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土著经济与自强变革/南洋社论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为“2035年土著经济转型蓝图”(PuTERA35)主持推介礼强调,为配合昌明经济愿景及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提升土著的经济地位与尊严。

他还强调,不会边缘化其他族群的利益。

可是,有学者专家却表示担心,认为政府的强制干预,会变成拐杖,长期扶持,会削弱竞争力,还说为了提高土著“参与持股”或“控制权”的比率,最终迫得还须再提高土著的固打额。

这才是“自由市场”的疑虑, 也是迄今我们还嗑嗑碰碰的困境。

改朝换代仍在走老路

领导者只有一种逻辑思维:“如果政府没有帮助马来人,他们就没法发挥,将会失败”,就算后继者迭代轮换,仍在走老路,花费心思还不断重复已经做过的事情。

我们一直都以为只要画一条直线,就能解决历史的纷扰,却始终没法走出困局。

为了营造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我们推崇“孔融让梨”的分配法。年纪小的应该吃小的,大的梨就留给哥哥,这是礼让,但不可取;让哥哥切蛋糕,弟弟分蛋糕,虽是参与, 但要是弟弟拿大块的,哥哥会有抱怨吗?

要问的是,分配的程序设计合理吗?谁该是分配者?谁又是分蛋糕的监督者?

程序规则要做到公正合理,就要符合程序正义, 礼让是道德意识,公正分配是法律意识,分配结果的满意度是信仰意识。

要避免滥权,要协商,就要融合这些全部的需要,才有可能理性地解决分歧,互相依赖的分享,以及实现共有共治和共享。

建授人以渔帮扶机制

要扶贫 ,要阻断贫穷的代际传递,决策者就必须加强教育,创新生态的扶贫机制,建立授人以渔的帮扶机制,而不是固执地无节制地给予喂养。

要帮助实现土著经济转型,就必须要让马来西亚的每个人都相信,“登山必自卑,行远必自迩”,没有人用拐杖的助力,而是要以一己之力,一步步丈量这条励志之路。

不应以为固守旧有,就会活得很好,要是看不到挑战和压力,不觉得旧式思维有什么错,缺乏不断打磨重构核心能力的决心,看不到变化带来的机会,拒绝确立一条增长的路,被淘汰是必然的。

因此,决策领导一定要有变革思维,引领人民展开新的起点,让大家认识到,只有勤奋自强才是增长的路径,各抒所长,互助共存的进取,才是改变命运的践行之道。

反应

 

言论

“巧取”土地建议/南洋社论

副首相兼乡区及区域发展部长拿督斯里阿末扎希博士周日澄清,他早前提出政府强制租赁50英亩以上农业地或20英亩工业地的业主,待租赁满期时,若要求延长使用期,须将园丘地的20%归还给政府,并把土地交给土著土地公司管理的建议,不包括住宅区,而只针对农耕地。

在此之前,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已为“2035年土著经济转型篮图”主持推介礼,强调为配合昌明经济愿景及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提升土著的经济地位与尊严,并称不会边缘化其他族群的利益。

由于涉及土地使用权和土著议程,难免令敏感的市场联想两者是否有关连,尤其“把土地交给土著土地公司管理”事项,完全吻合“提升土著经济地位与尊严”之说。

正副首相似唱双簧

正副首相两人先后推介与建议强化土著经济实力的政策,他俩如此像是一前一后在唱双簧,看似一个伟大的民族千秋大业,但也有可能会与昌明大马的部分前进列车闹分歧,甚至是背道而驰。

副首相说,园丘的管理公司和持股人已利用这些土地赚了很多和很久的钱,他们不能再拿村民的土地,而是应该还回土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但换个角度来看,园主有赚多少钱就有缴多少应缴的税,而且土地已与村民没关联,更谈不上什么企业社会责任,阿末扎希这一说,未免无厘头。

再说,土地租赁人必须投入巨资,精密策划,招兵买马,日夜耕耘以及在市场作战,在赚钱和缴税之余,还肩负了提供就业机会,推动经济和发展昌明大马的神圣任务,是应该被国家表扬和扶持的一方,不应是被巧取豪夺的弱者,政府应该还可以站在企业方为他们设想。

自残榴梿推走财神

假设这项巧夺土地政策开跑,所谓的管理方土著土地公司收回了土地,他们拿来做什么?副首相的建议里没有说明,也或许还没想到要拿来做什么,先拿在手里就是,但是如果园丘主人的种植业正蒸蒸日上,土地都不够用了,这个时候副首相的建议就是倒米政策了。

以此类推,大马榴梿正在向全世界进军,市场大到无法估计,要用到的种植地肯定是越来越多,需要政府提供更多土地租赁辟为榴梿芭,若是副首相的建议出台,陆陆续续豪取不知打算拿来做什么的20%榴梿园,等于是一边在国内自残榴梿事业,另一边则是把财神爷推走。

外资方面,听到这样的政策,谁还敢投资种植业和设厂,它告诉外资的讯息是,来我大马投资只会越做越小,好胆你就来。

或许副首相的建议内容不止这些,毕竟初步建议太草率,只见萎缩,不见发展。

安华尚未对此发言,相信他与智囊团应知其中缺陷,可有最佳解决方案否?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