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国州选不同步令人费解/谢诗坚博士

马来西亚的大选似乎回到从前,将国和州选分开。虽然这不是故意的安排,而是巧合的各选各的,但这样的安排究竟是利还是弊?确实值得研究。

在历史上,马来亚甚至马来西亚有过两次大选是分开举行的。第一次是在1955年。这一年在英殖民政府的安排下,将独立前的国州选举安排在不同的日期,即1955年1月份是各州的选举,而在同年的7月份则是联邦立法议会的选举。

1955年的州选有两个重要的转折。其一是原本创办巫统的拿督翁在1951年离开巫统(创立于1946年)后,另立马来亚独立党,后来易名国家党。在1955年参加普选,结果州选和立法议会选举双双惨败,连拿督翁也阴沟里翻船。

林苍祐领导下的槟州马华公会(他在1954年离开急进党而成为联盟在槟州的实权领导人),于1955年1月23日的槟州选举中旗开大胜,囊括14席,成为大赢家。而另外的10席是英殖民政府委任的。

林苍祐并没有参加于同年7月23日的联合邦立法议员选举,而是在那一年联盟推举马华15名候选人,巫统35人及国大党2人,结果只输掉一席予伊党,联盟共胜出51席;另外有46名议员则是委任的,一共98人组成联合邦立法议会,包括林苍祐也是受委的立法议员,担任党鞭。

这一届的选举登记的选民有128万名,其中84%是马来选民,华人只11%及印裔4.6%。因为华裔选民有限,马华也不好意思争取更多的席位。不过若按照中选与委任的议员合起来的种族比例来看:马来议员占50名、华人占25人及印裔7名。

虽然马来亚已于1957年独立,东姑也出任马来亚联合邦首席部长。但在1959年的选举还是国州分开的,6月是州选的提名和投票,7月16日是国会提名而在8月19日投票。

为何在1959年马华敢于要求增加席位,至少35席至40席占国会104席的三分之一席?那是因为华人选民已大大增加。分析之下,马来选民121万名(占56.8%)、华人76万名(占35.6%)及印裔15万名(占7.4%)及其他种族4000名(占0.2%)。后来计算,总共有211万选民投下神圣一票。

也因为华人选民大大增加,马华就有了新的诉求,但成果不归马华,反倒被反对党越级而上,它们共拿下30个国席,联盟则有74席。

与此同时,拿督翁的国家党也已转移阵地,进入登嘉楼争取支持,走回种族路线。可惜的是,只拿督翁一人当选国会议员及其党只有4人当选州议员(半年后因议员叛变,伊斯兰党及国家党联合政府倒台,让位于联盟)。转入60年代,政局又为之大变,其一是政府借故取消自50年代即已推行的市乡县议会的地方选举,直到1963年后不再安排地方性选举,职权交由各州政府负责。

分开选举双倍开支

也因为马来西亚成立在即,新的政治秩序也出现了。在东马方面,通过1963年的地方选举,而由执政的一方推举选举人以选出州议员和国会议员。这种制度称为三层选举,不是民主,但也不全然独裁。

不过中央政府也趁此大好时机首次将全国大选合并举行,即国州选一起举行(除了因个别因素,如在1970年只砂拉越州选,为的是拉拢左翼的人联党加入执政集团(砂联盟),这不但可集中一次投两张票,也可为政府节省一大笔开销。

根据选委会估算,若先国选,总开支约11亿令吉。如果国州选一起举行则十分合算。若分开选,也是双倍的开支。这种用人民的血汗钱搞政治,实属不智。

按目前来看,已有柔佛、马六甲、沙巴、砂拉越不与国选同步选举,而伊党控制的丹登吉、希盟控制的槟城、雪兰莪及森美兰3州也表明不跟随。如果只是霹雳、彭亨及玻璃市同步选举,这样一来,所谓的国州选举一起来则已成为笑柄。

惩罚巫统全民买单

事实上,各党意气用事是没有用的。如果单单要惩罚巫统强行提早大选,则等于拿老百姓的钱向巫统示威。因此误判是全民买单,我们实在找不出任何理由将国州选举分开举行?当我们好不容易促成国州选一同举行,前后也已推行58年,如今为了半年的时间国州分开,实在令人费解。

前后只相差半年的时间难道就会改变人民的投票倾向?这也太过小瞧选民的智慧了。尤其是今天已实施18岁选民和自动登记选民后,马来西亚已有2000万选民,相等于全国人口的65%具有投票权。这种前所未有的选民人数三级跳,也使到选举呈现扑朔迷离的局面。

既然成为选民是这么方便的事,那选民不要投机政客也不过是举手之劳。因此大可不必劳师动众将国与州选举分开举行,而得不偿失,倒不如痛快地让他们“回家种番薯”。

 

 
 

 

反应

 

政治

单凭区域优势难组政府 巫统领袖:国盟需扩大影响力

(瓜拉登嘉楼17日讯)巫统登嘉楼士兆(Setiu)区会副主席莫哈末依斯干达今日发文告指出,国盟若渴望将其领导人推举为首相,必须实事求是,先评估自身在第15届全国大选中所赢得的议席数量及执政能力,而非频频发表“市场测试”式的言论。

“其实他们也意识到这一点,但不过伊斯兰党把持的态度也是意料中事,因为他们以伊斯兰主义政党的形象为幌子,而把职权作为斗争的主要目标。

“在谈论是否有资格成为我国的主要执政党之前,伊党需要计算一下在第15届全国大选中是赢得多少个席位。”

莫哈末依斯干达指出,即便国盟内另一成员党土著团结党(土团党)加入,也难以单独组建政府,必须依靠其他政党的协助,特别是沙巴和砂拉越的政党资源。

他表示,伊党的支持力量完全建立在马来人占多数的地区,特别是被称为“马来链带州”(Malay Belt State)的东海岸和半岛北部各州。

“国盟需要扩大其影响力至沙巴和砂拉越,以获得简单多数来组建政府。问题是,伊党是否能够吸引到这些支持,因为上届大选的结果表明,若伊党单独参选是无法赢得很多席位。”

他强调,土团党显然需要依靠伊党在基层推动发展,因为他们缺乏强大的组织力量。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