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匪夷所思的华文教师调派/南洋社论

整百名中文程度比华小程度还差的教师进入华中和国中教导华文科,可以想像会出现怎样的后果!

马来西亚国民型华文中学发展理事会和雪隆董联会揭露,教育局把不合资格(交际华语科)教师派到华中和国中教导华文科。

雪隆董联会主席蔡庆文指出,根据初步统计,目前有许多州属已有这类不合格教师的委派。其中以柔佛、雪州、槟城、沙巴最多,柔佛有15位,雪州、沙巴及槟城各6位。

华中发展理事会主席郭金棠揭露,这批整百人的华文教师并不具备小学或中学的华文基础,更不曾考取大马教育文凭(SPM)资格华文科目。

他们被保送到中国受训的课程是交际华语,回国后在师范学院受训,是教导小学华语为非母语教学的教学法(简称二语教学)。

据了解,这批教师在学习华文的过程中,并未接触过中学华语课程里的文学鉴赏、文学作品、名句名篇、古文、理解文等等。

他们应该派往国小教导国小华文(BAHASA CINA SEKOLAH KEBANGSAAN)或在国中教导交际华语科(BAHASA CINA KOMUNIKASI),不应调派到国中或华中教导中学华文。

教师自认能力不足

更骇人听闻的是,这些教师在通过电话向校方报到时,自认只能以基本华语沟通,在书写汉字方面能力不足,完全不能教导中学的华文课程,因为认知字汇非常有限。

根据我国课程纲要,交际华语的识字量为263个,华小程度的小六生识字量就高达2464个。这些教师肯定无法胜任指导中学的华文课程,尤其是马来西亚教育文凭(SPM)的华文。

“中学的华语课程涵盖面广,是第一语文的教学法,包括至少400字的作文书写,文学鉴赏、现代文和文言文理解。

对于只学习指导华语为第二语文教学的这些教师,根本无法指导来自六年华小源流的中学生。

教育局的这个派遣,是违反教育基本原理的行动。众所周知,教导中学华文科的教师都必须拥有本科专业文凭,只具备“交际华语”的师长安排到华校执教,是匪夷所思的荒唐举动。

培训教师不符需求

我们认为,政府必须严正看待困扰已久的华文师资短缺问题,更应该吸纳具有专业水平的学员,提供系统的培训,造就具有专业水平的华文教师,既能解决华文师资短缺的问题,也能维持中学华文科的水平。

这起调派事件,再度反映教育局在华文师资培训的不协调与失措的积习一直没有改善。

令人费解的是,长久以来,政府每每培训出许多不符合要求的教师,派至华校执教引起华社的不满和抗议。

这不但是人力资源的浪费,也显示政府行政机构的无能,更令人怀疑潜藏着不良意图。

我们认为,政府派遣不具有中文水平的“教师”到国外受训是不切实际的计划,国内拉曼大学(优大)的中文系,已经培育出许许多多具有高水平中文人才,政府何不与优大合作,吸纳中文系毕业生培训成为华文教师,不但可确保中文水平的稳定,更可纾缓大学生就业的问题。

反应

 

言论

反对林苍祐华小被易名/谢诗坚

《南洋商报》在12月19日的社论以“华小易名之省思”为题,批评了有3所华小的名字被改掉原来建议的名称,即敦翁毓麟华小、郭鹤尧华小及敦林苍祐华小;尤其是林苍祐华小变成Ecoworld华小,据称理由是这所学校是由这个发展公司兴建的,因此要求置放其公司名字。

我暂时不提敦翁毓麟华小及郭鹤尧华小,而单就林苍祐华小的易名风波,就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与大家分享。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有应槟岛西南区9所华小的委托,希望我们成立一个工委会,协助在西南区建立一所国民型华文中学,他们的理由是9所小学分配市区内的三几间中学,实在是僧多粥少,因而他们认为与其每年争名额,不如让政府俯顺民意成立工委会。

当年在许平城(前州议员)穿针引线下,要求韩中负起责任促成一所新华校的设立。于是我们筹备由丹斯里陈国平任主席,而我担任总秘书,所有9间西南区华小的董事长也列为副主席。

就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在西南区开展。因为我们有建议兴建中的国民型中学,应命名为“敦林苍祐中学”。为了这个命名的问题,我们特别安排拜会林苍祐,向他表明我们是有所为而来,需要借用他的名字推动一所国民型中学在西南区落脚。

林苍祐当年给我们的答复是我们意想不到的。他说:“你们用林苍祐的名字命名国民型中学,应该不会成功。”他指出若找华人为名,估计不大乐观,因为教育局方面会有些意见。

林苍祐功绩有目共睹

我们不同意他的回答,而是进一步说,林苍祐功名盖世,政绩有目共睹,以林苍祐而不是别人的名字来命名,应符合政府及当政者的标准。

林苍祐不以为然。他说:“你们可以选用一个马来名家之名,而不是以华人命名,这样通过就会比较方便。” 在没有接受林苍祐的建议后,我们将收集的详细且完整的资料呈给教育部长(当时是拿督斯里纳吉)。

刚好在那一年(1998年),我们在教育部提呈了两份报告,一份是要成立韩江学院;另一个则是要成立西南区敦林苍祐国民型中学。

当我们对这两件大事抱有希望时,却只传来第一件好事,允许建立韩江学院;而建议中的敦林苍祐国民型中学因涉及复杂的程序,需要从长计议。

用华人名字或受阻

时间一晃又是过了四五年,韩江学院已在快速成立和成长起来,而敦林苍祐国民型中学尚无下文,真的应验了林苍祐当年的推测,使用华人名字不大恰当,也可能面对阻力。

后来我们也不得不压下国民型中学申请,而刚巧恒毅中学也在物色西南区地点,赶建一间分校。就这样,恒毅中学较我们所策划的国民型中学快了一步。反正都是为华校而建校,也就没引起任何争论。

话说回来,我们的工委会是全心全意投入建国民型中学,而且我们也很有信心,有了林苍祐在背后支持,不愁不成功。事实印证了恒毅走在前头,林苍祐中学又好像被节外生枝?

事实上,以林苍祐对槟州发展和对国家的功绩,他是当之无愧的民族伟人,他拉动马华的热情,而华人踊跃登记成为公民;他不遗余力地促成林连玉与马华合作,且试图改变华人的命运。

不论林苍祐是否离开马华,也不论他后期是否合办民政党,这都无损他个人的形象,他的功绩是改变槟城人民的命运,发展槟岛成为东方的硅谷。这一高成就,使到今日的槟城成为远近知名的东方花园。

因此,我说200年的槟城开埠史只出了两个名人,一个是扑灭鼠疫的伍连德医生;另一个是改变槟城命运的林苍祐。因为有了他们,槟城才闪闪发亮。

南洋的社论也提到民族伟人是不能轻易被抹杀,也是华人文化根基的传承。

据我们了解,当发展商献地给政府建教育之用,就由教育部按需求提出复名,而不是以捐地人的意愿为依附。因此,我们还是认为参与执政的行动党,应该仗义执言,为了文化的传承,在位的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