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辈,一路走好/梁仕祥

2023年即将结束,但迈入年底却是格外伤感,因为近一个月有好几位大马财经界熟悉的前辈和大人物逝世。
第一位就是享誉国际的投资家查理芒格。他在11月28日离世,享寿99岁。他是“股神”巴菲特的战友,是伯克夏的核心人物之一。
虽然名声不如光芒四射的巴菲特响亮,但芒格也是大名鼎鼎的传奇人物。
巴菲特曾说,芒格拓宽了他的思维:“与其低价收购还好的企业,不如以合理的价格收购极优的企业。”
此言让巴菲特得到极大的启示,因为身为价值投资者的他,曾经只爱收购股价大幅下跌的陷困公司,以希望未来股价反映价值时可以获利。
若以结果论来看,芒格注入的新思维,确实是让伯克夏达到了现在的高度。
第二位是金界控股的创办人丹斯里曾立强。在香港上市的金界控股,于12月11日发表声明,证实这位柬埔寨赌业大亨因病在美国离世,享年75岁。
学医出身的曾立强,是在80年代踏入金边打造金界娱乐城,90年代获得柬埔寨政府颁发独家赌牌,崛起成为东南亚著名赌业钜子之一。
经商需逆向思维
曾立强和金界控股的发迹,也能给予商企很大的启示:曾立强要发展博彩娱乐事业,选择了当时正在重建的柬埔寨,最后收获了丰硕的果实,证明经商之道需要逆向思维和勇气,开拓蓝海远胜于在红海与他人厮杀。
第三位是马股的技术分析大师骆敏源。
他是在本月11日因病逝世,享年77岁。 虽然论身家、地位和名气不如以上两位,但骆敏源也是我很敬重的前辈,他也与《南洋商报》合作多年,缘分细水长流。在此,祝他一路走好。
但在我们刊登骆敏源逝世的新闻后,我看到了社媒上面的留言,让我觉得不得不写这一篇感想。虽然大部分人都是表达惋惜,但仍有一小撮的留言让我觉得不堪入目。
做个有素质的人
每个成年人都应该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如果你觉得分析不准,可以选择不看不跟;如果你觉得分析一直不准,那某程度上这也是一种精准,那就去反向操作吧,如果你是对的,那肯定有赚没赔。
每个成年人都应该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不要投资赚钱就是自己英明神武,亏了钱就赖天赖地,怪媒体新闻报道害的、分析师分享“山埃”被带去“荷兰”,就自己没有责任。
再说,逝者已矣,人死为大,即使生前有私人恩怨的,在他人往生后是不是也应该放下执念,说声安息就够呢?
希望大家在网络上留言时,不要太过随心所欲,做个有素质的人;或者,至少表现得像个人。
不让医院上市太荒谬/梁仕祥
现在聊这个议题已有些迟,因为新闻首次刊出时已经是约1个月前的事。当时我就已经有些不吐不快的感觉了,但之前一直专注在写与雇员公积金有关的文章,现在就回来探讨这个建议的可行性。
事情源自于3月初,一位执政党国会议员在国会下议院辩论时建议,马来西亚应效仿韩国禁止医院上市,以免私立医院过度以盈利为导向。
该名议员称,医院收费太贵,是因为私立医院都是以盈利为目的,并且都在大马交易所上市,需要每3个月向股东汇报盈利情况,因此必须提高价格赚取高利润。
政客财经素养待改善
看完这名议员的论述后,我的脑海当下闪过两个字——荒谬。我甚至有些震惊,为何这番错漏百出的言论会出自一名国会议员之口。加上之前的大马机场私有化事件争论,看来国内政客的财经素养真的大大地有待改善。
先反驳所谓的“上市私立医院过度以盈利为导向”论述。首先,作为一家企业,以盈利为导向是天经地义之事,这与公司上市与否无关。除非它是非盈利组织,或者创业者是大慈善家,愿意亏本营业。
事实上,许多非上市企业的盈利能力甚至不亚于上市公司,包括私立医院也不例外,只不过它们的财报不需要向大众投资者报备,媒体鲜少报道而已。
有的老板因为公司盈利实在太过可观,还不舍得割让股权让赚钱的生意上市被他人分一杯羹呢。
按照这名议员的逻辑,那未来要遏制高房价,是否也要禁止本地产业发展商上市,以免它们“过度以盈利为导向”?为了避免高电费的出现,国家能源(TENAGA)是否就不应该挂牌?
接下来说禁止医院上市的坏处。如果真的执行这个荒唐的政策,唯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未来本地股市将只剩现有的数家私立医院企业挂牌,包括IHH医疗集团(IHH)、柔佛医疗保健(KPJ)和TMC生命科学(TMCLIFE)。(应该不会强迫现有几家也退市吧?不然就是天大的笑话,对本地市场名誉造成严重伤害)。
形成不公平竞争情况
若以后只有这些私立医院能向本地股市融资,这会形成不公平竞争的情况。上市公司比起非上市公司具备更多融资管道,未来扩展自然更占优势。
久而久之会让强者恒强,甚至形成寡头垄断的局面,让原本有意进入医院行业的新业者打退堂鼓,选择变少的消费者将深受其害。
再来,大马能禁止私立医院在国内上市,但不能阻挡它们去国外挂牌呀。到时这些企业去邻国新加坡上市,吸走本地投资者的资金之余,然后在医院收费上继续对大马人毫不留情,便是双重损失。
总的来说,禁止医院上市是本末倒置的做法,无法解决本地医疗费用高昂问题,反而可能会让情况雪上加霜。政客若真有心要解决此事,倒不如建议政府在实行针对性补贴后加大卫生部预算,或者设法通过税务优惠吸引更多医疗供应链业者来本地设厂还更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