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变与不变的智慧/庞萱

一般人常以为不变比变容易。事实上,坚守不变的原则往往比作出改变更为艰难。         在现实社会里,不变守的是一个原则和精神,比如说诚信,不论在什么社会和阶层,人们都重视它,华人在为人处事方面尤为讲求,所谓人无信不立。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上,追逐利益是正道,讲求诚信仍占有其重要的地位。曾有亚洲糖王称号的我国首富郭鹤年先生就曾说过,他经商致富之道,诚信排在第一位,没有它,人难以立足社会。

华文教育数十年来历经无数风雨,面对种种主客观的挑战仍继续茁壮成长。究其因,乃出于爱护华教坚守华教精神所致,体现出华社不分党团、阶层和信仰,大家齐心协力捍卫华教,创造多元教育的学习环境,丰富我国的教育景观。华教领导团体如董总和教总,不仅站稳立场争取华裔在文教方面应有的权益,还时时为华教受到不平等的对待发声;在很多不利于华教的课题上,董教总立场一致,并肩作战,誓必达致目标才罢休。



此种不畏强权众志成城的精神,让华教跨越了无数的难关及险阻,华小、独中和民办大专学府才能成就今日的局面。         唯近年来,华教精神出现稀释和流失的现象,究其因乃董总年前内部纷争所导致,将华社撕裂成两个对抗的集团,各为其权益而坚持不下。虽说目前问题已淡化下来,但华社内部仍潜伏着不满的分子,不时寻找机会制造事端,以谋出路。这说明了有些自诩为爱护华教的人,他们忘记了斗争的目标,是为了争取政府公平对待华文源流学校,在国内正常健康的发展。

须坚守建国契约

在斗争的过程中,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抛弃成见及私欲,以华教发展的大局为重,这个不变的原则和精神必须坚守而保留下来。

建国契约是先贤为了争取马来亚的独立而制定的。它体现出我国是一个多元族群的独立国家,在宗教、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各种族都受到应有的照顾及对待。政府的施政及措施,皆应基于此种精神而制定,才能体现立国的精神;这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种族团结合作、和睦共处,国家朝向健康发展的重要元素。

但,看一看近两三年来发生的社会乱象,如极端种族、宗教分子的肆意叫嚣,政治人物鲜廉寡耻的自私行径,以及朝野政党罔顾政治底线而争权夺利的脱序表现,在在威胁着建国契约的精神。如何矢志坚守此种精神不变,并发挥其最大效用,考验着全民的决心、信心和智慧。



变与不变之间,恒存着一种胶着的状态,它能维持多久,在于变与不变两者的力量倾向于何方。唯可确定的是,人的思想、意志及行动力主导其变化方向的发展。在主观意识上,人总希望它朝着好的方面发展,社会、国家和人民均受其益。

庞萱

反应

 

言论

言为心声忌畏缩/庞萱

日前,副教育部长张盛闻出席“2017年立肯学习计划”推介礼后,在新闻发布会的一段谈话,笔者读后有一点感想。

他说教育部提倡并加强国内学生学习英语的政策,是希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新一代,这不是挑战马来文作为官方语言的地位,更不会影响国人的爱国精神。他还进一步说,当我们提到强化英语时,有人说我们不爱国,其实没有人会去挑战国语的地位,因为宪法写得很清楚,在官方文件和活动上都是使用马来文。



张副部长所说得没错,我国独立半个多世纪以来,从来就没有人会挑战马来文作为国语的地位。这是铁一般的事实,大家心知肚明,没有人会质疑,他大可不必在发布会上多此一说。他只要清楚说明该部提倡英语政策的目的,以及如何加强学生学习英语就足够了,无需多作补充。

或许,张副部长有他的顾虑及考量,因为他的谈话涉及政府事务,尤其是敏感的教育课题,发言谨慎为妙。但,这也反映出我国政府官员或政治人物在做决策或推行计划时,欠缺坚定和鲜明的立场,以及果敢的行动,往往计划推行后成效不彰,无法达致预期的目标。

根据心理学的说法,当一个人在作决定,尤其是重大决策的时候,他的思想意识状态左右他的决定。换言之,他有怎样的意识便有怎样的决定,而后宣之于口便有怎样的说辞,所谓言为心声。意识强烈鲜明者,说话铿锵有力;意识淡薄者,说话闪烁拖着一条尾巴,好为自己预留后退之路。前者对所欲完成的事务除有周详的计划,信心及决心亦是推动他前进的动力。

说话力求简单明白

所以,即使在推展计划时遭遇困难及挫折,他仍会在作出检讨后勇往直前,想尽一切办法克服重重的障碍及困难,直至将计划完成把事情做成功为止。他绝不会畏缩,甚而放弃。



后者则往往对其所推行的计划未做好充分准备时便急于宣布,推行时有心无力;一旦遭遇挫折,他就承受不住巨大的压力而松懈下来。最后不是放弃,便是草草收场!

本文不是针对张副部长个人,而是对一些政府部门发表一点感想。

其实,政府高官公开说话时,切记“言为心声”所传达的意思,求其简单明白即可。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