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大选是选政府?/章龙炎

在网上无意看到“政治学者”黄进发博士约8年前写的一篇文章,开头就说大选是选政府,不是选议员,然后说“好政府固然需要好人,好人却救不了坏政府。希望好人纠正政府是自欺欺人,除非好人人多势众”,并得出结论说好人救不了坏政府,坏政府却会利用好人。这是针对认为“选民需要选国阵的好人”宣传的反驳。当时,这些好人包括了赛夫丁阿都拉、何国忠和李志亮等。

这篇文章,用意纯粹是为某个党派站台,抓笔的以学者之名,牺牲了学术,可惜可叹呀!首先,有人会提起应该选一些“好人”,期望他们能在选区作出良好的服务,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作出贡献,大部分哪有期望这些好人去救政府?“好人救不了坏政府”是个伪命题,或者说某些人强加于他人的“空想”,马哈迪医生、林冠英、安华等等,是好人坏人还是乱人,说不准;但他们并不如一些人宣传一样“救”坏政府、救国,还找种种借口推搪救国的“使命”,却是铁一般的事实。

议员受党纪约束

其二,说大选不是选议员而是选政府,我可以理解是跟“好人救不了坏政府”一样,是应党派需要而说的空话,但这也犯了很基本的错误。选民在各个选区,不管是以选人不选党或者选党不选人为标准,都是选出人民代议士,至于这些人民代议士“行为受到政党主导,鲜有独立运作空间”的说法,并无法否定大选是选议员,而这些议员竟然绝大多数代表各别政党出征,一般都要受到党纪及党内游戏规则的约束,而政治的真意就是在利益冲突找到平衡点,个别议员实际上没有独立运作的空间,这无关有关议员是好人还是坏人。

去年希盟失去政权,决定因素就是希盟的议员选择与国阵及伊党等政党议员联盟。议员选择决定政府花落谁家。

其三,政府日常运作,靠公务员体系。而民众对政府的评价,很多时候是建立在对行政(包括执法)与司法等的表现感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期望通过“选党不选人”,靠“两线制”来纠正政府,其实就是忽视了公务员体系这一关,不仅仅是自欺欺人,还真的是天真无牙!此因素再加上现实的政治考量,在野的时候信心满满要替人走完一里路的,在朝的时候才却是看不到路。人民代议士本身不长进,勤练嘴上功夫,却不学习去了解政府运作的复杂(例如需要根据程序,或者大家所熟知的官僚制度),本身当然可以脸皮厚继续吹,但能够吹多久,骗多久?

反应

 

言论

今有华教默士/章龙炎

混淆视听这一招,搞政治的人士即便不精,也要懂得常常用,用得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很多时候,民众是非常容易被混淆的。

说明白一点,混淆本身是一种说服。先混淆自己,再混淆别人就更有说服力了。

不信的话,让我以行动党霹雳州金宝区国会议员张哲敏最近在国会的讲话来证明。

张哲敏针对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魏家祥与其他党内领袖,屡屡挑起10+6华小建校与迁校课题,声称马华与行动党一同在团结政府之内,应一齐为华教事业作出贡献,不要因为没有官做,在那边扯后腿。

张议员的意思明显(如果不明显那他非常可能自己混淆)是,两党同样在政府里就要保持沉默(默默耕耘乎?),因为沉默象征着两党都为华教事业做出贡献。沉默的反面是出声,魏家祥出声,就是扯后腿。

原来静静能够为华教事业做出贡献,追问10+6华小建校与迁校的进展是扯后腿。张哲敏根本就不信这一套。要不然的话,他应该这么说:你马华那么厉害,就让你做啰(反正都同在团结政府里),我们火箭为了一齐贡献华教,保持沉默。我们绝对不会像魏家祥一样扯后腿(出声)。

马华没代表在政府

还有,马华与行动党都在团结政府,其实只说对了不到一半。马华没有代表在政府,怎能说是与火箭同在一个政府?国会并不等于政府,魏家祥以人民代议士身份发言,名正言顺。张哲敏不是不懂,但是为了混淆视听而抨击马华,是要把民众当傻瓜——反正混淆视听在这群人中很有说服力。

至于张哲敏引述部分例子(柔佛培才华小与雪州培民华小分别在今明年开课,李莱生华小的土地问题,政府目前正与州政府接洽,郭鹤尧华小,建校委员会9月刚提交新的图册),来指控魏家祥与一众马华领袖勿再误导大众,称10+6计划已消失不见,很可笑。

10+ 6计划有几所学校已经建好启用,马华一众领袖有可能说这计划“消失不见”了吗?

张哲敏不敢悉数列出所有学校的最新进展“以正视听”,封住马华领袖的口,反而采用混淆视听的手法,是欲盖弥彰。例如,他说“我们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短短两年内有了很大的成就”,还说团结政府上台以来,教育部部长法迪娜与两任副教长林慧英及黄家和,一直都在努力完成10+6计划。

如果成就很大,那是华社喜闻乐见的新闻,为何不是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本人甚至是火箭秘书长陆兆福郑重其事地出来宣布,而是个同党的国会议员当“代言人”出来回应?

答案就在:混淆是一种说服手法,在马来西亚华社尤其如此。你看看,国阵时代喊得越大声对华教贡献越大;在希盟时代,只是出声追问就是扯后腿,静静才是为华教作出贡献。后者说服力特强,前者已经落伍。所以昔有华教斗士,今有华教默士(沉默之士)。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