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侮辱他族的儆戒/许世平

有个烤玉米摊的小贩贴通告示众,表明他拒卖玉米给特定族裔;结果巫青团长拿督阿克马竟然“仗义执言”,狠批说就算涉及侮辱别的族裔的人道歉了,也要对涉案者采取法律行动。

结果该名摊贩“道歉”后,仍被提控,还被罚款400令吉以示儆戒。

可是,事情有了结了吗?其实,要问何以在吆喝叫卖的市井小贩,会有种族歧视的偏见呢?

其实,问题不就是政客的蜂起,习惯用语尖酸刻薄,用词颠倒是非,用心用力诋毁,助长起来的歪风。

政党领袖先端正态度

因受到影响,就会心存偏见,就会通过有色、凹凸的镜片来看东西,就会以狭隘的观念和偏见去看待别人、对待别人、贬低别人,还散播仇恨。

就算制订规范指南,增设特定事务部长,都未必有实际效益。

其实,政党领袖还须先端正态度,以身作则,要正确看待种族宗教问题,并以宽广的胸怀去对待每个人。

纷纷扰扰的世界不就充斥着隔离、冲突和动乱,歧视政策阻断人际的交流,宗教仇恨激发各种血腥报复的悲剧,历史的暴力与创伤却一直都没法制止和平息。

国际社会组织提倡消除一切种族歧视宣言,或鼓励制订以人权公约为行政纲领的政策,以遏制种族宗教纷争问题。

像新加坡为维护种族和谐与社会的多元性,制订《维持种族和谐法》,马来西亚也有人建议制订《反种族歧视法》,以取缔任何导致种族宗教分裂的极端言论。

法规管制属压抑手段

可是,法规管制是一种压抑手段,只是将问题在一种噤声状态下暂时封存起来。

独立迄今60多年,民族的融合与团结依然难以实现。

两年前美国的全面数据平台Index Mundi公布“世界最种族主义国家”排名榜,马来西亚名列第二,仅次于南非,的确让人甚感愤慨、悲叹。

问题的症结在于仍有好些政党惯用种族宗教的话语权,维系自身的政治影响力,固定结构性的权力,去影响国家公共政策,导致情况愈变糟糕。

真正要消除观念分歧与矛盾冲突,就是要打破疆界、壁垒,消除障碍,只有建构相互尊重与互相依赖的关系,接纳彼此为人类大家庭的共同身分,才是马来西亚的全民共识。

反应

 

要闻

玉米不卖给“吉灵人” 小贩夫妇认罪罚款坐牢

(八打灵再也21日讯)在烤玉米摊位张贴“抱歉,这里的玉米不卖给‘吉灵人’”标语的玉米小贩及妻子今天在雪邦推事庭俯首认罪,各别被罚款400令吉和坐牢3个月。

雪邦警区副主任山哥峇警监发文告指出,被告(64岁)面对的控状为破坏公共安宁,52岁印尼被告面对的控状则是无合法准证入境及逗留大马。

他说,警方于本周一在雪邦达刚路往汝来方向的路段逮捕他们,警方提呈调查报告予雪州副检察司,被指示以刑事法典第505(b)(破坏公共安宁)条文提控男被告,同时提出刑事法典第268(公共场合滋扰)条文的替代提控。

他表示,小贩的妻子则因未持有合法准证,在1959/63年移民法令第6(1)(c)(无合法准证下进入大马和逗留)条文下被控。

山哥峇指出,2名被告今天在雪邦推事庭面控时认罪,各自被判罚款400令吉和监禁3个月。

被告早前在雪邦哥打华丽山的摊位上摆放“玉米不卖给吉灵人”的标语,结果其行为遭拍摄上网引起热议,尽管小贩过后针对此事道歉,但仍旧难平息民愤。

警方是援引破坏公共安宁条文、煽动法令第4条文,以及1998年通讯及多媒体法令第233条文展开调查。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