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华教,马华未修成正果/张网

马华总秘书黄家泉在创党68年党庆中谈马华对华教贡献,为该党被骂“卖华”喊冤。他说华人普遍只知“合理化”华教的愿景,却未了解其“合法性”,以及为难之处。

马华成为执政的国阵一员,其对华教贡献虽不能全被抹杀,但仍不能达到华社基本要求,以及满足华教发展的需要。



华教几经风雨,是马华把它挽救过来,还是董教总及华社力挽狂澜,坚决抗拒不利华小条文及政策的结果?当年教育部推行小学三合一综合学校及华小英语教数理,马华扮演什么角色?

马华可夸耀几十年来争取建立了10多所华小,几十所微小搬迁,但对比政府耗资增建数以千计国小,两者的差距何止一万八千里。

2005年3月,马华翁诗杰及魏家祥曾与行动党邓章钦及倪可敏辩论,这名为“风云巨辩”的辩论会中,邓章钦批评微小搬迁为非理性做法。

“要建立一间新的华小,得把微型华小的名字搬迁过去,就好像一辆旧车子,要等到残坏得不能驾驶了,才能买一部新车子,再把旧车牌按上去….(大意)”

一间新的华小为何不能有个新的名字?为何不能一边关了一间微小,另一边建立一间新名字的华小?为何要执着“搬迁”的字眼?实际上何来搬迁?只不过保留微小的校名在新华小使用。这么一丁点枝节问题,马华都无法说服巫统部长做出调整,可见马华的无能为力,也难怪邓章钦一席话,使得魏家祥傻眼,翁诗杰尴尬苦笑,观众则哄堂。



华文中学改制之后,华社已经放弃了国民型中学,把资源集中在独中及华小,而华小所获得政府的待遇,与国小比仍差得极远。即使是全津贴(校地为政府所有)华小,建筑等设备本应由政府负责,但都未做到,那些半津贴(校地为董事部拥有)华小,更难获得政府的拨款增建,唯有各部长议员给予零星的拨款,大部分费用都得向社会人士筹募。

建拉曼大学最大功劳

马华也自知在内阁能力有限,口号也越喊越无力,从“与华教共存亡”到“跟华小共存亡”,直到今日这口号也不用了。

当一些不利华小的措施被推行,马华都以“行政偏差”及后来的“小拿破仑”来解脱。如果连部门中的小官员都不听马华部长或副部长使唤,马华如何有能耐与巫统博弈?

马华最大的功劳是建立拉曼学院及拉曼大学,培养人才无数,只是它是在政府拒绝中文独立大学建立后而创立的。

当年马华未支持独大,总会长陈修信出言不逊,“要独大办得成功,除非是铁树开花”,却成为马华备受指责的话柄。

新纪元及南方学院,是否已获批准转换为大学已经意义不大,马华未能争取已经进行了41年的统考受政府承认,一直停留在考虑及研究阶段,才使马华继续受到诟病。

马华对政府在华小付诸实行的各种政策参与及语话权薄弱,华文每周上课时间逐渐减少,华小非华裔生逐渐增加,书包继续超重,学校建设仍得叫华社继续承担,马华及其教育部副部长若不能厘出一个对策,凭什么领功?

巫统一党独大,马华势力单薄,唯有乖乖就范!当它强大的时候,都未曾吼一声,难怪被当病猫看待。

反应

 

言论

还有什么可期待?/张网

在柔佛州的两场补选举行过后,政治气氛变得很平静,国盟声称要推翻团结政府暂无无下文。

彭亨州柏朗埃区补选没多少人关心,胜败都不会对彭亨州政权有影响。巫统上回得票57.7%,希盟16%,即使巫统失去一些支持票,希盟支持者也会填补,胜利在望。

反而人民对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已没多大的期望,说好的坚决肃贪没看到成绩,一些指标性的法庭案件却也处理得荒腔走板,让热衷相关案子的人民非常失望。

一些引人诟病的法令如大专法令、2012年国家安全罪行(特别措施)法令等则保持不变;政府安于现状,改革的意愿很低,连检讨及研究都不愿意,以致公正党支持者的“烈火莫熄”口号,已越喊越无力。难怪有人说,Reformasi已经成了Reformati。

反而一些保守政策被推出,包括没收彩虹表、禁止一些歌星来马登台、颁布大专舞台表演指南等,都令非回教徒感到不安。团结政府的“昌明”政策与伊党的宗教政策,怎么似乎越走越近?

正面消息太少

我们只看到安华周游列国招商,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有了投资,多年以后才能看到成效。现今反应国家经济的股市仍处于低迷,很难说服人民说经济正在好转,人民生活会更好。

忘了承认统考、取消大道收费,甚至汽油也别想跌价,政府还考虑恢复消费税,物价继续起价……怎么正面的消息,总是那么的少?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