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别让我遇见蚊型脚车党/郭碧融

高庭法官对女司机沈可婷做出的判决激起千层浪,也令我忆起多年前的往事,如今回想也觉心有戚戚焉。

某日我在妈妈家吃晚餐后便开车回家,在途经住宅区的小路时,突然一名约10岁的男孩骑着脚踏车从路旁冲出马路,纵然我紧急煞车,车子还是撞上了脚踏车,男孩跌倒在地。惊慌的我即刻下车查看男孩的情况,庆幸的是他只是手脚擦伤。

当时有一名在院子乘凉的老人对我说,“你哪里可以在住宅区里驾得这么快?你撞到人了怎么办?”我没好气地对他说,“阿伯,我的车30公里时速都不到咧!是他自己突然冲出来的,你不要乱说话。”幸好周围的妇女替我说话,我才没有被逼承担错误。

意外发生几天后,一名男子骑着那辆男孩骑的脚踏车来到妈妈家,指责我把他的脚踏车撞坏并向我索偿,我对他说,“你应该向那名小孩的妈妈讨钱,是他突然冲出来导致我撞到他的。”“有人告诉我是你去撞男孩的。”这意即不在事发现场的他,单凭他人的说辞就认定是我犯错。“我的车也刮花,那你要不要赔我啊!还是我们去报警?”听我这么说后,他才离开。

公众姑息值得深究

当时我觉得自己很倒霉,无端遇上意外与不讲理的人,但看到新山高庭对沈可婷做出的判决后,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骑脚踏车的男孩平安无恙,反之我可能会在阿伯的不实指证下受到法律制裁。

非洲有句谚语說,“要养育一个小孩,需举全村之力。”如果社区内的每个人都像阿伯那样为了维护男孩而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驾车人士,那这名男孩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吗?他有学到骑脚踏车必须注意的安全事项吗?

同样的,蚊型脚车是一种危险的交通工具,但为何孩童飙蚊型脚车的现象无法杜绝呢?在沈可婷撞向蚊型脚车党的意外发生后,虽然很多网民将矛头指向孩童的父母,指责父母为何没有管好自己的孩子,但若不是周围人“支持”这些孩童,包括协助改装脚踏车、没有制止孩童飙车的行为、报警等,他们哪里会如此地肆无忌惮呢?

守法也可能酿悲剧

沈可婷的案件涉及公众利益,所以应该考虑驾车人士的权益。在现实中,意外未必是驾车人士自己造成的,即使奉公守法也有可能因他人的疏忽而酿成悲剧。所以,高庭对沈可婷的判决引起高度关注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影响层面深远,攸关驾车人士的命运。

据报道说,在沈可婷被判刑之后,行车记录仪的需求量大增,这显示驾车人士对有关判决感到不安,期望日后万一发生任何意外,行车记录仪能作为证据保护自己。

无论是飙摩托车或蚊型脚车都属犯法行为,所以政治人物、警方或人民都必须严厉斥责及采取行动对付违规者,千万不要再发表任何要合法化这些非法活动的言论,因为这是变相地鼓吹亡命行为,也会导致其他无辜的公路使用者成为陪葬者。

反应

 

言论

梦想之车不是说要就要/郭碧融

据《阳光日报》的报道,一名进口车销售员旺法里斯在脸书帖文透露,一名Z世代客户月入1700令吉,却渴望购买一辆市价达16万3000令吉的本田FL1车型,并要求高达6万3000令吉的折扣。

旺法里斯向客户表明他无法将汽车价格打折至10万令吉后,该客户指他失去了一个赚钱的机会,更不会推荐朋友向他买车。

其实,这还不是最离谱的个案,更早之前,也有一名汽车销售员乌马在社媒发布一则帖文,讲述一名年轻人月入3000令吉,却想要购买一辆价值约31万2000令吉的二手马赛地豪车。

乌马表示,他有向该名年轻人推荐符合对方预算的其他车款,但是对方一直坚持要购买本身无法负担的汽车,比如本田DC5。

无可否认,我国的公共交通系统欠佳,包括衔接不完善、不准时等,不像新加坡、日本、澳洲等国家的人民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依赖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所以对我国人民而言,汽车是一种必需品,却也导致塞车成为人民的梦魇,尤其是在都市或热门景区内。

买车容易养车难

只要年轻人拥有一份工作、收入稳定,为了方便通勤,买车原本就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但上述两个个案主角的行为却令人摇头,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大的头,却要戴那么大的帽。

汽车不是一种只需要缴付头款和贷款就无需额外开销的物品,很多年轻人不知道的是买车容易养车难,包括日益上涨的油费、每年必须缴交的路税及保险费,而且越昂贵的车的费用会越高。

汽车也需要定时送厂维修,万一零件坏的话需要更换,动辄就是3至4位数的费用,若是豪车,分分钟需要花费超过5000令吉,比一般打工仔月薪还高。

不过,很多年轻人只觉驾驶进口车或豪车上路很威风,可以引来他人羡慕的眼光,他们没有预料到的是,届时负担不起怎么办?

一名名为依德扎的男子早前就在脸书帖文表示,其朋友月入6000令吉,不听朋友的规劝执意购买Alphard豪华休旅车,之后却发现自己供不起,结果哭着要求朋友借他8500令吉,以偿还拖欠6个月的车贷。

年轻人向往奢饰品的心态多少与近几年社交媒体刮起的炫富风潮有关,尤其在网络时代下长大的Z世代,肯定会看到朋友、网红、名人等群体,在社媒上晒名牌手表、包包、豪车、豪宅等,久而久之难免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认为自己也必须拥有奢华品,才能获得他人的关注与流量。

从小教导消费观

现实中,有些人并非真正拥有奢华品,而是与他人合租来拍照放上社媒,刻意将自己扮成“伪名媛”、“假富少”钓金龟婿或寻富家女,以通过结婚达到富有之路。所以,年轻人看到的只是虚假表象,却信以为真而将炫富视为人生目标。

回归到问题本质,就是家庭和学校都必须从小教导孩子正确的消费观,同时将财务管理纳入学校课程里,以让年轻人掌握相关知识,免得因盲目追求奢华生活,还不了贷款而跌进破产深渊里。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