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塑料禁令势在必行/曾志涛

天然资源、环境及气候变化部长聂纳兹米表示,政府计划从2025年起,全面禁止商业领域所有的零售活动使用塑料袋。

目前,我国某些零售实体店,如超市、迷你市场和杂货店等自行限制塑料袋使用,而不久后这将扩展至路边摊及其他商业领域。

我国在2020年的食品塑料包装消耗量达14万8000公吨,数量庞大得令人咋舌。

年产2亿吨塑料垃圾

塑料已经像冠病般,成了“全球流行”现象,产量从1950年的200万吨飙升至2017年的3.48亿吨,在全球有逾5000亿美元的生意额。

根据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数据,人类每年产生超过2亿吨的塑料垃圾,其中有超过1100万吨的塑料流入海洋。

塑料对海洋生态造成了无法估计的破坏,而人类也需为此付出代价。

根据《海洋污染公报》的研究,在1年内,每吨海洋塑料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预计高达3万美元。

全球四大会计集团之一的德勤指出,河流和海洋中的塑料垃圾导致87个沿海国家的关键经济领域,损失高达190亿美元。其中,清理海洋塑料的成本最高,花费高达150亿美元。

此外,塑料废物造成的海洋污染破坏了自然生态与景色,吞噬了渔业(43亿美元)和旅游业(24亿美元)的收益。这还不包括塑料释放的温室气体造成全球暖化的环境成本与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由于进入了海洋食物链,人类正食用被塑料污染的鱼类。科研证实鱼体内的微塑料会损害人类健康,影响生育能力、代谢和神经系统,甚至致癌。

科研助减少塑料破坏

塑料对地球与人类的危害极大,因此塑料禁令是势在必行的。早在2021年7月,欧盟已经禁止一次性塑料餐具与吸管的生产,随后在2022年禁止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

除了通过执法,各国学者也不断进行科研,改进技术,以减少塑料对环境的破坏。例如日本发现了一种天然的细菌,能有效分解塑料中的PET3成分;瑞士的生化工程师则正在研究使用醛将木屑和玉米变成一种可分解的聚酯,制造对环境与人体危害较小的“安全塑料”。

回到我国,政府这项禁止使用塑料的决定是明智之举,凸显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对于解决环境课题的一致步伐,朝着环境保护的正确方向迈进。

拟指南推觉醒运动

当然,政府在落实全面禁止塑料使用之前,必须利用这两年的时间,拟定明确的实施计划与指南,推动觉醒运动,以获得民众响应,与相关部门与单位协商,设定执法标准,以确保该建议能有效实行。

由于人们对塑料的使用已经习以为常,政府必须好好利用这两年的时间作为缓冲期,让民众早些体验“零塑料”在生活中的带来的影响,做出调整,到时候才不会无所适从。

塑料对海洋与环境的破坏已然形成。从今起,你我都必须努力减少塑料使用,亡羊补牢,以尽一己之责,减少大自然的反扑。

反应

 

灼见

政府开源节流才是正道/曾志涛

国库控股研究机构近期建议将现有的T20、M40和B40收入分类调整为T30、M50和B20,以更符合当前的经济状况。然而,这种调整能否真正地反映现实情况,值得商榷。

首先,这种一刀切的收入分类忽视了城乡和家庭成员人数的差异。例如,一个月收入7000令吉的家庭在乡村地区可能生活宽裕,但在城市地区,尤其是有子女的家庭,却可能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

更重要的是,把收入群体重新定义为T30、M50和B20,将导致需要援助人群的比例缩小。这种“数字游戏”看似为政府减轻了补贴压力,但实际上却削弱了政府对中低收入家庭的扶持力度,与扶助贫困的承诺背道而驰。

笔者认为,政府要缓解民生的经济压力,必须正本清源,从问题的根本入手。

首先,政府必须在国库开源方面做出努力。首相拿督斯里安华近年来积极出访各国招资,其中依斯干达经济特区在2024年前三季度获得了403亿令吉的投资承诺,但实际投资额只达225亿令吉。

政府必须致力于将承诺投资转化为实际经济效益,通过改善基础设施与简化繁文缛节等方法,以提高承诺投资转化率。

其次,财政节流方面也是关键。《2024年第三系列总审计司报告》指出,第12大马计划中有169个项目出现延误,并且预算超支问题严重。在2021年至2023年期间,项目支出金额达到2319亿2000万令吉,超出批准拨款约92亿令吉。

政府必须认真看待这种缺失,加强对工程进度和质量的监管,并通过公开透明的招标机制, 确保每一分资金都用在刀刃上。

长远来看,提升国民收入和推动经济转型是解决经济困境的根本之道。2023年推出的《2030年新工业大蓝图》,为国家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政府计划在航天、化学和石化、制药、数字经济,以及电子与电器5大领域投入950亿令吉,推动工业升级和提高工资水平。

然而,工业转型的成功取决于政策的实施力度和执行效率。政府必须确保这些投资真正被用于创新和技术升级,而不是停留在纸面计划。同时,政府必须注重人力资源培训,确保劳动力能够胜任高附加值岗位。

最后,通货膨胀是民众最直接的经济压力来源。2025年财政预算案提出针对性补贴计划来优化RON95汽油补贴,以提高补贴的效率和公平性。

避免负担转嫁消费者

然而,这种调整是否会引发通货膨胀并对低收入群体产生负面影响,需要谨慎评估。此外,国能调涨电费14.2%的建议也可能引发通货膨胀的骨牌效应。

因此,政府有必要认真审核国能的建议,或通过较低幅度、渐进式的方式调高电费,同时加强市场监管,避免企业将不成比例的成本上涨负担转嫁给消费者。

总的来说,与其重新定义收入群体,不如聚焦更实际的问题。只有采取实质性行动,解决结构性问题,我们才能让人民真正感受到经济发展的好处。否则,再漂亮的数字游戏,都难以掩盖生活成本高企和收入增长滞后的事实。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