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华人又是所托非人?/罗汉洲

根据泰莱大学、分析咨询公司及加拿大智库的联合调查报告指出,只有较高收入、不担心生活开支的马来西亚人才会关心社会与政治课题,马来人又比华人更关心这些课题,华人的态度则可用“漠不关心”来形容。

但我认为指华人不关心社会政治有失偏颇,应该说华人对政党与政府冷漠较为正确。

衣食足而后知荣辱

不过,我相信这项调查的论点:不担心生活开支的人才关心社会及政治。即如古人所言:“衣食足而后知荣辱”,今日的人“衣食足而后关心社会政治”乃理所当然。

倘若生活压力大、谋生不易,终日奔波为稻梁谋,当然就无暇顾及社会与政治课题,惟这项调查报告也间接点出华人的困境:生活逼人呀!

实际上,华人是非常关心政治的族群,早在马来亚筹备独立期间,5个全国性华团即于1956年3月在吉隆坡召开会议商讨华人独立后应有的地位。

尽管当时是首席部长身分的东姑阿都拉曼于事前特地在电台劝告“其他族群别提出过分的要求”,但5大华团仍在语文、教育及公民权方面通过4大要求,(见《南洋商报》“马来亚劳工党斗争史”,14-12-2000),并交由自称代表华人的马华公会与伙伴党办交涉,惟马华却对4大要求作了“大修正”,引致华人对马华大感不满,再经过独立后的独大、华文中学改制等一系列事件后,华人对马华乃感到失望,觉得“所托非人”,然后再演变为对马华冷漠。

社阵解散再遇挫折

嗣后华人把政治希望寄托在成立于独立日,标榜奉行社会主义的“马来亚人民社会主义阵线”(社阵),几乎是一面倒地支持社阵。讵料社阵却在1966年以马来西亚的选举制度不民主为由自动解散,原来这班所谓“社会主义斗士”是玩票性质的票友,没有为理想坚持斗争的精神,于是华人再度“所托非人”,在政治方面再受挫折。

但华人却不因为一再受挫而对政治冷漠,新加坡在1965年退出马来西亚,马来西亚民主行动党应时而生,华人以为它是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马来西亚版,于是又把政治希望寄托在民主行动党身上,不论国选州选,不论生张熟李,只要是行动党的人就投他一票,父传子代代忠心耿耿支持行动党数十年。

2013年第13届全国大选,华人支持行动党的程度高涨到近乎狂热状态,外地工作者呼朋唤友回乡投票支持行动或其伙伴,国外华人不惜大破悭囊,购买机票回国,为的是要投下支持行动党的一票。

当年虽功败垂成,但华人对行动党仍不弃不离,锲而不舍,终于在2018年第14届大选成功改朝换代,行动党成为主要执政伙伴,惟不到2年就给敦马哈迪医生搞砸。

行动党执政失原则

第15届全国大选,希望联盟联合国阵组团结政府,行动党在华人倾力支持下一跃而为最大伙伴党,华人以为好日子到了,也证明华人对政治不冷漠。

但综合行动党及希盟两次执政表现,华人又再次失望,承认统考及制度化拨款独中变了须“顾及他人感受”为重。

每当华人有所不满时就叫华人照镜子、“我学了爪夷文更像马来西亚人”等对华人的冷嘲热讽接踵而来,它的“政论家”就叫华人要“理智”,原来在该党眼中,华人就是缺乏“理智”的民族。

在野时,极力抨击的政治委任与裙带风,执政后却发挥得淋漓尽致。于是华人发觉又是“所托非人”、“遇人不淑”,但环顾四周已无可寄托者,乃感前途茫茫,加上生活逼人,又哪来关心社会政治的闲情逸致?

视频推荐 :



反应

 

政治

“华人接管大马”是谣言 末沙布:勿再编故事

(威南27日讯)诚信党主席拿督斯里莫哈末沙布说,华人接管大马的传闻都是谎言,某方为了争取支持,编造故事。

他遗憾某方大肆渲染这种情绪,事实上华裔人口逐渐减少,而政府给予回教的拨款却逐年增加。

据《新海峡时报》报道,莫哈末沙布昨晚在双溪努里举行的政治讲座,为希盟候选人祖哈里站台演讲时这么说。

莫哈末沙布也是农业及食品安全部长,他指出,自团结政府成立一年半以来,捍卫所有种族的权利,这是联邦宪法所阐明的。同时,马来人的权利也并未受到影响。

他说,这个政府应该被赋予执政到任期届满。

“那之后,你想投票给希盟,还是拒绝国盟,都取决于你。”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