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前朝老臣必须“砍”/林志斌

最终,国行行长丹斯里诺珊希亚还是无法获得续约,在59岁那年合约届满之际(被?)退休,可说是意料之外,但又情理之中。

说是意料之外,这次的人事变动,事前几乎完全没有迹象,虽然面对媒体多次追问是否续约时,诺姐都优雅地回避了这个问题。

但在情理之中,是因为新政府上任,新官上任的三把火,必须点一点。

股汇双差 须做些事

尤其是在马币和马股表现双双非常差劲的环境之下,新政府必须“做一些事情”,砍掉前朝遗留下来的国家机构领导人,成了一个“政治正确”的做法。

特别是在近期,当国行面对是否升息过激和令吉“跌跌不休”的质问时,诺姐“勤王”的频率是越来越高,而且是越来越明显。

5月28日,诺姐发表《货币政策是先发制人,而非过早决策》,在长篇解释了为何需要升息,并在文末强调:

“大马仍然是一个开放的经济体,马来西亚国家银行的角色是确保在短期内遏制马来西亚令吉的过度波动。目前的政策重点是在价格稳定的环境下保持经济增长,并通过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加强国内经济基本面。马来西亚国家银行一直坚定地呼吁和倡导进行结构性改革。相比短期措施或货币政策决策,这将为马来西亚令吉提供更持久的支持。”

国行不替政府背锅

这段发言用白话文解释就是,针对令吉贬值,国行主要只能避免短期货币汇率的过度波动;长期令吉贬值的问题,必须通过结构性改革,才能解决!

所谓的结构性改革,是政府需要做的,不是国行;弦外之音,令吉长期贬值,从很久以前的1美元兑2点多令吉,到3,再到4,再到如今接近5,这个锅,国行不背!

事实上,“结构性改革”这个说法,诺姐已经多次呼吁;她任期5年内,这个呼吁,已经听在4任首相,3位财政部长耳里,但这段时间来,我们又见到哪一朝政府,真正在意于结构性改革?

回到这次的国行行长变动,对于政府而言,令吉汇率表现不佳的时候,向前朝元老开刀,可以让人民感觉有“做了些事情”;但是如何真正地改革国家经济,新政府绝不能含糊带过。

毕竟,我们不应只要求,令吉兑美元的汇率不要突破5大关;我们更应该展望,汇率重回3字头的那天。

反应

 

言论

散户需多支持马股/林志斌

2024年的马股表现不错,富时隆综合指数全年上涨了接近13%,是经历3年下跌之后,终于再次收涨。

尤其是去年的前8个月,马股可算是势如破竹;可惜8月之后陷入回调,再加上11月美国总统选举结果带来的动荡,让股市年尾走势欠佳。

纵观去年全年表现,马股其实一直获得国内外大户资金的力捧。外资方面,首3季资金流入马股的势头其实不错,这和过去多年来,外资不断撤出马股是完全不同的景象。

可惜的是,随着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外资自11月起大规模撤出,连续超过2个月的出走,最终导致马股全年录得超过40亿令吉的外资净流出,算是“衰收尾”。

比起外资,去年还有一个群体更加“无情”地抛售马股,这个群体正是本地散户,也就是一般的小股民。

散户净卖57亿马股

去年全年,散户总共净卖了马股超过57亿令吉,资金撤离的幅度比外资高出不少;而且散户是从年头开始,不断撤离马股直到年尾,不像外资,在10月之前普遍都在支持本地股市。

小股民对本地股市意兴阑珊,我想其中一个主因是当前我国的小股民,越来越容易接触到外国股市,尤其美股走势向来更加强劲,吸引了不少散户的注意力。

与此同时,散户的资金不断撤离,也显示了小股民对本地股市和经济的不信任。近几年来,随着通货膨胀压力的陡升,市场上充斥着对经济前景极度悲观的看法。

实际上在我看来,当前我国的经济虽然也未臻完美,但也不算是太糟糕。通货膨胀的确是小市民这几年来非常头痛的课题,不过这是因为供应链中断,导致的全球性问题;而比起不少其他国家,我国的通货膨胀其实已经相对可控。

在通货膨胀的影响下,去年我国的消费情绪的确受到压制;不过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的外贸出口依然取得不错的增长,整体的经济增长也有所增强,这已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为何外国投资银行和评级机构,自去年起纷纷对我国前景更加乐观的看法。

回到大马股市,过去几年来,马股经历过冠病疫情期间的全民炒股风潮,但之后散户们多次被手套股、科技股,以及杨忠礼双雄等热门股项“烧到手”,也让很多散户对马股意兴阑珊。

多元化投资利大于弊

毫无疑问,股市是一个充满风险和机会的地方,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功课和准备,就算能一时获得账面盈利,也很难长久。

但投资者千万需要记得的是,这个道理无论在马股还是美股,都是行得通的。因为被一些马股伤过,失去了信心,而转投美股的小股民,如果没有从之前的亏损中吸取教训,最终也很难免需要栽跟头。

而且别忘了,美股虽说涨幅更大,但这也带来更大的波动,也就是说,如果把在马股失败的经历,不经反省就带到去美股操作,很可能最后亏损更糟糕。

当然,这并不是说本地散户不应该投资美股,美股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投资者时刻需要记得,建立一个多元化的投资组合,始终是利大于弊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