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华人政治话语权减弱?/利亮时

华人人口在我国的族群比例是每况愈下,如今只占总人口的22.8%,这是否代表我们的政治力量或者话语权日渐消减?

在上个世纪,一些华人领袖与马华公会的领袖,不断呼吁华人要多生育来维持族群的权益,然而我们族群并没有如此做,为什么?原因十分简单,我们生活在这个国度,面临的是高消费低收入的窘境,多生只会让家庭的负担日益沉重。



从1970年代至今,我们族群的精英分子去了何处?他们都在世界许多地方发光发热。他们很清楚问题的关键,因此他们选择用脚来投票,远赴他乡寻求美好的生活。

华人比率逐年下滑

我国华人人口的减少,除了我们生育率下降外,另外则是有一部分人移民他国,再加上其他的因素,导致华人在国内所占的比率逐年下滑。

华人人口若维持在1960年代的三成多,我们真的可以拥有许多的权益吗?部分政治人物与学者的看法都太传统,以及忽略其他的因素。学者可能有其盲点或误判,但是政治人物应该相当清楚,人口占优势未必可以维系本身的权力。

我们不妨回头看看历史,我们在1969年之后,宪法的修正,选区的划分,是否有照顾到占三成的华人?答案是有的,但是不多,而选区的划分,并删除每个选区选民不能超过3%差距,让选区的划分完全失衡和不公平,例如华人占多数的城市区域,每个选区超过7万名选民,而乡区则只有3万至4万选民。这种情形,就算华人多生育,其政治代表性仍无法有所增长。笔者反对维持人口比例就能维护族群政治话语权的理论,我们华人一般老百姓,都相当清楚他们要如何面对我国的未来,其中多生育绝非唯一或重要的选项。



华人在国内各族群的比例可能会进一步下降,从目前22.8%,再向下至20%。我们要做的是致力改变我国族群政治的生态,并且努力促进族群和谐。华人人口的减少或者零增长,最终受影响的绝非仅是华人本身,而是这个国家。国家如今是江河日下,经济发展缓慢,教育政策造成对人才的浪费,施政方针受制于族群主义。这些因素都让这个得天独厚的国家,永远处于低空盘旋,无法振翅高飞。

如今的华人清楚国家问题之所在,他们都在寻觅突破的法子,没有人会理会多生育的陈旧思想。这种情况至少还会上演下去,二十年、三十年,或者更久,但愿未来领导人能够体认问题的严重性。

(作者为高雄师大东南亚暨南亚研究中心教授兼主任)

反应

 

言论

希盟与国阵的议席分配/利亮时教授

柔佛州诚信党日前宣布,该州委会议决在来临柔佛州选上阵12至20个州议席,但诚信党副主席拿督斯里祖基菲里阿末认为,如今讨论席位上阵一事还言之过早。

诚信党此举基本上已让巫统柔州的一些领袖有所不满,另外亦突显两个政治联盟未来的矛盾。

目前虽然离国州选举还有一段时间,但下一届如何协调国州议席,成为两个联盟必须处理的重大议题。

希盟和国阵若在未来分配议席,主要的目标应该是考量胜算,并且在半岛的国州议席,能够一举击败国盟。

这是一个理想,因为两个联盟里头的领袖(中央和州级)各自有为本身和派系的利益来思量,根本不可能真的从击败国盟为终极目标作为思考的重点。

不管多少的矛盾和困阻,希盟和国阵的主要领袖,必须从此刻开始部署和协商,以免造成大选将至,各自阵营放话的混乱局面。

两大联盟要如何分配议席呢?如果从各自取得胜利的国州议席来分配,即让目前当选的国州议员,回到自己的选区打卫冕战,这是一种分配的模式。

然而,对国阵三党中的巫统和马华公会来说,如果按照上述的来分配,巫统就无法回到昔日一党独大的局面,沦为二流的政党,而马华更是继续成为“蚊子党”。这对巫统的一些保守派的党领导和党员来说,他们是无法接受的。

考验联盟合作模式

另外一种方式就是采取协调的方式,就是两大联盟从中央到地方来磋商,这种情形需要中央级领袖进行,而且能够说服基层接受。这种分配方式,可能会出现一些派系无法摆平,而以无党籍身分出来竞选,让整个局面复杂化。

还有一种情形就是完全无法协商,最终只好兄弟登山各自努力,如同第十五届大选一般,出现混战局面。这种情况若出现,对国盟最有利,尤其是伊斯兰党,因为在马来选票严重分裂下,伊斯兰党的基层盘就显得稳固,而且获得的支持比巫统和土团党皆来的高。

第十六届大选将考验希盟和国阵的合作模式是否可以延续,如果破局则可能政权会再次更替。安华必须思考未来的布局,继续和国阵合作能否击退国盟,夺回玻璃市、吉打登嘉楼的州政权,并且继续推动有利国家发展的政策。

下届大选才是我国未来走向的关键,并且影响着未来10年的发展。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