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变调的民主/叶行

香港反送中运动演变至今,已经是荒唐走调了,说句不好听的话,今天所谓的反送中运动,其实就是场莫名其妙运动,至于所谓的争取自由民主,无非是无病呻吟罢了。

假设香港真的没有民主自由,试问他们哪来的示威自由?哪来冲击立法院、包围警局的底气,更别谈围殴警察的勇气!而且现在还可以风风火火推行“不合作运动”,连侬墙遍地开花!



坦白说,不管是政治游戏还是民主运动,最基本条件是主题目标必须鲜明坚定,才能获得人民百姓认可,至于愿不愿意投身参与,那是另外一回事。然而,如果民众连应酬性的支持也懒得表态,或是争先恐后的站出来高唱反调,基本上,该场政治游戏或运动,已经可以直接宣布失败。

“港独”骑劫民主运动

香港反送中运动,从当初的港民高调支持,到今天纷纷舍弃,甚至沦落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若真要追根究底,那就是整个运动从最初目标明确,到后来迷失方向,导致整场运动如同纯粹为了示威而示威,示威群众类似乌合之众,甚至可以用状似流氓来形容。

最荒谬的是某些参与的支持者,耐人寻味抬出了英、美国旗,高声疾呼自由民主,仿佛在缅怀过去香港还是英国殖民地时岁月,更有支持者趁乱推出“港独”概念,骑劫了整个民主运动。



对这些浑水摸鱼分子,不明白为什么没有人第一时间给予纠正或禁止,反而还放任由它蔓延,结果把单纯的一场民主运动,演变成东西强国政治角力的游戏,乖离运动原来的初衷。

话说回来,如今世界经济放缓,各行各业都深受打击,除了中国还有国内庞大消费市场支撑着,其余国家的经济都显疲惫不堪状况,这时候谈港独,无疑是在开港商玩笑,更重要的是,中国已经摆脱旧有的过去,不管是军事、政治和经济,都有明显进步,也成为发展中国家,努力拉拢对象。

因此,除非所有港民都愿意舍大树而不靠,否则,提出港独概念的人,等于是想陷香港于不利之地。

整个运动里最大的败笔,就是冲击包围立法会和警察总部,有人形容这种举止等同造反,质疑有人假借民主运动之名,实际上企图推翻特区政府,事实是否如此,唯有当事者才晓得,但是这种行为的确让这场民主运动蒙上污点,让民主变了调。

难与净选盟运动并论

在我国,也有不少人同情香港示威者,甚至把该场示威运动提升为我国当年的“净选盟运动”等同级,实话实说,这有点抬举了反送中运动,虽然两者都同样是有些政治因素存在的诉求运动,但无论是表现和支持者素质,两者都无法相提并论。

同样的,两地执法当局对待示威者的态度,也是迥然不同,如果香港示威者有幸生在我国,凭着他们在香港的出格表现,相信很快就会明白,什么才叫做民主自由!

其实,香港此次爆发回归后最大型示威运动,并非事出无因,最大可能是港民长期对于中国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并超越香港的一种恐惧而仇视心态。

从回归前后,港币对人民币走势表现,就可窥见港人的恐惧并非没有道理,当年许多中国老百姓眼中,港商几乎个个都腰缠百万贯高高在上,然而,一个97过后,身分立时转换,这其中的心路剧变,委屈心酸,又岂能与外人道?

所以,反送中示威的爆发固然有外在因素的鼓动,但港民长期压抑的情绪,才是爆发的关键,假设特区政府或中国中央政府没有洞悉这纠结,及早作出应对,未来肯定还会有更大型的示威运动等着。

反应

 

灼见

【灼见】政府如何突破改革瓶颈?/翁爱嘉

11月20日,净选盟发布报告,为团结政府执政两年来的表现打出了45.8分的成绩,并评为“D级” 。这一评价如同当头棒喝,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

虽然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将低评分归因于“学习曲线”,但对选民来说,这样的解释显然缺乏说服力。选民渴望的是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果,而不是模糊的辩解。若团结政府无法尽快解决改革瓶颈,它不仅会失去选民的信任,更可能陷入执政危机,难以为未来铺路。

净选盟的评分揭示团结政府改革过程中的短板,尤其是在选举制度改革、公共机构透明化和公民自由等关键领域,进展严重滞后。尽管政府曾承诺推出如《政治资金法案》和《国会服务法案》等重要改革,但这些承诺迟迟未能兑现。不仅如此,匆忙推出的居家服刑法案因缺乏充分的公众咨询而饱受诟病。这法案不仅暴露了政策制定过程中的透明度问题,更反映出政府在倾听民意和吸纳多方建议方面的不足。

优柔寡断改革停滞

尽管团结政府在国会中拥有一定的支持基础,但改革的停滞更多源于决策层的优柔寡断。相比马来西亚前两任首相,安华政府在兑现选举承诺和推动关键议题时缺乏明确的时间表和执行力。结果,选民对政府的耐心日益消耗,改革也被视为“雷声大雨点小”。

首先,政府需聚焦于选民最关心的议题,例如选举制度改革和反腐败措施。作为起点,《政治资金法案》和《国会服务法案》的通过是重建公众信任的关键。这些法案不仅能推动政治透明度,还能向选民传递政府重视改革的信号。此外,政府应制定明确的改革时间表,并定期向公众报告进展,让选民看见实质性的变化。

其次,政策制定的成功离不开公众的支持。政府应改变“闭门造车”的模式,主动听取各界意见。通过广泛的公众咨询和公开听证,确保政策不仅符合国家利益,也满足民众的期待。居家服刑法案的教训表明,缺乏公众参与的政策,即使出发点再好,也可能因缺乏民意基础而难以实施。

此外,民间社会、学术界和媒体是推动改革的重要力量。政府应主动与这些机构合作,让它们成为政策改进的合作伙伴,而非对立面。尤其是在改革推进缓慢的情况下,来自民间的持续关注和监督能为政府提供动力,也能帮助政府更精准地调整政策方向。

改革需强大执行力

另外,改革不仅需要决心,更需要强大的执行力。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改革任务小组,确保每一项承诺都能落地生根。同时,通过优化决策流程、简化行政手续,提高政策实施的效率,避免让改革停留在口号阶段。

尽管团结政府目前的表现未达预期,但未来两年仍有机会扭转局势。通过明确优先级、增强透明度、倾听公众声音,以及借助民间力量,政府可在关键领域实现突破,向选民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然而,选民的耐心有限,改革的窗口期也不会无限延长。唯有展现出坚定的改革决心和切实的行动力,团结政府才能从“D”跃升至“A”,重新赢得民心。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