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印度不忘反华阵线/谢诗坚

本来许多人以为在2020年大规模爆发的2019冠状病毒病会在2021年得到控制,结果是进入今年的3月之后,被确诊的人数不断攀升,而死亡人数也继续增加。最令人忧心忡忡的是印度在临近4月杪时,竟有1800万人已被确诊,而有超过20万人死亡,在世界排名第二。第一的仍然是美国。截至4月杪,美国有3200万人被确诊,并有57万人死亡。

在去年9月的时候,印度疫情一度出现高峰,平均每天有9万人中招。但到了2020年底,印度官员宣布已扭转疫情的曲线,未来形势一片大好。

根据当时BBC的报道,病毒已经被击败,印度许多政治人物、决策人、部分媒体人认为,印度真的已摆脱了危险;特别是转入2021年初,单日的新增病例已下降至1万例以下。同时截至今年2月中旬,印度一周以来,每天死亡人数不足100例。

与此同时,印度作为生产美英疫苗的基地也宣布它将自主研发冠病疫苗,且向数十个国家承诺会供应疫苗给它们。在当时,印度总理莫迪被誉为“疫苗大师”。从那时开始,人民也放松警惕,开始公开集会和庆祝节日,且不戴口罩。但来到今天,一切已化为乌有。

BBC记者比斯瓦斯说,伴随着新增病例的下降,不但接种疫苗的人有所减少,而且也不再保持社交距离,为第二波疫情埋下“祸根”。果然不出所料,在5月1日印度新增病例跃增至40万宗,再一次创下全世界单日确诊的最高纪录。尤其严重的是,冠病已出现变种。

根据病毒学家雷米尔(Shahid Jameeh)说,所谓双重突变意味着病毒更具传染性,这也是病例突增的唯一“合理解释”。

全世界坐立不安

最糟的是,印度人口不但与中国不相上下,约13亿人,而且印度仍处于发展中国家。在医务人员缺乏及医疗设备不足下,许多人被挡在医院门外。加上缺乏药品和氧气供应,遂使到印度突然间变成人间地狱。

遗憾的是,印度过于天真地以为靠向西方就能万无一失,结果是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即使病患人数尚远远不及美国,但已是后来居上,情势不容乐观。

如果印度疫情失控,全世界都会坐立不安。毕竟病毒是四处扩散,也不分种族和地区。因此向印度伸出援手是刻不容缓的,也是义不容辞的。问题是,印度只相信西方的援助,而怀疑中国援助的动机。在此紧急关头,印度官员还要有所选择,也真是“草菅人命”了。

现在让我们看看这些反华的国家为何能置疫情于不顾?而不忘中国“威胁”?

这包括印度与中国存有多年宿怨,必然不会与中国友好。即使如今自身处在水深火热中,还念念不忘与美国结成反华阵线。

这两个大国没有天生的仇恨,但在英国于1849年全面的控制印度后,它不但镇压邻近的小国,也将领土扩大,与中国争夺土地控制权。

在1920年,甘地领导国大党争取独立,最终在1947年成为独立国家。但巴基斯坦也脱离印度成为回教国家。

在甘地(1869-1948)之后,由尼赫鲁出任国大党党魁成为总理。他在最初奉行不结盟政策,与中国友好,且签订友好条约。中国也因之出席于1955年在万隆举行的第一次亚非会议。

不幸的,印度当政者除了与巴基斯坦因争夺克什米尔领土而交恶外,也在1959年因达赖喇嘛的出逃西藏,企图在印度成立西藏流亡政府,与中国关系进一步恶化,直到1962年中印因边界领土打了一场战争,双方的关系就几乎进入寒冬。

虽然印度在中印战争后占不到上风而对中国耿耿于怀,但双方也有所克制。只是来到特朗普总统主政时代(2017-2020),竟再鼓动印度再一次成为反华的急先锋,除了“五眼联盟”(美国、英国、加拿大、澳洲和比较被动的纽西兰)被美国激活外,也拉拢印度和日本及菲律宾,准备动用一切的手段向中国发难。

今年年初中印又再短兵相接,旨在拖住中国后腿,所幸未酿大祸。

在今时今日,美国是要与中国联手救印度,还是宁可牺牲印度也要把中国打倒?这个世界能安宁吗?

反应

 

财经新闻

印度印尼贸易常规变化 大马棕油业影响短暂

(吉隆坡12日讯)印度提高进口关税和印尼削减出口税是全球棕油贸易的常规变化,对马来西亚棕油业的影响仅为暂时性。

种植及原产业部长拿督斯里佐哈里阿都干尼表示,今年首10个月大马对印度的棕油出口仍增长16.4%,达267万吨,显示其竞争力。

根据大马棕油局统计,尽管印度将原棕油进口税从5.5%提高至27.5%,精炼棕油税率从13.75%增至35.75%,出口仍实现增长。

佐哈里解释,这些调整已被纳入长期策略考量,无需短期干预。

他强调,政府致力通过长期稳健的计划,确保行业竞争力,包括推进大马永续棕油认证、加强贸易合作及推广永续产品。

佐哈里是在国会网站以书面回答拉律国会议员拿督斯里韩沙再努丁的问题时表示,印尼削减出口税确实加剧竞争,但大马依然凭借高质量及永续的棕油在全球市场保持地位。

他补充,政府通过棕油局推动研发及高附加值产品生产,如生物塑料和生物燃料,以提升行业竞争力并扩大全球市场份额。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