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信仰成为枷锁/李慧珊
在人们纷纷对自由趋之若鹜的时代,马来西亚一些特定群体似乎在反其道而行。伊斯兰党自大选后不断试图挑起敏感情绪,以达到他们某些政治目的。
吉兰丹州是出名的保守派驻地。其州务大臣阿末耶谷出席伊党第57届拉律区部年度代表大会后表示:“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足以为人民带来娱乐,丹州政府认为境内没有设立电影院的必要。”他表示电影院的存在,将导致州政府难以驾驭。这话真是匪夷所思。电影院作为现代人基本健康普及化的娱乐场所,究竟其与伊党结下什么不共戴天之仇,以致州务大臣对其赶尽杀绝?
此外,伊党主席哈迪阿旺表示,如果国阵打算与伊党再续前缘以进行政治合作,就必须禁止公开舞蹈和喝酒活动,以示他们对政治联姻的诚意和期许。这要回顾到伊巫在1970年代合作时,基于两党的合作,确实遏止了舞蹈及饮酒活动。
马来西亚是多元种族的国家,人们依循各自的信仰和文化,在社会形成一个大杂烩,和谐且历史悠久。这些存在已久的东西,究竟是有着什么神奇的力量,让人们一旦着眼便会崩塌他们虔诚的信仰。难道伊党党员心里的防线那么薄弱?或是他们试图分裂人们,让不同宗教的人们走上不同的极端,这是宗教的本来面貌吗?
什么是宗教,信仰?“宗教根源于人跟动物的本质区别:动物没有宗教。”——费尔巴哈。人为什么需要宗教?首先,人是具有“自我意识”的生物,是会寻求意义的生命活体。存在与死亡,是生命这种不确定性产生的人生悖论,催生了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具有神秘感的基本方式——宗教。无论是信奉什么宗教,人们都在寻找共同的东西,那就是心灵的安顿和精神的抚慰。
执着信仰易陷狂热
人在“神圣形象”中寻找到,绝不仅仅是外在对神灵的顶礼膜拜,也绝不仅仅是信任、依赖和敬畏神灵的精神状态,它要求把“神圣形象”内化为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根据和标准。它所带来的是人的自我塑造。宗教是美好的存在,它的本来目的,便是丰富人们的生活,使生活更圆满。宗教与社会特定文化结合后,便催生了信仰。信仰者,是既信又仰的。信者,不疑也,一定照此行为行动的。仰者,高望也,一定是超越现实存在状态的思想了。信仰作为合理存在,必须在人们理性的框架下才能发挥其最大效用,为人们增添生活的意义。
但与此同时,信仰也有其非理性的一面,它要求人们不假思索地服从,以至许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些什么。一旦过于强调信仰,人们容易陷入狂热胶着状态。
在人们追求精神抚慰时,过强的宗教情绪能够影响人们的正常思路判断。其有可能支配人们的思想乃至生活,而使人们陷入无谓的幻想当中。人们对信仰必须持理性态度,以便我们能支配信仰的生活,而不是让信仰的生活支配我们。
(作者为拉曼大学高级讲师)
指“行动党反对回教”具煽动性 甲洞社青团报案查哈迪言论
(吉隆坡21日讯)行动党甲洞社青团团长谢志威针对伊斯兰党主席丹斯里哈迪阿旺抨击该党的言论报案,指有关言论具有煽动性,并可能引发种族和宗教紧张局势。
谢志威昨日率领党员前往甲洞警局报案后发表声明,强调哈迪声称“行动党公开反对回教”的言论是极其危险的指控,可能加剧社会分裂,因此必须追究其法律责任。
他敦促警方采取行动,否则将助长政治人物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发表更多极端、仇恨和煽动性的言论。
“哈迪必须被提控上法庭,并对其言论负责任。如果警方不采取行动,将鼓励政治人物为个人利益,发表更多极端、仇恨和煽动性的言论。”
行动党秘书长陆兆福早前在该党第18届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两项修宪建议,包括限制首相任期最多两届及总检察长分权。
他强调,此举旨在推动体制改革,而非要求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提前退休,并希望该改革成为安华的重要政治遗产。对此,安华表示支持,但强调必须取得各政党共识。
批评行动党提议修宪
然而,哈迪阿旺随后在其脸书发文,严厉批评行动党的提议,指该建议违背上苍旨意,并认为许多人忽视了回教原则在国家领导中的重要性。
视频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