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再谈华小命名学/罗汉洲

话说,马华署理总会长拿督马汉顺医生指责民主行动党没有认真落实10+6增建、搬迁华小计划,甚至丢失了陈嘉庚华小。

马汉顺又说,他担任霹雳州行政议员8个月就找到2500英亩土地供州內9所独中作为以地养校之用,行动党什么都没有做到。

尽管很多人不喜欢马华,但我们不能以人废言,马汉顺是在摆事实,他为霹雳州9所独中找到养校的土地确实是事实,并且把231万令吉地价减到1万800令吉也是事实,而目前已执政2年的行动党在落实10+6计划却显得举步维艰,这也是事实。

10+6增、迁华小计划是马华在2017年11月宣布,且国阵政府交由马华统筹统办。惟国阵却在翌年下台,马华乃“出师未捷身先死”,10+6大计理所当然交由行动党执行。

当时受委为希望联盟教育部副部长的张念群宣布增建、搬迁计划不只是10+6,而是10+6+10方案,希盟政府共增建与搬迁26所华小。

此言一出,整个华社欢声雷动,“拍烂手掌”,马华顿时黯淡无光。

2022年11月,希盟联合国阵登台执政,行动党此时却绝口不提10+6+10宏图大计,只提马华的10+6计划,惟在落实方面却不尽如人意,究竟是为什么?

马华在2017年只有7名国会议员及11名州议员,被讥讽为7—11连锁店,但却为华人争取到10+6计划的丰功伟绩,拥有40名国会议员及24名州议员的行动党竟在落实10+6计划却举步维艰,令人百思不得其解,难道力不能及?不可能吧,它在政府中拥有最多国州议员呢。

马汉顺还说,行动党若有能力,用他们领袖的名命名华小也没有问题。

这话可大有商榷的必要,如果新建华小的一切经费,从校地到校舍、设备、桌椅、操场等等全由某政党负担,没有向民众筹款,那么用它的领袖名命名该新华小尚且说得过去,但如果用公帑或众筹兴建,可就不由政党说了算,政党不能用公众的资源为本身歌功颂德。

非所有领袖配享太庙

尤其重要的是,并不是每一个政府领袖都有资格配享太庙,也不是每一个党领袖都有资格“吃冷猪肉”。有些党领袖可能为党创下大功大劳,也为国家出了大贡献,但在维护族人权益方面的表现却令人失望,更有些政党领袖在维护族人的母语权益方面的表现令人痛心疾首,如果用他们的名字命名华文学校,无疑是纪念不该纪念的人。

1950年代中期,华巫印三族领袖共谋争取独立,那时候的华裔政治领袖几乎清一色都是英文教育出身,他们不谙华文华语,甚至连祖籍方言也不大会讲。

他们不能了解华人热烈爱护母语的思想,华人要求把华文列为国家语文之一,一名华裔政党领袖(后被委为联盟总秘书)竟然说,华文是很难学的语文,我自己就学不来,所以他不赞成把华文列为国家语文之一。

又有一名领袖说,这里不是中国,为什么要列华文为国家语文;这几名华裔领袖都与东姑阿都拉曼、敦拉萨同一个时期的人,都属于开国元勋,其他如“铁树开花”、“我学了爪夷文更像马来西亚人”、“只区区三页就如世界末日”等等,讲这种话的党领袖,如果用他们的名字为华校冠名,岂非嘲笑华人的母语教育?

反应

 

柔佛

佰乐集团捐助銮县21华小和銮中清寒生

(居銮16日讯)佰乐集团捐款给居銮县21所华小及居銮中华中学,为援助清寒学生尽一份绵力。

佰乐集团今年拨出3万令吉援助居銮县21所华小200名一年级至五年级的清寒学生,让他们每人可获得校服、袜子、校鞋及书包的援助品;另拨出3万令吉给銮中清寒助学基金,援助10位清寒学生。

该集团发文告指出,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未来的主人翁,因此培养和援助青年是国家进步、昌盛繁荣的关键,而该集团秉持这一信念,希望在推动青年成长的使命中贡献一份绵力。

文告指,集团自2019年实施制度化拨款以来,已为居銮县21所华小的清寒学生提供书包、校鞋、校服及袜子等援助品,并拨款支持銮中的清寒助学基金,希望能具体帮助有需要的学生,让他们能够安心、舒适地继续学业。

“我们也希望这笔拨款能协助居銮县华小校长联谊会及銮中理事会进一步推动福利工作,为需要帮助的群体带来实在的支持及温暖。”

昨日,佰乐集团董事经理拿督陈诗胜、柔佛区总经理陈善兴将模拟支票移交给21所华小,由居銮县华小校长联谊会和居銮县发展华小工委会接领,出席者包括居銮县发展华小协会主席陈子良、居銮县华小校长联谊会主席陈元城、副主席蔡晓琪、财政李成顺、秘书李爱佳等人。

此外,该集团前往銮中参观,同时移交模拟支票,由銮中执行会务顾问戴国光、董事长王培荣、副董事长陈子良、副董事长林吉泉、财政方琮平、校长吴小燕、董事戴成通、总务陈治鑑接领。

该集团柔佛区副总经理林浩龙、居銮区销售经理陈诗惜也有出席。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