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别抹杀言论自由/郭碧融

“当今大马”因读者留言贬低司法体制,藐视法庭罪名成立,必须在3天内缴罚50万令吉,引起各界哗然,担忧是项判决将对新闻自由及言论自由带来深远的影响。

马来西亚华文报刊编辑人协会(编协)表示,这是一个足以令媒体界窒息的“震撼”先例,除了改变新媒体生态,对媒体业,甚至整个网络世界也会构成一个沉重的负担。

其他组织如大马独立新闻中心、隆雪华堂、马来西亚人民之声、马来西亚半岛从业员职工会,甚至美国及英国都关注该判决,认为将会导致“寒蝉效应”,压缩言论自由的空间。

媒体是社会的第四权,通过监督的角色来推动进步与安全的社会,但前提是政府必须容许人民对各种议题提出看法,因为唯有在自由讨论与辩论的情况下,我们才能理解各方在某个议题上的分歧,并促使执政者、公民社会组织及人民寻求解决方案,最终达到社会共识。

网络的发展无疑为人民打开言论自由的一扇窗,得以通过各类平台抒发己见或举办论坛讨论公共议题,也让政府从中掌握民声,制定符合公众利益的政策。

无可否认,网络的崛起也是一柄双刃刀,引发网络霸凌、偏激言论、色情网站等的负面效应,但也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得知社会存在的问题,即时拟定良策应对各种矛盾,总好过让问题藏在地毯下,最终酿成难以挽回的悲剧。

判决造成媒体心理压力

法庭对当今大马的判决恐怕会对媒体造成心理压力,继而重新制定读者留言的政策,更有可能为了避免诉讼,选择删除掉那些可能会被政府或相关方面指控的言论,而这并不利于民主社会的建设。

目前多数媒体都会筛选网民的留言,但每日的读者留言成千上万,所以筛选工作非常繁重,难免会错过一些极具破坏性的留言。

在当今大马案件中持异议的联邦法院法官娜丽妮认为,当今大马并没有意图刊登藐视法庭的内容,也不是攻击性留言的刊登者,且在接获当局的劝告后,就在12分钟内删除留言。

当今大马也有软件删除有问题的留言,但难免会有漏网之鱼。若因此而背负会导致其关闭的罚款,无疑是对新闻事业的沉重打击。

媒体机构都会确保本身所刊登的报道无误,以免惹上官司或对社会造成伤害,但读者留言并非出自记者或编辑之手,留言的时间也没有受控。所以,在应对读者留言的事项上,当局不妨与媒体共同商量对策,制定一套管理留言的机制,而非动辄以法令来对付媒体,这无疑将让我国的新闻自由倒退。

当今大马在法庭作出判决后立即启功筹款运动,在短短的4小时内,所筹获的款项超过50万令吉,由此可见民众维护新闻自由与言论自由的态度,也向政府传达合法不代表合理的讯息,因为言论自由的钳制并不符合公众利益。

我国的新闻自由排名已经从2018年的第144名跃升至第101名,未来会前进或倒退,就视乎政府对媒体报道的态度了。

反应

 

言论

梦想之车不是说要就要/郭碧融

据《阳光日报》的报道,一名进口车销售员旺法里斯在脸书帖文透露,一名Z世代客户月入1700令吉,却渴望购买一辆市价达16万3000令吉的本田FL1车型,并要求高达6万3000令吉的折扣。

旺法里斯向客户表明他无法将汽车价格打折至10万令吉后,该客户指他失去了一个赚钱的机会,更不会推荐朋友向他买车。

其实,这还不是最离谱的个案,更早之前,也有一名汽车销售员乌马在社媒发布一则帖文,讲述一名年轻人月入3000令吉,却想要购买一辆价值约31万2000令吉的二手马赛地豪车。

乌马表示,他有向该名年轻人推荐符合对方预算的其他车款,但是对方一直坚持要购买本身无法负担的汽车,比如本田DC5。

无可否认,我国的公共交通系统欠佳,包括衔接不完善、不准时等,不像新加坡、日本、澳洲等国家的人民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依赖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所以对我国人民而言,汽车是一种必需品,却也导致塞车成为人民的梦魇,尤其是在都市或热门景区内。

买车容易养车难

只要年轻人拥有一份工作、收入稳定,为了方便通勤,买车原本就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但上述两个个案主角的行为却令人摇头,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大的头,却要戴那么大的帽。

汽车不是一种只需要缴付头款和贷款就无需额外开销的物品,很多年轻人不知道的是买车容易养车难,包括日益上涨的油费、每年必须缴交的路税及保险费,而且越昂贵的车的费用会越高。

汽车也需要定时送厂维修,万一零件坏的话需要更换,动辄就是3至4位数的费用,若是豪车,分分钟需要花费超过5000令吉,比一般打工仔月薪还高。

不过,很多年轻人只觉驾驶进口车或豪车上路很威风,可以引来他人羡慕的眼光,他们没有预料到的是,届时负担不起怎么办?

一名名为依德扎的男子早前就在脸书帖文表示,其朋友月入6000令吉,不听朋友的规劝执意购买Alphard豪华休旅车,之后却发现自己供不起,结果哭着要求朋友借他8500令吉,以偿还拖欠6个月的车贷。

年轻人向往奢饰品的心态多少与近几年社交媒体刮起的炫富风潮有关,尤其在网络时代下长大的Z世代,肯定会看到朋友、网红、名人等群体,在社媒上晒名牌手表、包包、豪车、豪宅等,久而久之难免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认为自己也必须拥有奢华品,才能获得他人的关注与流量。

从小教导消费观

现实中,有些人并非真正拥有奢华品,而是与他人合租来拍照放上社媒,刻意将自己扮成“伪名媛”、“假富少”钓金龟婿或寻富家女,以通过结婚达到富有之路。所以,年轻人看到的只是虚假表象,却信以为真而将炫富视为人生目标。

回归到问题本质,就是家庭和学校都必须从小教导孩子正确的消费观,同时将财务管理纳入学校课程里,以让年轻人掌握相关知识,免得因盲目追求奢华生活,还不了贷款而跌进破产深渊里。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