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现金付款的商家/江振鸿
非现金的电子支付交易系统于疫情后,在我国爆炸性增长。
电子支付交易,可谓对各方都有利。
业者方面,通过电子支付交易,钱的进出流向“清清楚楚”,有迹可循,再也不怕那些手脚不干不净的员工,也不用害怕收档结束营业关门前,或把辛苦一天的营收送往银行存款途中,引来歹徒的觊觎,一整天的生意白做。
对于员工尤其是收银员而言,客户使用电子支付交易,恐怕更受欢迎,因为除了省却收钱找换零钱的麻烦,更是避免收银员因为找错零钱,而得赔偿予其雇主。
对于消费者而言,非现金电子支付交易的益处,更是不在话下。
电子支付有助理财
除了不必带太多现金在身的安全性,电子支付系统包括电子钱包及信用卡更是可以提供使用者的消费流向,有助于理财和自我消费审查及检讨,不会在月尾时出现“钱都去哪儿了”的疑问。
但是全球市场研究公司益普索(Ipsos)的最新调查显示,仍有 45%的马来西亚人,尤其是老年人,依然完全依赖现金交易。
这是可以被理解的。
操作复杂的电子钱包,对于一些教育程度不高的长者确是一大挑战。
例如,一些电子钱包,付款时得自行填入付款的数额。
即使是用惯电子钱包的我,每当使用电子钱包进行交易时,尚且战战兢兢,害怕按错付款数额多出了个零,更何况这些长者。
目前,完全不接受现金交易的商家业者正处于上升的趋式,可以预见这些长者即将面临的挑战。
近期内,我就已遇见数起手中只有现金的长者被不接受现金交易的商家“拒于门外”(当然拒于门外的肯定是商家员工,如果业者本身恐怕是不会有生意不做)。
与此同时,尚有一些抗拒电子支付交易的商家正“负隅顽抗”。
日前网上流传一则新闻,一名要求现金付款的商家与没带现金的顾客起了冲突。
无现金应多元包容
因此,既然在政治时局上,我们要求多元及包容,所以在追求无现金社会上,是否也可以多元及包容,在要求电子支付交易之余,也可以灵活处理,提供现金交易的选项,方便那些没有电子钱包的民众?
至于仍坚持现金付款,不愿提供电子支付交易选项的那些商家,最终吃亏的恐怕将是自己,因为在政府的提倡和鼓励之下,使用电子支付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视频推荐 :
家里要放多少现金最合适? 理财专家揭最低数字

保险箱(示意图/取自canva)
(华盛顿20日讯)美国总统特朗普关税政策反覆,加剧经济前景隐忧,不少人好奇,在家中应该要放多少现金比较好?专家建议,民众手头上可保留少量现金,但建议不要过度囤积现金。
《CNBC》报道,专家对于现金要保留多少看法不一,佛罗里达州理财规划公司“Tobias Financial Advisors”认证理财规划师桑纳霍兹(Matthew Saneholtz),建议民众准备500到1000美元(约2205至4410令吉)现金,以应对突发情况。
TSA Wealth Management认证理财规划师麦基昂(Crystal McKeon)则建议,民众可保留300至500美元(约1323至2205令吉)现金。
但也有专家提醒,不要囤现金过头。认证理财规划师卡罗(Melissa Caro)说,把钱放在家里,不受到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保障,也不会生利息。
认证理财规划师沙利文(Nicole Sullivan)也指出,在家里放现金可能会遗失、被偷窃等,还可能因冲动购物花掉。
在经济动荡时期,也是重新检视应急基金的好时机,理财规划师建议,民众可以将3到6个月的必要生活支出,放进可以随时提领的帐户,但要与日常支出分开。
新闻来源:中时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