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大选结束,美国魂断/蔡元评

美国第46届总统大选,在拜登和特朗普龙争虎斗,几经挣扎后尘埃落定。人样的拜登撵走了嚣张的特朗普,3个棘手的试题等着新官拆解:分裂的美国、台海冲突、国际信任。

狂傲、拜金、糜烂、反复无常、“望之不似人君”的特朗普,却大步踏进美国民主殿堂,当了4年全球最权威的领袖;而且亦步亦趋,只差几里路,就摘冠连任。

7100万人把票投他,7500万人投拜登;高票落选,但底气稳固,“王相”十足!两人得票都破纪录。

若不是2019冠状病毒病失控,若不是特朗普和主流媒体对着干;不温不火的拜登,不见得有胜算。

社会裂痕不断拉大

为什么许多人认为特朗普鄙陋,不堪大位;却偏偏也有许多人视他为瑰宝,非他不可?答案是人性——人性潜意识的执着,美其名是主见。

选民投出的一票,是个人信仰的依归,心灵的托付;换言之,人人都在寻找化身、代言人。一旦目标锁定,就如犟牛、驴子,使劲也难把他再拉开!

美国不断出现许多问题:贫富差距、医保、工资、种族、移民、同性恋、堕胎、枪管,如梦魇挥之不去。而民众理念极端的分歧:东西两岸民众开放,重商;中南部保守,重农。

选票清楚的标出了族群意向:东西两岸民主党六辔在手,一片蓝色;中南方共和党所向披靡,一片红色。

民主选举有一个剁不去的误区——口技和演艺泛滥。调嘴弄舌,上天下地,或走偏锋,独辟蹊径的政客,往往就比一板一眼的对手抢眼,尤其是失落和恐惧气氛弥漫的时候。

美国大选印证了这种势头,和以往台湾大选“恐共”心理作祟,异工同曲!

美国宪法赋予各州一定的自主权,各州可自定法律。例如有的州同性恋合法,有的不行,各州可拥有自己的国民卫队,由州长出任统帅。因此,把全美统一在一个旗号下确实不容易。

更麻烦的是国际形势今非昔比,外在的变动太快,兜不上。再加总统、两党、参众两院无止无境的争吵;每选一次,裂痕就扩大一次。

拜登清楚知道,大选结束了,美国却失魂,踉踉跄跄摔了一跤,深陷在分裂的坑洞内。他在其胜选演说中不断的强调,弥补社会裂痕,是他上任后最优先的任务。

拜登重建美国骨气

他说:“此刻是彼此给予机会,停止恶言相向,努力降温的时候”。他矢志要“寻回美国的国魂(restore the soul of America),重建骨气”。

特朗普外交的一个大败笔,是把“抗中”姿态飙高到“仇中”,非把中国磕死不可。

白宫除了四出散播中国威胁论,发动形形色色的制裁外,并极力构建“印太军事组织”,集合日、印、澳等国,围剿中国。台湾蔡政府则被他拉到身边,配置为挑逗大陆的“王牌”。

台湾官方和民间一致视特朗普为救星,对美国大选的报道,完全是“扬特抑拜”。对特朗普有利的消息大肆宣扬,不利的则轻描淡写,对拜登则刚好相反。

“特拜”激战时,台湾“特粉”一面倒的为特朗普摇旗呐喊,振聋发聩,有如共和党海外的第一“红州”。

拜登扳倒特朗普后,台湾“特粉”如丧考妣,和美国“特粉”同声合调,指责民主党作弊。

美国传媒重磅《华盛顿邮报》罕见的点名台湾蔡政府公然偏袒特朗普,称其担心拜登当选后,中美关系回暖。

《华邮》指出,台湾的露骨情绪,明显的在未来的美台关系上烙下了阴影。

勿再心存幻想

拜登接掌白宫后,美国力图巩固其全球首席地位、遏制中国的基本国策不会改变。可国际大环境已出现实质的巨变;欧洲已不再是以往听令的欧洲,亚洲已不再是以往落后的亚洲。

特朗普的功利主义,已把美国和国际社会的关系统个七颠八倒,虽还不至于形成反美浪潮,但对美国的信任度褪色。而中国崛起,在西太平洋形成一股新势力,美国开始面对立国以来最强劲的对手。

拜登肯定是辛苦的总统,3个难题等着他处理:缝合分裂的美国、遏制中国崛起、恢复国际社会对美国的信任。每一个都是拦路虎,没有一关容易过,没有一事可手到擒来!

大选虽已结束,但余波荡漾,美国政治开始出现二战后罕见的断层;两党相煎、政府疲惫、人心分裂、美国断魂。

对自顾不暇的美国,国际社会不用再心存幻想。

自强、自壮、给自己骨气,是国际政治的大道理;特别是奋起的中国,须坚守这条信念:“不惹事,也不怕事!”

反应

 

国际财经

受惠于股市上涨 美国家庭财富创新高

(华盛顿13日讯)受美国总统大选前股市上涨推动,美国第三季度家庭财富创下纪录新高。

美联储周四公布的报告显示,家庭净资产增加了近4.8兆美元(约21.36兆令吉),较上一季度增长2.9%,达到168.8兆美元(约751兆令吉)。

美国人的股票持仓价值增加3.8兆美元(约16.91兆令吉),而房地产价值则减少了近2000亿美元(约8900亿令吉)。

第三季度投资者受益于股市上涨,因市场当时预计美联储降息和特朗普明年重返白宫。

驱动强劲经济增长

自11月5日大选特朗普获胜以来,由于市场预计这位当选总统将颁布亲商政策,标准普尔500指数已攀升至新高。

近年来,家庭一直是强劲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因为健康的资产负债表和强劲的工资增长支撑了消费者支出。

尽管如此,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在借贷成本居高不下和生活成本上升的背景下,需求将有所放缓。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