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的生活美学/许世平

理财专家说,要过上体面的生活,就要有足够的存款,甚至最少还要存够好儿百万;显然对大多数的人来说,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生活的现实是,低薪、钱不够用、没钱存,更找不到帮助钱生钱的杠杆。
根据公积金局数据资料显示,共有630万或48%年龄低于55岁的会员,储蓄少过1万令吉,人数比2020年新冠疫情实施特别提款措施前的470万人(37%)还要多。
要是不能多赚钱,不如享受“少花钱”的乐趣,可能会阿Q些,节俭、不浪费、惜物,别让不需要的物品,塞满我们的人生,还能过得自在些。
失落30年的日本有好些降低物欲的理念和方法, 有山下英子的“断舍离”,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极简主义者佐佐木典子的“我决定简单地生活”。
分辨“需要”与“想要”
依赖消费,消费就会吞噬我们,消费就是一种负担,要摆脱对物的执著,就要分辨“需要”与“想要”,因此我们要学会反转。
其实,不管有钱没钱,我们都要有趣而快乐地生活,就算生活疲弱无望,要用一种迂回的角度,智慧的方式,去面对甚至化解这种无望。
松浦弥太郎宣导日式生活美学与诗意,告诉年轻人知识的缺失,要得以补足,由此决定下一个阶段的人生目标。
他的《生活手帖》提醒年轻人正确对待工作,“多数人只用脑子工作,而不是用心工作,只有用心工作,心里才不会有假的东西,没有谎言。”
如果一个人对待一份工作只用脑,就会有多算计,一个人最美好的状态,就是全心专注,完全投入,真诚付出,哪怕没有人看见,也应非常努力和认真,这就是美好,这就是生活美学。
要是没法攒够钱,还被迫要寒碜生活,不敢浪费,寒伧度日,是好的,要是能寻求反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艰难的生活还会激起我们内在的苏醒。
【南视界】存款新选择 数字银行安全吗?
数字银行的崛起,让存款方式有了新选择,而传统银行依然稳健发展。那么,存款应该放在哪里?你选对了吗?
·最大区别——有没有实体分行!
传统银行设有实体分行,提供面对面服务,适合有复杂金融需求的客户。不过,由于营运成本较高,部分服务费用可能较贵。相比之下,数字银行完全在线运作,无需实体分行,营运成本较低,因此部分服务更便宜。然而,缺乏柜台服务,可能不太适合不熟悉科技的长辈。
·安全性如何?
不少人担心数字银行的可靠性。其实,只要是国家银行批准的数字银行,存款和传统银行一样,受存款保险机构(PIDM)保障,每家银行的存款最高保障25万令吉。但要注意,电子钱包并不是数字银行,它 不受存款保险保障,功能也有限,无法提供完整的银行服务。
·未来趋势?
有专家认为,传统银行会继续数码化,但仍保留柜台服务,而数字银行则依靠科技优化用户体验,吸引更多年轻人。
时代在变,金融工具也在升级。无论选择传统银行还是数字银行,最重要的是确保存款安全,选择受监管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