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华人政治话语权减弱?/利亮时

华人人口在我国的族群比例是每况愈下,如今只占总人口的22.8%,这是否代表我们的政治力量或者话语权日渐消减?

在上个世纪,一些华人领袖与马华公会的领袖,不断呼吁华人要多生育来维持族群的权益,然而我们族群并没有如此做,为什么?原因十分简单,我们生活在这个国度,面临的是高消费低收入的窘境,多生只会让家庭的负担日益沉重。



从1970年代至今,我们族群的精英分子去了何处?他们都在世界许多地方发光发热。他们很清楚问题的关键,因此他们选择用脚来投票,远赴他乡寻求美好的生活。

华人比率逐年下滑

我国华人人口的减少,除了我们生育率下降外,另外则是有一部分人移民他国,再加上其他的因素,导致华人在国内所占的比率逐年下滑。

华人人口若维持在1960年代的三成多,我们真的可以拥有许多的权益吗?部分政治人物与学者的看法都太传统,以及忽略其他的因素。学者可能有其盲点或误判,但是政治人物应该相当清楚,人口占优势未必可以维系本身的权力。

我们不妨回头看看历史,我们在1969年之后,宪法的修正,选区的划分,是否有照顾到占三成的华人?答案是有的,但是不多,而选区的划分,并删除每个选区选民不能超过3%差距,让选区的划分完全失衡和不公平,例如华人占多数的城市区域,每个选区超过7万名选民,而乡区则只有3万至4万选民。这种情形,就算华人多生育,其政治代表性仍无法有所增长。笔者反对维持人口比例就能维护族群政治话语权的理论,我们华人一般老百姓,都相当清楚他们要如何面对我国的未来,其中多生育绝非唯一或重要的选项。



华人在国内各族群的比例可能会进一步下降,从目前22.8%,再向下至20%。我们要做的是致力改变我国族群政治的生态,并且努力促进族群和谐。华人人口的减少或者零增长,最终受影响的绝非仅是华人本身,而是这个国家。国家如今是江河日下,经济发展缓慢,教育政策造成对人才的浪费,施政方针受制于族群主义。这些因素都让这个得天独厚的国家,永远处于低空盘旋,无法振翅高飞。

如今的华人清楚国家问题之所在,他们都在寻觅突破的法子,没有人会理会多生育的陈旧思想。这种情况至少还会上演下去,二十年、三十年,或者更久,但愿未来领导人能够体认问题的严重性。

(作者为高雄师大东南亚暨南亚研究中心教授兼主任)

反应

 

言论

巫统还有机会?/利亮时教授

昔日一党独大的巫统,历经2008年、2013年、2018年和2022年4次的大选,其基本盘不断的流失,如今沦为一个二流的政党。

巫统的衰败始于1990年代末敦马哈迪医生和拿督斯里安华的分裂,之后则是马哈迪和继任首相之间的冲突,另一方面则是巫统领袖的腐败情况越来越严重。上述的种种因素,导致了马来选民对巫统的不满或失望,从而使得支持力量不断流失。

2018年短暂失去政权的巫统,更出现内部的分裂,当中包括了中央和地方的领袖。巫统分裂出来的力量,亦被伊斯兰党和土团党所吸纳,进一步弱化了巫统。

2022年拿督斯里阿末扎希博士选择跟安华合作,而非国盟,主要原因就在于巫统主席深刻明白,继续跟国盟合作,最终巫统可能会被伊斯兰党和土团党所裂解,巫统等于翻身无望。

阿末扎希选择正确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阿末扎希的选择是正确的,如今巫统在团结政府具有稳定或关键的角色,这让巫统继续享有资源,以此来休养生息,期待他日东山再起。

巫统能否在未来十年里头重拾昔日的荣光呢?关键在于巫统上下是否有所领悟。巫统从天上摔落凡间,全党上下不能再有昔日一党独大的心态,必须抱着谦卑的心,从新出发以获得各族人民的支持。

巫统在未来2至3年后的全国大选,该党必须以胜选为目标,而不是跟希盟在国州议席分配上争个你死我活,巫统领导的国阵(马华公会和国大党只是辅助的角色)和希盟必须建立议席分配的机制,务求在下届大选一举击退国盟。

巫统领导层亦需要新的思维,以往操弄族群的手段应该停止使用,如果跟伊斯兰党和土团党采用同样的政治路线,巫统是无法突破当下的困境。巫统固然要以“马来人优先”为目标,但也需采取中庸的态度来对待其他族群,更甚的是应以国家发展为优先。这样方能走出一条不同的路径,并有机会在未来逐步茁壮。

综合上述,巫统要再起,还是需靠党领导的觉醒,如果党还是坚持旧有的思维,这样根本没有机会,甚至下届可能必须继续依附原有,或者另一个执政团队。这样不但让巫统无法重回昔日的美好光景,更甚的是有覆灭之忧。

未来5至10年是关键,只要巫统无法改变,一直沿用老的套路,这样的巫统将会沉沦,永无翻身的机会。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