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华小命名的学问/罗汉洲

根据马华署理总会长拿督马汉顺医生揭露,共有3所获批兴建的新华文小学被更改名称,计为翁毓麟华小易名为SJKC Gamuda Cove、林苍佑华小易名为SJKC  Eco  World、郭鹤尧华小则在原名之后添加上@ Eco Spring。

针对翁毓麟华小改回原名,教育部长法丽娜认为并非一件困难的事。

本世纪初,马华争取到可以兴建数所华小,不可否认确实是一个突破,但马华却以它数名已故领袖的名字冠名这些新华小,如陈修信、翁毓麟、朱运兴、李孝式等。

马华以已故领袖冠名华小,理由是他们是参与建国的先贤,应该予以纪念。当时,很多人就反对马华这种冠名法。首先就是所谓“先贤”,那只是马华党內所订的标准,广大华人社会对他们的评价未必相同,甚至持相反意见,尤其是在维护华人的母语教育方面,他们的表现可用令人痛心疾首来形容,难以称为“贤”。

用社会资源为马华打广告

兴建华校,通常又需华人承担经费,举凡校地、校舍、设备的经费都需华人自行筹款,兴建好了,却用马华领袖的名字命名,那是用社会大众的钱来为党马华打广告。

至于翁毓麟,华人对他的印象只知道他与陈修信连成一线,在东姑阿都拉曼撑腰下,把被巫统视为强硬派的林苍佑拉下总会长的宝座,让陈修信取而代之,其他就没有什么印象了。

在维护华教方面,翁毓麟确实是个旁观者,对华教并无贡献可言,用他的名字为华校冠名,我认为同样是与华教开玩笑的事。

再说回翁毓麟华小易名为SJKC Gamuda  Cove,如果校地是Gamuda Cove捐献,校舍建筑费由它承担,基本设施、教师及学生桌椅也由它包办,那么易名是名正言顺的事,人们也乐于接受。

实际上,类似的易名也早已有之,最早的例子应算从霹雳木威搬迁到蒲种的哈古乐华小易名为深静华小,哈古乐华小原董事会也同意易名,借以表扬李深静属下IOI集团捐献校地及承担全部建筑费的贡献。

华教先贤冠名心悦诚服

至于那些对华文教育毫无贡献,甚至曾与华教对立的政治人物,竟用他们的名字为华校冠名,无疑是侮辱华文教育。

至于华社公认确实是“先贤”,对华教又有贡献的人不少,如沈慕羽、陆庭谕、林晃昇、郭全强、林连玉、严元章、陈嘉庚等等,是华社真正的先贤。他们更值得、更需要纪念,用他们的名为华小冠名,华社心悦诚服。

如果用上对华教没有贡献的政治人物的名字作校名,那就成了应该纪念的人被忽略,不需要纪念的人却名留千古。

根据所知,一些新学校的校舍已建好,也开课了好几年,但建校经费仍未还清,所以如果用捐献校地、校舍的公司或个人的名字作为校名,那就是实至名归,理应受到赞扬,又可鼓励更多公司与仁翁善士承担华校的建筑费。

如其不然,筹建委员会必须使出浑身解数,四出筹款,要筹集数百万以至千万来建校,实在不容易。

 

反应

 

柔佛

佰乐集团捐助銮县21华小和銮中清寒生

(居銮16日讯)佰乐集团捐款给居銮县21所华小及居銮中华中学,为援助清寒学生尽一份绵力。

佰乐集团今年拨出3万令吉援助居銮县21所华小200名一年级至五年级的清寒学生,让他们每人可获得校服、袜子、校鞋及书包的援助品;另拨出3万令吉给銮中清寒助学基金,援助10位清寒学生。

该集团发文告指出,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未来的主人翁,因此培养和援助青年是国家进步、昌盛繁荣的关键,而该集团秉持这一信念,希望在推动青年成长的使命中贡献一份绵力。

文告指,集团自2019年实施制度化拨款以来,已为居銮县21所华小的清寒学生提供书包、校鞋、校服及袜子等援助品,并拨款支持銮中的清寒助学基金,希望能具体帮助有需要的学生,让他们能够安心、舒适地继续学业。

“我们也希望这笔拨款能协助居銮县华小校长联谊会及銮中理事会进一步推动福利工作,为需要帮助的群体带来实在的支持及温暖。”

昨日,佰乐集团董事经理拿督陈诗胜、柔佛区总经理陈善兴将模拟支票移交给21所华小,由居銮县华小校长联谊会和居銮县发展华小工委会接领,出席者包括居銮县发展华小协会主席陈子良、居銮县华小校长联谊会主席陈元城、副主席蔡晓琪、财政李成顺、秘书李爱佳等人。

此外,该集团前往銮中参观,同时移交模拟支票,由銮中执行会务顾问戴国光、董事长王培荣、副董事长陈子良、副董事长林吉泉、财政方琮平、校长吴小燕、董事戴成通、总务陈治鑑接领。

该集团柔佛区副总经理林浩龙、居銮区销售经理陈诗惜也有出席。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