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何谓“高手”?/黄子伦

要怎么识别一个人是不是有真功夫?

这句话是非常困难的,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一门行业或知识,只要你没有花时间去了解和实践,是很难了解当中的虚实。

更重要的是,随着资讯的普及,只要有基本阅读能力和肯花一点时间去阅读,那个人都可以化身为一名“专家”。

不久前,就有网民声称自己什么都不懂,却能够在新加坡工作并靠着忽悠技能上位,这也是这类“专家”的侧面写照。

故此,要怎么识别呢?我认为答案就在执行细节。

大家可以自行上网搜索名厨戈登(Gordon Ramsay)在网上那只名为“Gordon Ramsay Answers Cooking Questions From Twitter” 某只影片。

影片里,戈登会回答网民各种关于烹饪的提问,例如怎么防止美式炒蛋变黑、怎么有效率削芝士、或者辣椒放太多该怎么处理等等。这些资讯,我相信一部分可以通过烹饪书籍或影片习得,但相当一部分估计也只有那些有经验的厨师才能够回答得到。

这,就是所谓真材实料。

因为只有真正的执行经验,你才知道怎么处理每一个细节。

就拿投资来说,谁不懂是“低买高卖”,难就难在“何谓高低”,难就难在你持有后是否应该加仓、该追高还是拉低成本?难就难在你已经有盈利了,你该套利吗,套利多少?当你往回看一只飙涨股,谁不知道持有10年不卖的话可以赚得几倍的回报率。

难就难在,要怎么持有10年?优质股有价值,但如果它长期横摆的话,你要怎么做才能够把资金配置的效率发挥到最大?

执行细节多如牛毛

在真实的世界里,执行细节是多如牛毛。那些喜欢绕开细节,大谈理论,要么没什么经验,要么是是装腔作势。

就像是巴菲特,很多人喜欢神化他。我不否认老爷子的功力真的深厚,但有很多事情只能是人们的对号入座。

就拿很多人喜欢赞美他长期持有的苹果公司股票。这股票已经成为他接近一半的仓位,且回报率丰厚。但很少人知道老爷子间中套利超过10次,也有加仓5次。

更重要的是,以伯克夏尔的体量,“长期持有”是他们最佳,甚至是唯一策略。

你能想像雇员公积金局今天清空他们在马来亚银行的持股,然后一个月后再买回来吗?

这也是为什么“一招打天下”的情景更像是戏剧情节。真实世界里,哪招有效就用哪招,而你学习的就是判断哪招有效。如果没学过,就自创招式。这才是“高手”。

 
 

 

反应

 

言论

政府贷款,沙布拉买单?/黄子伦

最近,沙布拉能源(Sapura Energy)获政府通过特殊目的公司(Special Purpose Vehicle, SPV)注资11亿令吉,引起广泛关注。

尽管政府多次强调这并非纾困,而是一笔贷款,且资金用于偿还供应商欠款,但这一举措仍引发不少疑问。据沙布拉能源官方声明,这笔资金将用于支付超过2000家本地供应商的款项。

然而,相较于沙布拉能源超过100亿令吉的债务,这区区11亿令吉根本无法解决公司的财务困境。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笔钱究竟能偿还多少供应商?

根据沙布拉能源截至2024年10月的季报,其应付账款约为52亿令吉,与2024财政年的55亿令吉接近,因此可粗略推测其债务结构变化不大。

查阅2024财政年年报附注,其中近1400万令吉用于支付员工薪资,20亿令吉属于第三方欠款。这意味着,部分供应商即使有政府资金注入,仍可能无法收回欠款。

更耐人寻味的是,2023财政年数据显示,沙布拉能源的应收账款高达37亿令吉。这表明,即使公司财务状况持续恶化,仍有供应商愿意提供服务和器材,哪怕面临高额坏账风险。

企业应以利益为先

按理说,在商业社会,企业应以利益为先。但沙布拉能源的供应商不仅未急于切割,反而“仗义疏财”,堪称凤毛麟角的商业典范。对此,政府是否该优先向他们征收更多税款?反正收不回欠款,也算是“求仁得仁”。

当然,部分供应商之所以愿意继续合作,或许也是看在沙布拉能源背后股东的份上。

这便形成了一个吊诡的局面——政府的注资,是否意味着沙布拉能源可以进一步要求供应商提供更多服务和器材?反正出事了,还有政府兜底。

若有人反驳称,这笔钱最终需要偿还政府,因此不算兜底,那我倒想问问,多少企业因财务困境倒闭?多少创办人因公司清盘而破产?他们,又有谁来买单?

反应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