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华教应发动新变革/许世平

在面对狭隘观念的政客执意为单一源流教育旧制招魂时,有华社领袖倡导华教2.0的改革运动,更有人提出独中与国际学校共融的教改构想。

其实,今日的华教不只要应对荒诞政治的胁迫,更要面对未来。面向未来的教育,还须从课堂教学着手,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营造愉悦的学习状态。



全新教学的试点,不再是教师站在台前训课,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听课,而是教师须提前精心布置课堂作业与教程,在课堂上只作讨论,让学生与教师的角色互换,实现自主与合作的学习,而非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

此类创新教学的创设,也是对全球化时代的回应,因为在“地球是平的”及人际连接空前密切,文化冲突不断发生的时代,教育重点是培养真正的世界公民,这样才能超越单一文化的狭隘认知,让学生自我内心充实,积极服务社会,促进世界的发展。

根据教育研究,2岁孩童主要是平行游戏,3岁是与更多人或他人互动,养成对他人认知的关键阶段,因此,我们须摒弃“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玩才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媒介。

文理渗合教学寻兴趣



从教育史学家论述的概括,教育是“内发说”与“外烁说”两种对应观念的缠斗,“内发说”相信教育以自然禀赋为基础,是由内而外的教化过程;“外烁说”则认为教育是克服自然的倾向,是通过外力强制而获得习惯的过程,是由外而内。

“内发说”强调自由、兴趣,以学生为中心;“外烁说”强调纪律、努力,以教师为中心;只有激发孩子内在动机,才能引导孩子应变未来,走向未来。因此,教师须信任孩子,相信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只要有合适的土壤,养分条件,种子就能萌芽及茁壮成长。

为培养学生应对未来的一切挑战,华校还须编制全新的课程体系,以全新概念贯穿于学校各类教育实践中,例如采取人文艺术与科学知识的融合教学,借助文理渗合的教学,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因为持久的内在动机,才是一个人终身学习和成长的驱动力。

为加强多语文教学,还可采用沉浸式的语言教学,让学生在替换语言教学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轮换教学语言能让学生更长时间地沉浸于另一种语言环境,保证学生掌握多种语文的能力,也能避免国际学校过分重视英文教学的弊端,以及引起身分与文化认同危机。

今天,我们的教育正面临严峻挑战,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还须制定跨界的培养标准与课程体系;要培养世界公民,还须借助多语情境教学及跨学科式学习;要摈弃缺乏思辨的服从力及狭隘的民族主义,就要注重同理心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传统教法致华教沉睡

20世纪初的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说:“以昨日之法,教今日的孩子,将使我们失去明天”。

21世纪的资讯时代,信息流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人类历史上的第四次教育革命,从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在线校园的数字教育阶段,正延伸向智慧教育阶段演变,例如“微课”的在线视频教学,给学生提供全新的学习体验,满足学生自定步调的个性化学习。

还有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慕课”,此全球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新浪潮,促进教育公平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国际化和信息化的教育生态的形成;再有以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校园环境与功能业务深度融合的“智慧校园”,都在颠覆知识传授的模式。

当然,时代环境的剧变,获取知识的教育工具也会相应改变,假如永远保持着传统的教法,华教将仍处于沉睡状态,只有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消除恐惧和唤醒智慧,才是华教不变的教育价值。

许世平

反应

 

言论

独中应朝多元文化共存/朱键鸿

独中在经历了六十载的发展,其特色是什么?华教先贤们努力坚持传承华文教育、积极打造素质教育,在当代还能作为独中的招牌吗?

在华裔出生率日益下降、国际学校林立竞争、家长对教育的高要求等许多条件的改变下,独中的办学与定位已然受到挑战。许多学校已在课程和招生上寻求不同出路,但仍不时出现乖离独中本质的争议。

借着本年度华教节主题,透过再思林连玉精神的现实意义与价值,我想提出另一个可能的策略。

发展多元文化教育

林连玉等人当年在主张单语的国家语文教育政策下,坚持保留母语教育、力求传承华人文化,可谓为马来西亚的多元文化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若说独中本身即是多元文化体现的存在应不为过,然而仅此并不足矣。我们还需继续探问独中如何在这片多元文化的国土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多元文化的核心是“差异”、“冲突”和“共存”。了解差异的本质和形成方式是最基础的一步,接着需要揭露差异背后的矛盾与冲突,再透过理解差异政治的运作模式,开展差异如何共存的机制。

独中存在差异吗?这里的差异不单指族裔,还包括性别、宗教乃至性倾向等。只有肯认了差异的存在,并从主体认知到不同的需求和观点,才能形塑足够包容的环境。

独中的课程教学、行政文化和学校活动中是否有推广对各种差异进行更全面的认识?除了一般所做的佳节文化推广,对差异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表达是否有所了解?

或许很多学校不想了解差异,是因为害怕背后的冲突。我们潜意识中认为冲突耗费成本甚至影响和气、挑战权威,总习惯说“尊重差异”的我们,却以为只要不评断不干涉就好,然而缺乏处理冲突的多元文化可能只会落入相对主义的困境。

差异背后不平等的权力关系是冲突需处理的要点,其中对主流意识型态、优势文化和各种压迫的检视,省思权力与资源的重新配置、学习的内涵与个人的态度,是学校在处多元文化的关键,也是实现社会正义的契机。

打造属于全民独中

有了对差异的了解、冲突的处理,才有可能应共存共荣展开对话。文化间的对话是平等的、没有层级的理解,过程中对话机制的设定与最后的讨论结果,也应是集众人共识所决定,这是公民素养的养成,也是民主社会的基础。

主张母语教育、坚持文化传承的独中,有没有可能以自身的经历引领马来西亚的学校教育走向一个真正的多元文化主义?逐渐增多的友族师生、日益革新的社会文化和越见复杂的社会组成都是很好的契机。

在能肯认和欣赏自身文化的前提下,也能理解和尊重文化差异,多元文化的共存共荣即保障每个人,也保障独中的生存。打造属于全民的独中,或许是新的可能。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