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土著股权:看到我都撑/黄子伦

很多人最近很关心土著股权的问题。老实说,我在这片土地也生活了这么久,已经对这种新闻麻木。这个土著股权迟迟不满足30%固打制,十多年前就有学者出来驳斥了。

论证手法也相当简单,就是马哈迪医生的计算方式有问题,因为他只计算初始股本而忽略了股本后来长了好几倍的事实。这个在股市里就是忽略市场价格,在会计里就是拒绝对资产进行重新估值。

奈何,这种公然戳穿国王新衣的做法常会惹祸上身,这位学者之后也辞去了研究机构里的主席之位。我记得几年前在大选前,某间投行的经济学家因为给出了反对党胜利的预测,最后也是被迫离职。当然,那次大选依然是国阵获胜。

这一次政府重新提起这种土权股份的事情也只是反复炒冷饭,我不知道吃饭的那群人吃腻了没有,但我这个旁观者倒是看到都觉得撑。

坦白说,这种土著股权的事情不是今天才有,是一直以来都有。过去,我们非土著的处理手法也是很简单。你要土著股权,我们就给找一些土著做代理人来持有这些股份。这些代理人是挂名也好,是有真才实学也罢,都不是大家所关心的。大家关心的就是他这个“土著”的身分。这种做法看似帮助了土著,其实只是变相让他们失去了竞争力,反正自己不是能力被选上,哪又何须努力向上呢?

另一层面,这种做法也让那些已经在市场里不断“出租”自己土著身分的群体更容易抬高价格。非土著看在利益的份上,自然也愿意妥协,反正政府都是死脑筋,何必和钱过不去呢。最后形成的结果就是原有的土著们越来越可以坐享其成,非土著也懒得寻找新的代理人,所以任何新晋的土著自然难以进入这个行业来与之竞争。最后整个社会失去的是良性竞争所带来的效率。

当然,很多人不会赞同我的看法,因为效率从未是他们的首要考量,公平和正义才是他们喜欢关心的事情。而事实证明,越强调“公平”和“正义”这种道德呼唤,越容易产生浑水摸鱼之辈,最后不但没得到预想中的公平和正义,就连仅存不多的效率和财富消失殆尽。

政客不考虑长期利益

我也懒得去了解如今的国家发展计划到底是轮到第几个数字了,因为其核心没变,都没有任何提升日常效率的事情。别提教育了,那是政治工具,不是教育工具。

反正我们新首相之前都搞垮了两间电子城,这又有什么要紧呢?我再强调,政客们做任何事情都不会考虑长期利益,反正被浪费掉的都是你我在加班堵车熬夜的血汗钱。天下的政客都是一样,效率从未是目标,掌权才是。

反应

 

言论

改革之路举步维艰/利亮时教授

日前报道,我国监管机构正考虑针对创业板的首次公开募股(IPO)落实土著持股门槛。

我国证券监督委员会和大马交易所正在考虑修上市指南,要求在创业板的新上市公司,将扩大后的12.5%股权分配给受投资、贸易与工业部(MITI)批准的土著投资者。 

这项政策如果落实,可能会增加在创业板上市之公司的成本,目前创业板在上市指南并没有土著股权要求。

据现今的上市指南,创业板公司只在实现主板盈利要求的1年内,或上市5年后,再进行股权分配即可。拿督斯里安华政府在推升经济的同时,上述做法是否会影响我们经济的提升呢?

安华在不断招商和高喊改革的同时,政策上还是延续前朝的政策,如今年(2024年)8月推出的土著经济转型计划2035(PuTERA35),旨在2035年达到30%门槛(目前土著持股在18%-19%之间),这是否突显了现任政府的窘境?

安华领导的政府相当清楚,过多政策对经济的牵制,只会让我们的经济缓步微增,很难有一飞冲天的契机。新经济政策推行以来,对我们经济造成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政府用政策来增加某些人的持股,其实不只增加资本家的成本,亦让经济的自由和灵活性受到限制,在诸多的钳制下,我们的国家又如何能够超越其他竞争者呢?

扶助政策应不分族群

一个国家的经济出现许多规划性政策,尤其是一些让利的制度,这样是在拖慢经济往前的发展。扶助政策应该是针对各族群的弱势群体,而非以某个百分比为目标。

中国已故领导人邓小平所谓的让某些人富起来,其主要是让具优势的沿海省份先发展起来,之后再引资和把政府资源投入内陆省份。

这种是分阶段发展经济,最终让全国经济能量都动了起来,形成一股庞大的经济力量,而非长期独厚某个集团。

反观我国,政策让部分人茁壮起来,但是政策的推动是延续而没有一个期限。继续下去只会不断侵蚀我们的经济动能,让国家一直错失许多的机会。

安华领导的政府在剩下的3年任期,基本上在改革上只能走出一小步,下届选举如果还是这种政府组合的话,安华仍然无法推动任何的革新。从国家目前的现况来看,政府有心要做,但是在政治和族群的层层障碍下,显得有心无力。

未来3年马币还是疲弱,经济仍是欲振乏力,政府的“烈火莫熄”就显得黯淡无光。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