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力捍母语/杨欣儒

国际母语日定在每年的2月21日。

词典给“母语”的定义有二:(1)一个人最初学会的本民族的标准语或某种方言;(2)多种有亲属关系语言的某一共同来源语言。如拉丁语是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罗马尼亚语等的原始共同来源语,即母语。



关于第一个定义“本民族的标准语或某种方言”,马来西亚华裔的母语可以是华语或各自的方言。

对于那些自小在讲华语环境长大的孩子,母语当然就是华语;至于生长在不谙华语的环境的华裔,方言就是他们的母语。

与巴基斯坦有关

一些人也许并不知道国际母语日和巴基斯坦有关。巴基斯坦是一个多语言的国家,人民使用超过24种语言。其中使用最多的是孟加拉语,有超过56%人口使用。因此该语言的主要使用者东巴基斯坦人提出把孟加拉语定为国语。

不过,政策制定者认为,孟加拉语没有广泛代表性,主张以分布广泛并且用于回教的乌尔都语为国语。于是争议爆发。



随着乌尔都语被宣布为巴基斯坦的国语后,东巴基斯坦地区掀起了强烈的抗议运动,而后演变成了大型集会、示威游行。结果政府采取了镇压手段。

到了1952年,冲突加剧,2月21日警察向由学生和同情者组成的纠察队开枪,造成多人受伤,5人死亡。死者被国际人士称为“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为语言牺牲的语言烈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于在1999年11月宣布将每年的2月21日定为“国际母语日”。

征服文化先毁母语

从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到,西方列强的文化征服都以语言为武器和摧毁对象。

希特勒说得更彻底:要消灭一个民族,首先瓦解它的文化;要瓦解它的文化,首先消灭承载它的语言,就是该民族的母语。

那些种族极端主义者,为了提高本族语言,尽量挤压、改造,甚至禁用异族语言,借以进行精神瓦解和文化征服,以期达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语言的最终目标。

对于马来西亚的华裔,我们所关心的是民族教育和语言问题。良好的母语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保障。母语教育的弱化,不仅会导致民族母语能力下降,影响个人发展和民族素质,危及文化认同。

所以捍卫母语教育全体华裔责无旁贷。

反应

 

言论

贺锦丽与哈里斯/杨欣儒

美国总统选举已经落下了帷幕,最引起全世界瞩目的当然是特朗普,其次是贺锦丽。

贺锦丽是谁?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她的英文名字是Kamala Harris,大陆和新加坡的译名是“哈里斯”,香港、台湾和马来西亚叫她“贺锦丽”。原来2003年她参加旧金山地察官选举时,为了赢取华裔的选票,她请好友的父亲给她取这个中文名,一直沿用至今。

事实上,中国并没有按照名从主人的原则,采用“贺锦丽”的译名,因为中国根据《英文姓名译名手册》(新华通讯社编)的规范译名,Harris只有一个汉字译名:哈里斯。

至于特朗普,也有媒体译为“川普”。按汉语的音节只有单辅音(consonant),没有复辅音,英语甚至有3层复辅音,例如str、scl。特兰普Trump的tr是复辅音,译音应该是“特”加另一个辅音,而“川”(ch)并不是复辅音,所以并不合适。以复辅音构成的名字有“杜鲁门”(Trumen)、“特朗普尔”(Trumpler)、“特拉斯特”(Trust)等。

英语姓名的汉字译名,权威的工具书首推新华社的《英语姓名译名手册》(商务印书馆)。英语姓名的汉字译名,中国的媒体主要参考这本书。此书共收录了姓氏和教名共6万余个,对有女名特征的名字做出区别,例如Hillary的译名,男的叫“希拉里”,女的则叫“希拉丽”;Chris,男的叫“克里斯”,女的叫“克丽丝”。

造成阅读不便

有时一个人具有不同的译名,也会造成阅读上的不便。例如美国前总统Bush,大陆的译名是“布什”,台湾叫“布希”,香港叫“布殊”,马来西亚叫“布斯”,这4个地方的媒体同人却不同的译名,往往造成混乱。因此,各地的媒体宜译名一致,而大陆的译写方法可以作为各地媒体遵循的规律。马来西亚过去有自己的一套译名,不过近年来都有遵循大陆译名的趋向,主要是要和世界汉语接轨。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