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体系这个坎/章龙炎

这十多年来,华裔对国阵的憎恨已经到了极点。巫统是国阵的主导政党,“只要不是巫统”(ABU)很能引起华裔的共鸣;巫统及国阵“非常烂”也成了华裔反国阵最理直气壮,而且是义无反顾的斗争。
因为这是理直气壮(我认为是“理屈气壮”)和义无反顾的斗争(在很多华裔同胞看来是历史使命),再加上不需要流血及担心遭受牢狱之灾。思维都在笔直的高速大道前进,不需要像在九曲十八弯的小路行走慎思慎行,因此陷入很多盲点。
其中一个盲点是领导政府的首相,有解决从摇篮、贪污到坟墓等各种奇难杂症的能力。而根据许多华裔选民的想法,解决这些奇难杂症的途径是肃贪、省钱(做官要节俭)和“投民所好”(民粹)等等悦耳的用语,好像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往往,一加一并不等于二。
对一位首相,尤其是像华裔属意的拿督斯里安华有这样的期待、寄望甚至是依赖,是要他执行不可能的任务,对安华也不公平(即使安华不这么想)。
华裔“造神运动”
这是华裔不管是贩夫走卒还是达官显要、富商巨贾对安华的个人崇拜;夸大一点说是“造神运动”。
因为这种个人崇拜,只看到政治斗争的过程,完全忽略了首相作为政府总执行长的治理和领导能力。除了会斗争,最根本的就是与诸如公务员体系等制度的人员协调合作,确保内阁的指令获得执行,国家日常的运作顺畅。
大家如果还记得的话,敦阿都拉任相后在2004年首次领军迎战第11届全国大选,赢得90%的国会议席。
即使受到一面倒的支持,阿都拉后来也感叹政府里的“小拿破仑”把鸡毛当令箭,不少内阁指令在执行时荒腔走调,进而引起民怨。
其结果是在2008年全国大选,阿都拉领导的国阵失去了国会三分之二议席的绝对优势。
其中关键因素是公务员“被鼓励”将政治进程(political process)更大程度渗入公务员体系,导致公务员不把执行内阁的指令当作是责无旁贷的。
这一点,敦马哈迪医生“功不可没”。在2008年所谓的“政治海啸”后,情况更加明显。马哈迪在第二度任相的时候,也投诉有公务员“阳奉阴违”。
根据2019年的数据,我国有超过170万名公务员;这些公务员再加上他们的家属,是个庞大的票仓,兵家必争。
与阿都拉2004年大选相比,安华当首相的“民意”是拼凑而来的;就在政府的威望而言,安华又不及马哈迪。
华裔以个人崇拜将安华“神化”,高估了他处理公务员,让公务员给予他领导的团队忠诚的配合的能力。你看,安华团队组成不到一个月却向公务员体系开炮,好像是拿公务员出气。这不是好的开始,接下来会面对更大更多的阻力,是可以预料的。
扣章难扣人心/章龙炎
教育部从4月21日开始,在所辖学校推行学生佩戴“辉煌条纹”(Jalur Gemilang)扣章的措施,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立意虽高,恐难达效。
此措施公布时,已引发舆论热议。最大争议,在于佩戴国旗扣章是否真能激发爱国情操。针对质疑,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回应称,邻国早已推行类似做法,既然我国教育部还免费提供,学生佩戴即可,何必大惊小怪。
据我所知,即使有国家规定学生佩戴国旗标志,也极少像我国这样一刀切地广泛推行。至于所谓“邻国已落实”的说法,尚无具体根据。
退一步说,即便属实,盲目跟风、照搬照抄是否合宜,值得思考。
教育部“免费提供”的说法,表面看似无懈可击,实际上谁都知道,这笔开支最终还是由纳税人承担。
应严肃推行严格监督
“又不是麻烦的事”这句话,更令人玩味。如果教育部确实认为佩戴扣章可以有效培养爱国情操,那理应严肃推行、严格监督。若目标重要,即使再麻烦,学生也该执行到位,不能一面说“教育”,一面怕“麻烦”。
首相这番话,透露出的并非对爱国情操培养的信心,倒更像是对质疑声音的急躁和不耐烦。
从另一个角度看,以佩戴国旗扣章来激发爱国情操,本就是个伪命题。这种做法实际上忽视了许多更深层、有效的爱国教育方式,如歌曲(包括国歌与爱国曲)和影视作品等。
以我在政府学校的求学经验为例,周会上升旗、唱国歌,确实对激发民族认同感有帮助。但这也有前提:学生必须记住歌词、理解歌词背后的意义。
上世纪80至90年代,不少爱国歌曲在广播电视上日复一日地播放,有些旋律至今仍能哼唱。政府何不重新筛选部分经典爱国歌曲,在国营电台与电视台定时播送?
无论是歌曲还是影视作品,其最大的优点就是能长期熏陶人心。但即使如此,成效仍取决于国民对国家的情感认同。正如有人曾说:“我爱马来西亚,可是马来西亚爱我吗?”
这类感慨,虽有将国家与政府混为一谈之嫌,却也反映现实中政府政策对国民认同的实际影响。人民对国家的忠诚,往往也是对政府施政感受的折射。
执政者固然有责任维持国家的安全与稳定,也有义务凝聚人民的归属感。但若对公众合理质疑置若罔闻,甚至视之为挑衅,其实是在混淆“爱国”与“护政”的界线。
安华回应佩戴扣章争议的态度,延续他一贯的“模糊战略”。他并未正面回应佩戴是否能真正激发爱国情操这个根本问题。更令人担忧的是,人民早已熟悉类似政策“一时热”的循环,三分钟热度,终归冷却。
更矛盾的是,教育部长法丽娜还强调:学生若未佩戴扣章,将不会受到任何惩罚。这话什么意思?若无惩罚,何不坦然鼓励学生自愿佩戴?这才是真正的“不是麻烦的事”。况且,强扭的瓜,终究不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