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大家应做好“5K”/利亮时教授

新任首相依斯迈沙比里日前宣布其内阁阵容。从内阁名单中,几乎都是之前慕尤丁内阁的原班人马,而且仍是一个以马来人为主的内阁团队。

基本上马华公会和印度国大党,只是内阁的点缀。内阁再次重组,只是因为巫统和在野党的压力,最终逼迫慕尤丁退位,而内阁部长的位子,仍然由巫统、伊斯兰党与土团党来瓜分。这清楚告诉非马来人,以后国内的政治正式由马来人完全主导,而以前的国阵精神、非马来人的代表权等,就不必再提了。 

马华公会能有一位正部长,再加上4位副部长,应该要“谢主隆恩”,而政治势力微弱的印度国大党,也要满足目前的内阁分配。这个内阁仍然是3个马来政党的利益分配,对于新内阁矢言在百日内交出成绩,笔者则持悲观的看法。

萧规曹随撑过本届

以目前的内阁阵容来看,依斯迈沙比里效法慕尤丁,悬空副首相位子,留着有人不满和强力反弹时,可以用这个位子来安抚之。在这种妥协的政治底下,如何有效做事,当中包括如何提振经济、防疫是否有新措施等,从之前的表现,可以看到的是一切照旧,很难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政策。 

慕尤丁内阁的2.0版,只是操盘手换成了依斯迈沙比里,他能做的是萧规曹随,如同看守政府一般继续撑到国会解散。如此的内阁真的很难带给人们希望,大家面对当下的危机,就只能KKKKK(自己顾自己)。我们的政府,不管换了谁上来领导,能够带来的改变其实都是微乎其微,华人与印度人是否会感到失望?这要看大家的感受。

疫情发生前政府的政策偏差、操弄族群议题,人们顶多是私下议论,基本上政府所做的事,没有危及我们人民的生命。如今冠病肆虐,政府在防疫上的漏洞百出,人民身家性命都受到威胁,其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我们的内阁团队,可能会认为疫情过后就会恢复如常,笔者就不这样认为。

这次冠病疫情的冲击,让一些对这个国家还存有幻想的人,彻底幻灭。冠病疫情结束后,我们会看到有能力的民众,选择离开这个国家另谋生路。最终将会让我们这个国家,流失不少一流(从上世纪就在流失)、二流,甚至三流的人才。

我们的国家历经冠病的肆虐,经济和社会受到极大伤害的底下,如果人才选择离开,势必造成国家进一步衰败。我们的政治人物,不要奇怪有一天我们会沦落成如菲律宾般的落后,这并非危言耸听,这一天绝对在我们有生之年可以看到。

(作者为台湾高雄师大东南亚暨南亚研究中心教授兼主任)

反应

 

要闻

净选盟:团结政府拿“D” 依斯迈沙比里最佳首相安华第三

(吉隆坡20日讯)希望联盟、国阵、砂盟及沙盟等于2022年组成团结政府,如今净选盟为迈入执政将满2周年的团结政府表现打出“期中考成绩单”,惟仅打出45.8分的“D级”分数。

净选盟主席莫哈末费沙指出,净选盟在过去5任首相落实改革承诺上的表现,认为拿督斯里依斯迈沙比里是表现最佳首相,至于拿督斯里安华在满分30分中得18分,与4名前首相比较仅排在第三,排在依斯迈沙比里及敦马哈迪医生之后,仅比丹斯里慕尤丁和拿督斯里纳吉好。

他说,团结政府这2年在改革上的进展与行动有限,与所作出的承诺有着很大差距,无论是在选举制度、机构或公民自由方面。团结政府的希盟与国阵当初在竞选宣言中,都曾给出4项主要共同承诺,然而这部分却还未能充分落实。

莫哈末费沙昨晚在隆雪华堂诚毅厅所举行的“我们实现变革了吗?团结政府两年、净选盟5.0之后的8年”论坛开始前,宣布有关组织为团结政府评分的成绩单时,如是指出。

他说,即使各阵营在共组为政府后,也不能将对选民所作出的改革承诺抛下。

他说,他们要强调的是,即使有其他政党加入团结政府,但选举宣言仍然具有约束力,且应帮助所有改革议程。

另外,这项论坛也邀请净选盟前主席玛丽亚陈及范平东出席主讲,包括团结政府2年执政表现,评估政府在机构改革、选举改革、宣言承诺的落实、公民权利,以及与以往政府的对比。

玛丽亚陈:新法案应商讨

玛丽亚陈表示,我们现在面对的是宗教与民族课题被政治化,包括团结政府也参与其中,这是需要受到批判的。如果对此继续保持沉默,将有关课题政治化,这是大家无法接受。

她说,政府在毫无征兆下突然起草新法案,没有对外商讨也不公平,其中包括居家服刑,而过去曾承诺推动的一些法令也毫无消息。

此外,她也批评政府,即使公民社会进行抗议,但团结政府却没有听取意见,没有对法令修正事宜上作出任何改变。

“如果我们要进行改革,我们需要具有批判性,包括是对团结政府的表现,这也是为了我们的国家。”

范平东:人民声音被听见

范平东则说,我们曾在2018年实现历史性时刻,即在和平情况下进行政权交替,而这些都是人民才能造就;而净选盟同样不是个人或领袖,而是依赖人民运动所促成。

他说,他们所主张的“干净与公平”的选举,可确保人民的声音被听见,以及大众的声音能决定谁将在下一个5年执政及组成政府。

他说,他们认同这份给予团结政府的成绩单,因他们对于政府推动各项改革进度缓慢感到失望。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