》。这本文集集结了35位六字辈作者的作品,他们经历各异,却又互相映照,正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因陀罗网”,而我也有幸成为其中一个作者。但很可惜,我无法参加11月20日的《成长中的六字辈2.0》聚餐交流暨新书发布会。

前半生被盲目意志支配

我在《成长中的六字辈2.0》是以“写作者的现形”为题,通过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来叙述自己的前半生总被盲目的意志所支配,却又经常求不得苦;但在这篇文章中却没有提到对生命充满激情的尼采哲学。

尼采在其代表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提到所谓的精神三变,这是意味着一个成熟的人,会经历精神上的3次变化。

第一变是成为“骆驼”,这是暗喻人在这个阶段背负着外在的传统价值,被动的前行;再变是要成为“狮子”,这时人的自我意识觉醒,敢于否定权威,要追求属于自我的价值;三变是成为“婴儿”,这时人的整个身心抖落了所有外在的追逐,也不想对外证明自己能够怎样,因为存在就是喜悦,不假外求,返璞归真。但“婴儿”并不是幼稚无知,而是活在当下,又充满可塑性!

我在此文一开始就提到“人总活在关系的互动中”,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关系障碍重重?还是你侬我侬?互联网的存在其实可以拉近距离,也可以带来疏离。

如果以尼采的精神三变来讨论关系,不断被编辑催稿就有点当骆驼的无奈,有时故意拖稿,就成了狮子。但因为喜欢编辑的呵护,所以开心的交稿,又变成了孩子气的婴儿。

(“只有诠释,没有事实”,据说这是尼采的一句名言。基于这个视角,我故意重新诠释他的譬喻:骆驼/狮子/婴孩。)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