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小无法替代国小/吴荣顺
华小替代国小的说法是不务实的。
在数量上,根本就不可能做到。
这样的说法也会伤害华小和国小的感情。
大家都是为教育献出热情,没有较量的必要和因素。
长江后浪推前浪,事物可以不断地前进,新人新事可以代替旧人旧事。
不过,华小和国小是两股不同的浪,可以激起同样美丽的教育浪花。
除旧布新是好事。清除旧的,建立新的;以新的代替旧的,具有良好的革新精神。
然而,在华小国小是没有新旧之分,又哪来的替代之议?
有的是彼此的学习、彼此的交流补助。
在教育上可以彼此分担忧愁,代替教育的操劳。
研究的报告应该注意字眼的应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与伤害。
没有任何单位应当是被取代的,也没有任何单位喜欢被轻易取代。
要加强的是华小和国小的交流合作与关系的建立,而不是突出华小,贬低国小。这样说法,肯定需要纠正。
长华小志气,灭国小威风是不智的。
学者:与国小差异大 华小纪律严教育素质高

家长们普遍认为华小的学术氛围更为严格,因此教育水平更高。图为学生在上多媒体课。
(八打灵再也20日讯)学者认为,国民型华文小学因其严谨的纪律和高标准的教育质量,吸引了更多非华裔学生报读。
然而,国家教授理事会高级研究员拿督张国祥指出,这一现象也反映了公众对国民小学质量和发展方向的担忧。
他说,家长们普遍认为华小的学术氛围更为严格,因此教育水平更高。
“华校的校长管理严谨,教师也被认为勤奋守时,这树立了高标准。”
他指出,与此相比,国小的工作文化则存在较大差异。
张国祥是针对玻璃市亚娄一所华校今年的一年级新生出现“全非华裔”学生的情况,受网媒“自由今日大马”询问时,这么说。
国小渐被视为回教学校
他曾参与《2013-2025年教育发展大蓝图初步报告》的草拟工作。
他提到,政府的目标是将国小建设成为各类背景学生的首选教育机构。
然而,他表示,国小正逐渐被视为回教学校,导致非回教徒家长不得不寻找其他教育选择。
“政府不能忽视这些担忧。家长的选择反映了国小未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标准。”
前国会议员道菲克依斯迈指出,大马的教育体系曾备受赞誉,诸如皇家军事学院 (RMC)、维多利亚书院 (VI) 和圣约翰国民中学等学校都曾提供世界级的教育。
他提到,像维多利亚书院这类学校吸引了来自汶莱和印尼的精英,而皇家军事学院也因优质师资而著名。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并采取措施改善国小的教育质量。”
道菲克指出,国小的衰退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当时政府将教学语文从英文改为马来文,导致马来文教材的缺乏,从而削弱了人们对国小系统的信心。此外,这些学校逐渐倾向过于强调民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