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冷眼旁观拉菲兹/章龙炎

可能是我慧根不足,向来就不觉得人民公正党署理主席拉菲兹单凭他“爆料”之能事,就能判断他真的能为管理经济,特别是国家经济出谋献策的能事。

然而,我倒相信他曾在一场政治演说中说过的,反对党的工作就是每天煽动人民。我不得不加一句的,煽动也是一种才能。

他过去多年来提出的什么“处方“,实际是故作高深,却是化繁为简,发挥了煽动的效果,诉诸最简单的因果关系,与“投希盟,一定能”、“改朝换代,告别腐败”等政治口号没什么差别,还有所有问题都是政府的错,没什么差别。

我曾看过他与拿督斯里纳吉时代的第二财长拿督斯里佐哈里阿都干尼在一项电视节目同台的视频。他在被问及为什么会有通货膨胀时,回答说没有人真正知道通胀的原因。

对同一个问题,佐哈里却能够举出数个导致目前高居不下的通胀的原因,例如俄乌战争和冠病疫情导致全球供应链受干扰等等。

事实上,稍微懂得经济的人,多多少少都会知道导致通胀的一些原因。拉菲兹却回答没有人“真正”知道通胀的原因,让我眼界大开。

固然,导致通胀的某些因素,是我们无法控制的,知道通胀的原因与解决通胀,并不完全是一回事,但是对通胀的源头有所了解,有助于政府遏制通胀恶化。

就拉菲兹劝消费者如果觉得某样物品贵,可以不买,或者选择较低的消费,并不完全错。

从某个角度来看,消费者通过这种方式使某些物品的需求下降,迫使商家不得不调低价格来抑制通胀。但关键是:消费者也得要有其他选择。

通胀可遏制难直接干预

例如,他举例说他找3令吉的咖啡喝,是有其他选择。作为消费者你甚至可以选择减少或者不在外面喝咖啡。

他又提到,如果鸡肉价格上涨,消费者可减少吃鸡肉。可是,好像鸡肉这类基本而且是价格最廉宜肉类之一,是普通老百姓摄取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消费者几乎没有其他选择。

就事论事,通胀是政府可遏制,但是无法直接干预解决,但是却会引起民怨的课题。

拉菲兹在野的时候,可借这个课题天马行空地以各种“处方“煽动人民,让其支持者觉得政府其实需要解决通胀问题,而换政府是解决通胀等奇难杂症问题的“不二法门”。

人在政府的时候却完全是另一回事。有些人现在开始说,做了政府人变笨了。我不会这么说。我觉得好像拉菲兹不笨,是那些凭他“敢敢爆”而与他有实际处理经济问题相提并论的人笨。

拉菲兹在野的时候说“反对党的工作就是天天煽动人民情绪”是真话,很多人只是一厢情愿相信讲和做是同一回事。

 

 
 

 

反应

 

言论

轻视实干者的后果/章龙炎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到我国进行国事访问之前及之后,网络世界冒出许多“历史回顾”。最吸引人的是,当时在野、现在在朝且身居高位的政治人物,在社交媒体发布带有“前首相拿督斯里纳吉出卖国家给中国”等讯息的贴文。

纳吉当时因与中国建立密切关系而遭这些政治人物嘲讽与抨击。

时过境迁,对这些“历史回顾”,有人轻描淡写地说,那是政治。意思似乎是:为了政治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即使如此,这并不意味着多数人会接受这样的托辞。凡走过的,必留下痕迹。

搞政治,需要有一定的高度,尤其是在涉及国与国之间关系的课题上。综合这些当初在野、后来在朝的政治人物的谈话内容,他们之所以无上限地抨击纳吉,是因为他们没想到真的能从国阵手中赢得政权,对自己的言行也就不设下限。

他们操弄我国与中国关系的课题,主要目的是借此挑拨马来社会反纳吉及他领导的国阵。

吊诡的是,与中国有着剪不断“情意结”的大多数马来西亚华人,却是“义无反顾”反纳吉的族群,而非马来族群。这意味着,希望联盟打出“反中牌”在马来社会中其实是事倍功半。

那纳吉当时是否误读了华人?根据当时的民意,华人整体是较为“亲华”的。

但他们可能认为,与中国建立密切关系是理所当然的,无论谁当首相都不会影响这关系,因此可以毫无顾忌地反纳吉。或者说,是以“告别腐败”为由反纳吉、反国阵。

从这点看,当时的华人在政治上可说是“画地为牢”,被国内政治宣传误导,没有从马来西亚在国际关系中的特殊地位,尤其是地缘政治的角度,作为选政府的关键考量。

华人偏好善于演说的领袖

更别说重视首相的国际领导才能了。几乎可以肯定地说,纳吉被“当草”,说明华人偏好强硬或善于演说的领袖,而非实干有为的国家领袖。

你看,纳吉任内与中国合作无间。当时被抨击得体无完肤的计划,如东海岸衔接铁路(东铁)、马中关丹产业园、宝腾—吉利合作、TRX等,希望联盟执政后却脸皮厚厚地“继承”了下来。没有高度的政治,是蛮可悲的。

所以,民主行动党秘书长陆兆福赠送刻有“东风浩荡,实干兴邦”的锡蜡盘龙雕给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是锦上添花。要是陆兆福把“实干兴邦”送给他的老板,那才是雪中送炭,也可与其老板共勉之。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