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否定孙中山是背叛历史/谢诗坚

台湾近代历史可以从1624年开始。这一年荷兰占领了台湾直到1662年,历时38年。1626年,西班牙也闯进台湾与荷兰进行分割统治,北部由西班牙占有,直到1642年撤走(西班牙最先拿下的是菲律宾)。

此时有一位原名不见经传的郑芝龙(1604-1661)在1625年崛起。他是福建南安人,只是一名明朝小官。在1637年平靖海上海盗活动后就有不少的汉人从福建向台湾移居。根据荷兰方面的统计,1648年时,中国移民已增至1万5千人。到了1661年,台湾的汉人移民已高达2万名。



海盗出身的郑芝龙因明朝覆灭,也在1646年杪降清,而他的儿子郑成功(1624-1662)在大陆结合2万5千名官兵向外人统治的台湾进军,终于在1661年打败荷兰军,“解放”了台湾,但不归顺清廷。他在南明(明末)永历帝12年(1658年)已被封为延平郡王。郑芝龙与郑成功父子的逝世只相隔一年。后来其儿子郑经(1642-1681)继承父业,也没有归顺清廷。因为生活纵情放荡,夜夜笙歌,在1681年逝世,只得年39岁。

台湾二战后回归中国

在郑氏家族经营下的台湾,也在1683年转交清朝直接统治,而郑成功的孙子郑克塽也向清朝称臣。这就是说台湾又回到中国的怀抱。

因此,从1683年到1895年的212年期间,台湾是在清廷的管治下,也被视为中国的领土,可惜好景不常,当日本军舰于1894年与中国军舰开战后,前者就一举打败了清廷的军舰,而迫使清廷签署《马关条约》,被迫将台湾及澎湖列岛割让予日本;也放弃对朝鲜的保护。史上称此为中日《甲午战争》。

不论台湾人是否了解历史的来龙去脉,台湾也确实是日本军国主义者从清廷的手里夺过来的,而且在1945年当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举手投降后,它就遵照“开罗宣言”及“波茨坦宣言”将台湾还给中国。当时在中国大陆的执政党是国民党,而蒋介石身为国民党领袖兼中华民国总统,也就拥有权力派陈仪前往台湾接收失土。



只因蒋介石在战后并不同意与中共妥协组成联合政府,也就爆发了一场4年的内战。最后以中共的胜利而在1949年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结束。

台湾是中国一个省份

虽然如此,当中共胜利后,美国也就支持蒋介石的国民党迁居台湾(如果台湾不是中国的,蒋介石的占据台湾就等于是侵略了),并承认蒋的中华民国的国际地位,进而让中华民国占据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直到1971年联合国才通过投票将其席位交回给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中国)。

这之后,中国更坚持与其它国家建交时只能承认一个中国,而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在一方面,台湾在国际上的“独立”地位已被“堵死”;在另一方面,1986年成立的民进党尽管是搞台独起家的,它也感到国际压力太大,力不从心,只能争取年轻一代“反共的思想和心态”来抗拒大陆的橄榄枝。

从陈水扁的上台(2000-2008)及蔡英文的当选(2016年)台湾总统,虽然可以说“台独”的心态仍未泯灭,但今日的蔡英文更需要吸取陈水扁错误的路线,明确地规划出“维持现状”的理据和底线。

孙中山备受两岸尊敬

就在人们对蔡英文的胜利有所谓期望时,又爆出民进党的立委高志鹏建议将“国父遗像”从法律条文中全数删除,大家今后不必再向国父(孙中山)遗像鞠躬。这种对先辈、对历史人物地位的否定是很可悲和可怜的。

不但孙中山曾四次到过台湾搞中国革命,而且没有他哪来的“辛亥革命”(1911年)的成功?没有他领导推翻帝制,中国又如何走向共和?又怎会出现1912年是“民国元年”?

这就是说,民进党要感激的是孙中山留下的宝贵政治遗产,一生鼓吹民主和科学,让“三民主义”曾一度成为“中国民主政治”的指标,难道民进党也要反“三民主义”吗?其实民进党感谢已来不及,还要去孙中山?也真是走得太远和太离谱了,一位备受两岸尊敬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已化成中华民族的其中一个巨大形象,又碍于民进党何事?除非台湾人民不是炎黄子孙的龙的传人,这可能吗?蔡英文得“三思而后行”,一个能推翻2千年封建帝制的人怎能轻易地抹掉他的历史地位呢?

 

ADVERTISEMENT

 
 

 

反应

 

言论

马印宗教政治一升一落/谢诗坚博士

近日从《南华早报》看到亚洲新闻台(CNA)的一则评论,引发我的关注。

作者是阿米尔尤索(Amir Yusof)及基基瑟里嘉(Kiki Siregar)。他们分别针对马来西亚及印尼的回教化运动做出很有见地的评述。

他们访问一名住在吉兰丹69岁的老人。老人说:“我是回教徒,因此支持伊斯兰党是我的责任。”

观察家认为,登州选民投票倾向的改变,是因为国内另一个马来政党———巫统的领袖涉及贪腐案所致。

在过去,巫统与伊党的竞争十分激烈,它们各有自身的回教堂和乡村区,甚至用餐也分开。但现在看来似乎是每个人都团结在伊党左右。

从1974年到2013年,巫统主导的国阵控制了登嘉楼州39年,直到1999-2004年才被伊党夺回,丹斯里哈迪阿旺成了州务大臣。

印尼选举身分识别“退潮”

根据也是伊党主席哈迪阿旺的大儿子莫哈末加里指出,伊党的支持力量大增,是因为它长期以来维护马来人的利益。种族和宗教对马来土著是绝对重要的,这是创党以来(1951年成立)未曾改变过的信念。

不过,新加坡尤索夫学院的研究员诺沙里隆博士针对马印选举的不同做出评述。

他说,上个月在印尼的选举中,身分识别已告“退潮”,尽管较早时有人认为会被宗教的保守因素所影响。如在2014年及2019年的选举时,候选人都对身分认同(种族特质)给予重视,但今年的大选已不见候选人因政治身分的不同而相互攻击。

另一方面,来自雅加达阿扎哈大学的回教政论家乌绒哥马鲁丁说,即使参政者具有回教思想,但在竞选时,赢得胜利才是重要的,而不是宗教因素。

他强调,回教本身是不分种族的,回教徒不是以单一种族为生活基础。

虽然近2.81亿印尼人口当中,有2.31亿人是回教徒(占人口约87%),但许多回教徒是温和与中庸的。

印尼政党灌输普世价值

不过这位学者却认为,印尼的回教徒并没有马来西亚般的团结,前者因有不同的党派思想而无法团结;后者则通过伊斯兰党团结。

他说,印尼的民族醒觉党(PKB)与国民使命党(PAN)不以党的意识形态搞活动,它们是基于利益,不论是成立联合阵线或宣传,都不会强调回教,而是灌输普世价值。

目前在印尼共有9个政党。吊诡的是,当选总统的普拉博沃是大印尼运动党的候选人,不是冠上回教政党的候选人。而副总统吉布兰则是无党派,他是现任总统佐科的大儿子。

回想印尼在苏卡诺领导独立(1945年)过后,有立下三大信条成为国训,即宗教(回教)主义、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形成印尼的国策。

在1966年,装甲司令苏哈多发动政变成功后,大举反共政策,将国策改成“建国五项原则”(Pancasila):

①信奉独一无二的神明(必须要有宗教信仰);

②正义和文明的人道主义;

③印尼的团结与统一;

④在代议制和协商的明智思想指导下的民主;

⑤为全体印尼人民实现社会正义。

另一方面,马来西亚的回教运动则是在1980年代兴起。因为伊朗宗教革命的成功(1979年),引发马来西亚在行政方面也推行回教化运动。

在1990年时,时任首相的敦马哈迪医生也提出2020年宏愿,矢言将把马来西亚发展成先进国家。到了那个时候,一个马来西亚民族必然实现。

政权更迭无碍伊党目标

结果30年过去了,马来西亚民族不但未成型,反而是人民依然生活在一个被种族和宗教影响的国家;尤其是在1999年伊党崛起后,它就咬着巫统不放,而终于在2018年将巫统政权推翻,迎来的是一个不稳定的政权。

但政权的更迭也没有影响到伊党的宗教政治(从马哈迪当政到丹斯里慕尤丁的夺权,再到拿督斯里安华的上位),伊党依然推行各式各样的宗教律法,包括回教刑法、行政回教化,甚至限制女运动员的参赛服装;尤其是在伊党控制的4个州———吉打、吉兰丹、登嘉楼及玻璃市也加多了一些回教律法。

就不知什么时候我们的国家会进入“一国两法”(两种法令和条规)的时代?

为此,我们希望伊党向印尼看齐,将政治与宗教分开,让世界因此更加美丽与平和。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