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国父反对隔离政策/蔡维衍

大马多元种族与多元宗教的社会向来不影响国人和平共处,合作包容的生活。我们必须珍惜及捍卫,不让偏激的宗教隔离政策破坏这块世人称羡的人间乐土!



历史记载,当南非施行种族隔离政策时,马来亚国父东姑阿都拉曼是反对南非种族隔离政策的领袖。

1948年,南非白人政权先后制定颁布了350项种族主义法律,南非黑人受尽种族歧视的压迫和耻辱,抗议运动无日不继。1960年3月,南非黑人发起了“反通行证法”运动。1万多群众包围警察局,军队也没能驱散人群。随后警察向示威的黑人开枪,打死69人,造成了《沙佩维尔血腥惨案》。

1960年5月国父东姑阿都拉曼第一次参加英联邦首长会议,马来亚宣布坚决反对南非种族隔离政策,并得到巴基斯坦、印度和加纳的支持,在英联邦会议上讨论以解决南非种族隔离政策。当年的马来亚成了反对种族歧视、反对宗教隔离的先锋。

倒退趋向保守

东姑领导的联盟政府是新兴国家的政治典范,马来亚是傲视世界进步中庸的国家。到如今,60年过去了,我们的国家怎么反而倒退了?在政治上,年届百岁,当了22年首相,推行种族歧视政策的耄耋意图复辟,自荐要卷土重来继续为人民服务。社会风气方面,马来西亚社会趋向保守,过时的宗教隔离歪风已将多元种族、多元宗教的社会压得透不过气。



近日在服务业方面,柔佛州麻坡有洗衣业者设牌注明洗衣店只限服务回教徒,言下之意不欢迎非回教徒光顾。消息传开,惊动柔佛州苏丹。苏丹陛下以柔佛州不是“塔利班州”,不容种族歧视行为,圣旨御令业主道歉,拆下告示牌。岂料媒体跟着报道,玻璃市也有专门为回教徒而开的洗衣店,幸而由玻州王储下令纠正。这些洗衣店的老板认为非回教徒衣物粘上非清真(halal)的污秽,不圣洁。

去年国内贸易、合作社及消费事务部竟然宣布有意制定指南,规定超级市场业者将购物推车分成清真和非清真两类,让不同宗教的顾客使用,部分经营业者忍气吞声,已经照办。霸级超市也早已另辟不起眼的角落区售卖非清真的食物/食材了。

与此同时,传闻白沙罗某社区有一群偏激回教徒派发传单,公告社区里的非回教徒,指出酒类、毒品、嫖娼及回教徒不宜的服装装束是社区里的回教徒所不能容忍的。非回教徒不遵守条规将被视为不尊重居住在该社区最大族群——回教徒居民。显然的,这些回教群众认为占大多数的族群有权利决定社区里的生活方式。

开明学者反对

这类宗教歧视(或霸权)动作乃接踵而来。之前,在一些州属,不理会非回教徒的生活方式,推行回教的清真化措施,越来越趋向回教神权国。一些开明的回教学者对这类宗教隔离的行为也不表同意,他们认为“凡是非回教徒的即不清真” 是矫枉过正的清真至上观念。他们讽刺性地说:若是清真至上的话,回教徒企业家大可开拓无数垄断性的“清真创业”商机。在多元宗教的社会,回教企业开设私人清真医院,药物生产过程完全清真化;设立清真血库;男女回教徒病者分由男女回教徒医生医治。手术胶套制造全程清真:回教徒拥有的清真胶园,割胶工人、制造胶套和运输工人等等都由回教徒全程负责,可想而知那是多不符合现实社会的梦想呀!

上述的种族歧视和宗教分化现象一再浮现,和回教刑法一样同是不容忽视的危险信号。针对此类宗教极端主义,我们认为宪法专家、G25巫杰联盟、政党领袖(包括当地的人民代议士)、华总、中总、大马福联会、各乡团,以及跨族群的行动方略联盟和8大学生前进阵线等必须勇于发言,身先士卒要求当局即刻采取有效行动以杜渐防微,扭转并停止这种不健康的宗教分化趋势。

最后,国人必须记取,建国之初,国父是反对种族歧视和宗教隔离的领袖。牢记大马不是回教国,人口占大多数的族群不应该也不能将他们的生活方式强加诸予少数民族。

反应

 

言论

勿忘大马是我们祖国/黄瑞泰

1956年,作为时任教总主席的林连玉老师给《马来前锋报》的开斋节特辑写其著名的〈心理的建设〉一文,文中的为尚未建国的马来亚(后来的马来西亚)提出了两个建议,分别是共存共荣的观念以及以马来西亚为第一家乡的观念,这在当时可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想法,至今仍然适用。

林连玉老师所提出的这两个理念是我国华人在这个土地生活的基本信念,尤其是第三、第四代华人的出现,本地华人早已将马来西亚视为第一家乡,把马来西亚视为自己的祖国,这在过去是无人可以质疑的。

共存共荣正是多元文化的象征,华社普遍推崇多元文化理念,唯有透过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接受多元的文化传承,才能延续我国多元文化的历史与现实,这正好也是独立至今华社极力维护的基本信念。

过去巫统主导的政治环境中塑造了马来人社会团结一致的印象,华社则以一种抵抗国家意识形态的打压而团结一致的合作,如此一来华巫两个群体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而华人社会与巫裔两个社群从表面看起来似乎是一种牢不可破的存在。

只是这种以族群文化身分划分表面看起来稳固的共同体,在近年来国际局势的丕变,包括中国经济崛起对东亚地区的影响,及以巴冲突在我国回教徒社群带来的冲击下,却显得脆弱不堪,华人社会对于中国崛起有不同想象与期待,巫裔社群内部对于马来人身分也有不同的讨论,改变了国内的政治版图与加剧族群间的误解。

坠入身分冲突情境

对我国华社来说,中国崛起给了很多人不同的想象与期待,甚至渴望中国的发展和崛起能够带领我国华社逃脱长久以来的的意识形态困境,只是这样的期待对自己的身分及国家认同产生不同的矛盾,使得很多人坠入另一个身分冲突的情境。

或许林连玉老师〈心理的建设〉一文所提出的概念可以作为今天华社困境的提醒。我们的第一家乡是马来西亚,当我们享受这片土地所有的好时,也该思考如何解决这片土地带给我们的挑战,而所有的解决方案都只能够往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身上找寻,而不是透过外来的力量能够解决的。

中国的崛起或许能够带给我们更大的市场与更好的经济契机,但并不意味着我国的政治、社会,甚至是文化发展在这个改变中就会变好,长久的问题就能够被解决,尤其是国内所面对的政治、族群关系的问题更不可能会因为中国因素而得到缓解。

大家还是需要时刻提醒自己这片土地本来就汇集了不同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传统习俗的人群。唯有通过彼此互动、磨合才能够让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所有人和平共处。

作为移民的后代,华社应该要理解这里才是我们的祖国。中国崛起或许可以锦上添花,但我们仍然不能忽视马来西亚才是我们的祖国。

林连玉老师在六十八年前的呼吁,是一个超越时代和社会的见解。在整个族群与文化日益撕裂的今天,我们仍需要时刻叮咛自己勿忘共存共荣和马来西亚为第一家乡这两个号召,让马来西亚可以度过矛盾与分裂,走向更好地未来。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