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华教团体应拼大同/庞萱

在为数众多的华团中,华教团体占的比例算是少数。但由于其成立宗旨是维护华教的生存及发展,涉及民族教育及文化权益,对华社而言其意义显得与众不同。

其中,尤以董总和教总扮演领头羊角色,其一举一动牵动着华社的神经及脉动。



参与华教团体活动都是自愿性质,可谓只有付出没有回报,领导层更是出钱出力,任劳任怨。也就因为数十年来有众多热心人士参与华教活动,壮大组织使得华教运动历久不衰,华教的发展才得以维系壮大。

破镜重图俱往矣

华小数目多年来维持在1290所之间,独中有增无减,达致目前的61所,民办院校3所。这些成就得来不易,都是华社坚持不懈深耕所取得的成果。

不过,无庸讳言的是,华教团体多年来在争取权益的斗争中,内部亦曾出现不同意见和声音,争得脸红耳赤的火爆场面亦有所闻。但一涉及爱护母语教育的大是大非原则下,有关各造都能放下己见和立场,在争议后重新和好归队,团结合作继续为华教的发展贡献力量。

近几年来,华教团体出现的局面与往昔不同。自董总内部两派纷争之后情况尤为明显,衍生出不少的华教团体组织。它们有的申请注册为合法社团,有的打出维护华教旗帜,不是发文告呼吁华社留意有心人士破坏华教,不要让他们的诡计得逞,便是公开喊话要他们的敌对者早日收手,不要破坏华社及华团的团结合作,阻碍了华教和民族文化的发展。



当然,被批判及点名的华教团体或人士亦不甘示弱,采取回呛及极力驳斥立场,绝不甘示弱于对方的攻击气焰中。

互相攻伐教人痛心

双方你来我往,在壁垒分明的较劲中,让人分不清楚谁是谁非,到底谁才是真正为华教服务,谁才是真正是母语教育和族群文化的维护者?华教团体变成不但不能求同存异,反而互相攻伐,自揭疮疤,非置对方于死地不可。实教人看了深感痛心。

笔者以为,以我国当前的政治局势和发展,以及华裔生育率急速下降,华裔人口比例减少的情况底下,华教团体更要懂得拼大同存小异的自强自救之道。在政治上,我们已经失去能力和本钱,处于不利的下滑地位,如果在教育上我们还自我分裂及伤害,不能振作图强,其结果沦落至悲惨的处境自不难意料。

愿华社和华教团体深思之。

反应

 

言论

言为心声忌畏缩/庞萱

日前,副教育部长张盛闻出席“2017年立肯学习计划”推介礼后,在新闻发布会的一段谈话,笔者读后有一点感想。

他说教育部提倡并加强国内学生学习英语的政策,是希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新一代,这不是挑战马来文作为官方语言的地位,更不会影响国人的爱国精神。他还进一步说,当我们提到强化英语时,有人说我们不爱国,其实没有人会去挑战国语的地位,因为宪法写得很清楚,在官方文件和活动上都是使用马来文。



张副部长所说得没错,我国独立半个多世纪以来,从来就没有人会挑战马来文作为国语的地位。这是铁一般的事实,大家心知肚明,没有人会质疑,他大可不必在发布会上多此一说。他只要清楚说明该部提倡英语政策的目的,以及如何加强学生学习英语就足够了,无需多作补充。

或许,张副部长有他的顾虑及考量,因为他的谈话涉及政府事务,尤其是敏感的教育课题,发言谨慎为妙。但,这也反映出我国政府官员或政治人物在做决策或推行计划时,欠缺坚定和鲜明的立场,以及果敢的行动,往往计划推行后成效不彰,无法达致预期的目标。

根据心理学的说法,当一个人在作决定,尤其是重大决策的时候,他的思想意识状态左右他的决定。换言之,他有怎样的意识便有怎样的决定,而后宣之于口便有怎样的说辞,所谓言为心声。意识强烈鲜明者,说话铿锵有力;意识淡薄者,说话闪烁拖着一条尾巴,好为自己预留后退之路。前者对所欲完成的事务除有周详的计划,信心及决心亦是推动他前进的动力。

说话力求简单明白

所以,即使在推展计划时遭遇困难及挫折,他仍会在作出检讨后勇往直前,想尽一切办法克服重重的障碍及困难,直至将计划完成把事情做成功为止。他绝不会畏缩,甚而放弃。



后者则往往对其所推行的计划未做好充分准备时便急于宣布,推行时有心无力;一旦遭遇挫折,他就承受不住巨大的压力而松懈下来。最后不是放弃,便是草草收场!

本文不是针对张副部长个人,而是对一些政府部门发表一点感想。

其实,政府高官公开说话时,切记“言为心声”所传达的意思,求其简单明白即可。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