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占了便宜还卖乖/江振鸿

槟州民青团发言人前阵子炮轰团结中央政府,指槟州是全国缴税第二高的州属,却获得不成正比的联邦政府拨款,仅占吉兰丹州拨款的0.8%。
首先,这不禁令人怀疑民政党是否与执政吉兰丹州的伊斯兰党还是属同一阵线?因为此举似乎要破坏吉兰丹州的“财路”。
“劫富济贫”无可厚非
第二,“劫富济贫”是举凡所有政府在分配国家资源时的原则,包括富人比起穷人得缴更多的税,却获得最少的福利(援助)。
所以较发达的州属比起发展缓慢的州属缴更多的税,却获得最少的联邦政府拨款,无可厚非,以达致平衡各州发展的目的。
当然我也不怪槟州民青团的这番言论,因为当年中央改朝换代之前,槟州某前首长也曾炒作同样的课题。
需外地人才撑起发展
其实,想必大家都知道,一个地方的发展,最主要依靠的是人力资源和人才优势。
众所周知,槟城是我国最工业化和经济最发达的州属之一,更是我国电子及半导体业的重镇,向来享有“东方矽谷”的美誉。
单靠槟城的人力资源和人才优势,是绝对无法撑得起这些工业的人才及人力资源需求。
我曾在槟城多家中大型跨国厂商工作过。
且不说这些厂商生产部的大部分基层员工都是来自他州,就连那些中高端员工,包括工程师、采购员、生产部策划或协调员、生产部领班、人事部职员、公司财务部职员包括会计师等等,不少都来自他州一些二三线城镇。
我目前所附属的团队,4名队友中,只有我一人是土生土长的槟城人,其余3名,有2名来自吉打居林,一名来自柔佛麻坡。
我每天一起吃早餐的跨部门同事中,有数名来自怡保,一名来自吉打亚罗士打,有一名甚至来自吉兰丹。
而我的太太,当年大专毕业后,也从马六甲远道而来槟城寻求发展。她却不是其家族中的唯一。其叔叔早已于三十多年前大专毕业后,来槟城发展并落地生根;其两名表妹数年前大专毕业后,也跟随他们的脚步,先后从马六甲前来槟城就业;而另一名刚大专毕业的表弟,也正准备前来槟城工作。
多了人才 少了拨款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名表妹在槟城任职期间,认识了在怡保出生成长受教育,如今却为槟城工业区某厂商效命的夫婿。
所以,正是这些由各自州属多年栽培出来、最后却外流到了槟城的人才优势,间接或直接让槟城多年来的工业和经济发展一日千里,也让槟城有了成为缴税全国第二高州属的底气。
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想,槟城既然已占了别州人才外流的便宜,何必还要卖乖,去埋怨计较我们所获得的联邦政府拨款与所缴的税不成正比呢?
操控数据的真相/江振鸿
贸易逆差是否操弄数据?常言道,数据是不会骗人的。但事实上,数据可以被操弄,例如选择性公布,或采取某些片面的数据作为依据。
举个例子,我国某些单位时不时会发布一些危言耸听的数字,例如宣称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劳工每年从我国汇走了天文数字般的金额,但却对这些劳工为我国经济所带来的效益只字不提。
以所谓“贸易逆差”为借口,美国几乎对全世界发动了关税战。
然而,难道有关方面真的天真地认为,一台在中国代工厂制造并出口至美国的苹果手机,其售后所得利润会完全归于中国代工厂?
身为美国品牌、且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的苹果公司,就没有从中赚取一分钱?
这就如同,一辆在我国组装的本田轿车,其售后所得利润是否全归我国?身为投资方的日本本田公司,难道就没有从中受惠?
全球供应链纵横交错
即使是由中国制造的中国本土品牌产品,例如华为,也不能说其出口利润就完全归于中国。
因为在全球化的今天,产业供应链早已纵横交错。中国纵使被誉为“世界工厂”,也不可能制造完一件产品所需的所有零件。
美国当局声称其长期贸易逆差,即进口大于出口,因此经济利益受损。但几十年来,美国却一直稳坐世界经济龙头地位,美元优势也无人能撼动。
所以,有关方面是否也在选择性公布或引用某些片面数据,作为发动关税战的理由?
当然,据了解,这场关税战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迫使企业回流美国本土设厂,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一般出口,除了成品消费品,也包括半制成品和原材料。而半制成品和原材料,对美国本土工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事实上,美国的工业模式一直是我国所极力追求的方向。
迁走低端 保留高端
许多美国公司把低价值、低技术的所谓“低端”制造业生产线迁移至包括我国在内的低成本国家,而将高端生产线保留在美国本土。
即使有些美国公司在美国本土没有生产线,也设有设计、研发或市场开发中心。
我曾在不少美资厂商工作过,这些厂商常在我国生产低价值、低技术的半制成品,再出口回美国本土的工厂进行最后的组装与测试。
虽然这些低端半制成品往往占据整个产品80%的工序,但其价值却仅占整件产品区区20%。
正是这些在他国制造并输入美国的低端产品,成就了美国本土的高端工业,使得美国员工得以享受高薪,也使得产品能够保持价格竞争力。
因此,若一刀切强行将所有工业迁回美国,无异于不切实际。毕竟,美国的生产成本加上美元汇率,根本无法与现有生产基地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