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共同维护社会安全/张燕萍

让人心寒的社会治安问题接二连三在各地发生,我们的国家到底怎样了?

在抵制氛围依然笼罩的当儿,短短几天内各地发生的社会问题,让我们没了安全感。

上周五凌晨在乌鲁地南警局发生震惊国内外的袭击案,造成两名警员殉职,一名警察受伤。接着在18日,2名男子持刀共车到国家王宫外要觐见国家元首,庆幸站岗的警员察觉不妥,机警地将两人拦下搜查,并从车里搜出巴冷刀而立即将两人逮捕。

影响经济不容小觑

周日晚,即19日,民主行动党副主席兼士布爹国会议员郭素沁接到死亡恐吓。较早时,也连续发生国会议员住家遭纵火及接获恐吓传单事件,受害者包括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倪可敏。

抛开各地日常发生的爆窃、打劫事不谈,这些真实的事件通过社媒发布后,无不让人感到心慌和担忧,同时也强烈带出了我国治安亮红灯的信息,对人们造成安全隐患,要是不加以控制和杜绝,势将带来严重的危害和影响。

这是一个需要探讨,且对症下药解决的问题。必须承认的是,除了经济问题之外,极端分子煽动仇恨、歧视和鼓吹暴力的行为有必要得到重视和遏止。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曾向全球对我国有兴趣的投资者保证,政府已采取必要的改革措施,营造更理想的经商环境。然而,种种治安问题要是没有制止,肯定将对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不容小觑的影响。

政府全民人人有责

在这里居住的人们需要安居乐业的生活,投资者需要一个安全、稳定的投资环境,频繁的犯罪活动会让大家失去信心。

根据国际智库经济与和平研究所发布的“2023年全球和平指数”显示,我国在163个国家中排名第19,亚太区排名第4,仅次于纽西兰、新加坡和日本,这也是国际社会的认可。

因此,治安问题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在这个国家所有人的共同责任,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反应

 

灼见

【灼见】预防“独狼”不能靠大数据/陈文坪

一个和睦稳定的社会治安,并非采取高压、强硬手法加以维稳,而是需让人民对不满、戾气有渠道申诉,让那些需要协助或弱势者有地方求助,并获得合理关切以及人文关怀。

前些日子,中国10天内发生3起大规模无差别攻击事件后,中共中央政法委及公检法等司法机关高官过去一周在地方上密集调研部署维稳工作,要求执法部门利用大数据加强风险隐患预警能力。希望执法机关提高对利用科技防范社会风险的重视,更多借助大数据及早发现恶性案件苗头,防止风险扩散。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中国在维稳方面已取得相当成效。新疆地区就是一例。自2009年7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后,中方加强了当地社会治安治理,过去10多年来并没有再发生大规模骚乱现象。

大数据维稳防骚乱

社会治安能有效治理,科技监控、大数据发挥很大作用。以前在乡村里,遇上小偷小摸,即使报警,也是难以被抓获。正是如此,一些小偷食髓知味变得更大胆,肆无忌惮。现在,中国到处有了监控器、大数据,警方发现一起,破获一起,小偷小摸的案件也就越来越少。生活在乡村的人们也就安心、安稳多了。

大数据维稳防骚乱是可行的,也是必须的,因为有组织的骚乱,都需要时间去筹备、联系。换句话说,组织者需要准备更多资源才能行事。而在谋划的过程中,难免会有遗漏,留下一些蛛丝马迹。这为大数据获取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然而,发生在社会上一些突发事件,是否可以通过大数据获取?如果不能,那就未必能达到效果。

以广东珠海体育中心11月11日发生越野车撞人事件,导致35死43伤为例,这是有预谋的,但“独狼式”行动的确难以防备。有能力购买越野车的人经济条件并不差,但却做出反社会、反文明、反法律的行为,值得相关部门作深入调查、检讨。

还有,江苏无锡一所高校11月16日发生持刀伤人案,造成8死17伤。更值得探讨教育带给人们什么?教育是否培养学生全人格的发展?

高等教育学府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更必须塑造学生全人格的发展。这或许比知识更加重要,也必须重视。毕竟一个全身心发展的人,即使遭遇挫折,也能面对困难,更好地生活下去。

学子进入高校读书,目的就是要改变命运,掌握求生知识与技能,找到更好工作,挣取更高收入,让自己或家人生活过得好一些。

一个人在高校深造多年后,还不顾法律,走向反社会的行为,无疑是人生的悲哀、家庭的悲剧。但大数据能及时掌握吗?大数据能为当局提供及时的信息吗?

公平执法  人文关怀

大数据维稳,虽可防范大骚乱发生,但“独狼式”的行为在案发前是不易从大数据中及时出现的。

因此,建立有效的机制,加强法制建设,进一步扩大社会安全网,提高一线人员的沟通水平,更用心、积极处理各种纠纷,消除形式主义,保持申诉渠道畅通,是社会稳定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中国各地方政府也须提高施政效率,执法部门须公正、公平、公开对待事件的“是非曲直”,及时发布、澄清案情,让信息透明化。重要的是,回归最基本的原则,纠纷调和、执法公正、人文关怀。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