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华人自我边缘化/东之盈

沙巴州选尘埃落定,由国盟、国阵、团结党及沙巴立新党所组成的沙民盟取得胜利,只有马华的表现奇差无比,甚至失去按柜金,终结了马华声称获得华人票回流的说辞。

华人集中力量支持民兴+阵营,导致行动党在华人区取得辉煌胜利,只在其中一个席位失利,让行动党堪称美中不足。

行动党在华人区以压倒性的姿态取得胜利,是该党的骄傲,但绝对不是华人的骄傲,因为华人将被带离沙巴的政治主流,从此可能万劫不复。

华人被行动党说服及洗脑,对国盟或国阵产生了排斥现象,他们成功融合了华人的力量,在政治上取得绝对优势。

由于华人被这种错觉所影响,认为行动党所说的人民对铲除政治青蛙非常有兴趣,于是号召全民对政治青蛙来个大清算。结果政治青蛙在沙巴还被人民所赏识,在沙民盟阵营里脱颖而出。华人对行动党的言论及宣传非常认同,于是在政治上出现了华人大团结,而马华就在这种政治斗争中无法继续扮演制衡角色。

马华辉煌一去不返

在其他混合选区,民兴+华裔候选人都兵败如山倒,在沙巴的执政党中失去了华人的足迹。华人已陷入被各种族排斥的危机,这种沙巴的现象对华人是非常不利的。

马华在城市选区都无法取得突破,仅能在混合选区获得部分华人票回流。行动党的影响力已根深蒂固,而马华在半岛乡村选区尚能获得马来人的支持。

砂拉越的情况也相似,砂拉越的人联党与马华拥有相同命运,砂拉越华人是否会允许这种对华人不利的现象出现,即将举行的州选就能够窥视华人的政治心态。

西马华人对行动党总是形影不离,已经成为捍卫行动党的中坚分子,60年来一成不变。马华只有在李三春、陈群川、林良实及黄家定时代拥有辉煌的支持,接下来的成绩惨不忍睹。

华人对行动党能够凝聚力量抗衡巫统感到非常欣赏,95%的华人凝聚了力量支持行动党,导致巫统、土团党、沙巴或砂拉越马来选民对华人非常猜疑,认为华人将会侵蚀马来人权益。

华人务须检讨政策

华人在政治上时常产生错觉,认为民兴党沙菲益能够把沙民盟打得落花流水,结果是华人在沙巴政局中被自己边缘化了。这种局势将延续到半岛,最后因为华人太相信希盟能够击败巫统,并取而代之成为新政府,结果将会把将来的华人命运给自己摧毁了。

巫统、土团党以及伊党若是在下届大选能在议席分配上取得协调,他们将形成一股强大的实力,把公正党与诚信党彻底击败,就像在沙巴一样,公正党仅能取胜两席。

希盟必然把自己形容为天下无敌的阵营,华人在上届大选相信也成为事实,但将来的大选已不容许华人继续那么宠溺行动党,而让华裔在大马政治主流中擦身而过,华人是应该检讨在政治上的决策。

行动党应该为华人的前景做个大改变,选择与能够执政的政党合作,别再继续当反对党了。总觉得行动党靠向哪个阵营,最后好像都变成了在野党,而华人总是对行动党情有独钟,难分难舍,最后华人是被别人边缘化,其实也是自己边缘化自己。

反应

 

优生活

不因“压力”妥协结婚? 华裔女性不婚创新高

【华人,你为什么不结婚?】上篇

报道|陈艾薇

照片|受访者提供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传统观念逐渐被抛在后头。

婚姻的意义和选择正在经历着深刻的转型,尤其是在许多华人群体中,越来越多人开始更注重个人成长与事业发展,理性地思考婚姻所带来的责任与承诺。

这个现象不仅反映当代华人群体自我意识的提升,也展现了他们对未来生活的独立规划。

在这样的背景下,婚姻是否依旧是人生的必选项,值得深思。

早前人民公正党峇央峇鲁国会议员沈志勤引用妇女、家庭和社会发展部的数据指出,大马华裔的结婚率在2016年至2022年期间大跌33%,从2016年每千人有9.8人结婚,减少至2022年的6.6人。

这与大马统计局最新发布的2024年《大马结婚与离婚统计报告》对比,全国整体结婚率于此7年间保持不变,每千人中有6.6人结婚。但是,每千人中土著结婚率在2022年最高,有16人,回教徒则为8.2人(但到了2023年已减少至6.7人),相比以上沈志勤引用的6.6华裔结婚数字,华裔的结婚意愿明显在降低。

同时,我国截至2023年共有18万8100对新人结婚,与2022年的21万5022对相比减少12.5%;全国整体结婚率下滑14%,从每千人中有6.6人结婚减少至5.7人。

非回教徒的平均结婚年龄也比回教徒稍大。非回教徒男性和女性的平均结婚年龄分别为32.6岁和30.1岁,回教徒男性和女性则分别为30.5岁岁和28.7岁。

华裔女性结婚率降28%

有趣的是,步入婚姻的华裔女性人数在2017年至2023年间,每一年都少于男性。在2023年,仅有2万1529名女性步入婚姻,对比2万4910名男性。

同时,2023年结婚的华裔女性人数与2017年的2万9914人相比,大大减少了28%;男性结婚人数也较2017年的3万4753人减少28%,可见华裔对于结婚这一事似乎“兴趣不大”!

那么,来了解华裔人口节节下降的原因肯定与华裔不结婚息息相关,而负起生育的华裔女性,都为什么不愿意结婚?

蒋珮珮:享受单身自由

大马著名主持人蒋珮珮笑称自己年轻时曾是典型的“恋爱脑”,年少失恋让她曾觉得世界好像要崩塌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发现年轻时的心碎和痛苦并没有那么不可承受,婚恋也不是绝对必须的生活组成部分,独立的社交圈、旅行、爱好、事业以及个人身心健康发展也很可贵。

“步入40岁后,我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也更懂得爱自己。如今50岁的我也非常享受单身带来的自由,能够专注于自己的事业与兴趣。”

婚姻的意义远远超过爱情,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生命中深刻的责任和承诺。当两个人决定步入婚姻,当中涉及的责任不仅是对伴侣的关怀,还有对双方家庭的关系、孩子的成长环境,以及整个家庭的未来规划。

曾有机会步入婚姻

蒋珮珮回忆道,二十多岁时自己曾有机会步入婚姻,但她当时选择了继续求学。回顾那段时光,她亦不后悔这段经历,因为她知道,婚姻并非是当时她真正渴望的事情,因为当时内心并未准备好去承担婚姻所带来的责任和压力。

她坦诚:“我对婚姻存在一定的恐惧感。”

伴随婚姻而来的,还有情感和心理上依赖和负担。这种负担往往是婚姻中两个人之间细水长流的牵挂,在彼此的生命中不断交织与深化。但习惯了独立自主的蒋佩佩也害怕这种情感上的牵挂与负担。

“就像我自己生病的时候,我也很害怕成为对方的负累。”

不将生命依附他人

在蒋珮珮看来,婚姻的选择应该是成熟、理性、并且充分准备的,而不是因社会压力或外界期待而仓促作出的决定。随着年龄和阅历的积累,她对婚姻的态度愈加清晰,也愈加从容。她相信,只有在真正了解自己、明确需求之后,才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结婚是一种个人选择,不管你选择的是什么,最重要的是为自己而活,不将生命的意义依附于他人。”

陈贵美:勿因压力焦虑

 

随着社交方式的变化,尤其是网络社交的普及,女性的择偶标准和婚姻观念也在发生变化。现代女性通过社交平台可以接触到更多的思想和观点,从而对婚姻持更为理性、审慎的态度。她们更加注重的是是否遇到合适的伴侣,而不是仅仅因为社会压力或年龄的增长而急于结婚。

今年32岁的媒体从业员陈贵美曾经认为,理想的结婚年龄是30至32岁。至于至今依旧单身的原因,她说:“没有遇到对的人。”

对她来说,婚姻是基于爱情的,但也需要更多的契合与责任感,而这一切必须在合适的时机和条件下自然发生,无需因晚婚而焦虑。

专注工作和事业发展

生活中,陈贵美大部分时间专注于工作和事业发展,“我就是忙于工作,要赚钱养家,也没特别心思去想恋爱结婚这件事。”

在过去,陈贵美对婚姻的看法相对简单,她说道:“以前总是想着能找一个我爱他他爱我的人就够了,但现实层面来看,爱并不能包容生活上的一切,一个负责任、懂得为你着想和靠得住的男人才是值得嫁的人。”

对于婚姻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陈贵美认为,良好的婚姻能够让人变得更好,双方在各自的领域中可以互相支持,达到更好的状态。如果婚姻不幸,可能会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因为家庭往往是问题的根源之一。

尽管陈贵美并不急于结婚,但她意识到,女性晚婚或不婚可能面临的挑战,比如说年纪渐长时,可能会有需要时没人照顾的烦恼。

“虽然朋友之间可以互相依靠,但他们终究也会有自己的家庭和责任,不能像年轻时那样随传随到。”

结婚不再是人生最优解

过去的社会对女性结婚的期待较为强烈,结婚被认为是女性“使生命更完整”的标志。然而,现代社会对女性的角色和选择更加宽容,女性不再被视为“必须结婚”的群体,单身女性的生活方式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接受。这种文化转变使得女性不再把“大龄单身”视为缺点,结婚也不再是唯一的生活目标。

记者总结两位受访者的内容再网上查询了解情况后获得“为什么大马华裔女性不愿意结婚”2个小总结:

1: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

女性对婚姻的期望与现实的差距也是不结婚的原因之一。在传统的婚姻观念中,婚姻被看作是爱情、家庭与责任的结合,但现代女性在经历了教育、职业等方面的成长后,已开始重新审视婚姻的意义。许多女性认为,婚姻不仅需要承担家庭和育儿责任,还可能限制个人自由,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不少女性在婚后都承受着来自家庭和职业的双重压力。

换作以往,辞去工作在家相夫教子可能是女性在两难之下的第一选择。但如今女性的个人自由和独立意识提升,女性可能更乐于单身,享受自由、追求自己的兴趣和兴趣,她们也更乐于花较长的时间探索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2:摆脱盲婚哑嫁

过去,女性的婚姻往往由家庭包办,对伴侣的选择权微乎其微;后来,她们害怕被贴上“剩女”的标签,到了适婚年龄就找一个“差不多合适”的对象,只为赶所谓的“末班车”。而如今,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地位的提升,女性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她们不再被动地接受婚姻,而是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伴侣和生活方式。女性对婚姻的期待也从单纯的“传宗接代”转变为寻求精神上的契合和情感的共鸣。

下期预告:

与晚婚和不婚所面临的社会压力相比,社会中日益频繁的离婚案例似乎更加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婚姻的看法。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