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大马教育正走向世界前列/王介英

在全世界还须借助考试制度来筛选进入大专院校人选的当代,大马已在鼓吹“教育改革”、倡导“非应试教育”的模式;想必最终进入大专院校的学生,应不再凭借高考成绩,而是看申请者“会不会做人”、“懂不懂得办事”、是不是一个“完人”的全新标准吧!既然那么怕“应试教育”会使学子“为考试”而读书、老师“为考试”而教书,那何不连测验学生学习进度的各类评估测验也废除?这样,学子们就可以高呼“感谢上苍”,让他们在没有考试与功课压力的情况下,度过快乐的童年、快乐的少年、快乐的青年时代。连欧美先进国都无法“突破”的难题,大马却能率先尝试,我们能不高呼“马来西亚boleh ”吗?这不是正在走向世界前列是什么?

没有了“应试教育”,一切的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列出一系列“课题”让学生,包括小学生,通过上网搜寻、通过试验、通过集体讨论……去完成学习的历程;教师只是从旁指导,不能按传统方式传授知识技能,否则就是落伍的“填鸭式教育”。不照此指示办事,就是与教育部搞对抗,挑战教育部的权威。



有人忧心忡忡地问:那想进医科、工程、会计等专业学系,须具备什么条件?过去是看这些申请者在生物、化学、物理、数学、统计学等学科掌握到什么程度。如果“应试教育”已废除,自然不应再有高考,那就来个“入学试”吧!可是,既然大家视考试为“洪水猛兽”,却还去举行“入学试”会不会被看成“非应试教育”只是“挂羊头卖狗肉”?何不干脆不看“学术”而另创入学标准,一如中国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不看学术程度,只问姓社、姓资,看是否“又红又专”?

我们这一代的老人,知道的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亲身体会过的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可是,这一套现在已过时、没有市场,大家要的是“快乐童年”,不要做太多作业,要的是老师快乐地教,学生快乐地学;更重要的是不要有精英班与普通班之分,学业成绩“标青”的与“烂透”的混在同一个班里上课,以免“先进生”受宠,“后进生”受辱;老师该教什么照教什么,该怎么教就怎么教,跟得上就跟,跟不上就自己保重,或去向跟得上的同学看齐、学习。总之要死大家一起死,要活大家一起活,这他们叫作“有教无类”,但应该不是孔子所说的那种“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

有人提出要以上世纪70年代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所造成的教育“浩劫”为前车之鉴,别为了虚名与面子问题,而去颠覆现有的体制;他们还认为,我们该做的是先让有条件的欧美先进国去试验,成功了,我们才仿效吧!可是,有人认为这是妄自菲薄,自认孙子,太没志气了!中国文革时期教育出了问题,有复出的邓小平强推复办1977/78年的高考,把200万下乡知青再送进大学,难道大马“此路不通”时,就不会有“大马的邓小平”出来拨乱反正吗?如果真的没有这一号人物出现,大不了就让一两代大马子弟被送去“荷兰”罢了!岂能因此而错过让教育走在世界前列的这个宝贵机会?

日前,曾健铭在南洋基金与宏慈基金联合派赠开学用品的仪式上勉励学生们说:“要用功读书,考取好成绩,长大后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不知他这一番话听在“反应试教育”、要“快乐童年”那些人的耳里,会不会觉得“很刺耳”?“用功读书”,那该有多苦啊?“考取好成绩”,那岂不是要与当局“唱反调”,对着干?



或许没有“考试”的日子是“大马的教育春天”。试想想没有UPSR、没有SPM、没有STPM,也没有统考,最好连驾驶执照的考试一并废除,那该有多好啊!却也可能使大家因此而手牵手一起在“天下大乱”的道路上,一路走到黑!

〈南洋社论〉要大家对反“应试教育”进行反思,笔者认为很有道理。最重要的是不要因为一些人的突发奇想,而废除精英班,仇视“考试制度”,连“控制中学”录取优秀生的体制也要取消!但愿这些听不进谏言的人不要到时“画虎不成反类犬”,把原本好好的大马教育带去比利时,一个靠近荷兰的地方!

(作者为马大中文系前讲师、拉曼大学中文系前助理教授)

反应

 

言论

没考试“大棒” 则巧用“胡萝卜”/南洋社论

因接连发生学生坠楼案例,教育部表示会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与精神的问题,还重申不会恢复小六检定考试(UPSR)和中三评估考试(PT3)。

教育部长法丽娜强调,废除偏重应试的教育,能帮助学生减压,还将营造有趣的教学环境,确保学习重点投入在探索、体验、沉浸式学习的情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早前对废除上述两项考试的教改措施,的确掀起舆论反弹;有者认为废除考试,有好些成绩差的学生被迫辍学。

教专领导也认为恢复考试旧制,不是解决学生的读写算能力问题的良药,并认为理应注重对学生的心智、思维和社交能力均衡发展的培训。

其实,法丽娜对废除考试的解释,只是正确答案的一半,因为要想从落后追赶上来,我们还没有资格去仿效欧美国家鼓吹“快乐教育”,还不足够“厉害”到没有考试制度。

拿走了“楼梯”顿失依据

要减压,不等于没有考试,以为没有了考试,就能消除焦虑,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

因为学生的情绪抑郁,甚至轻生,自戕,未必全然是考试体制的使然,它还可能来自于家庭问题、感情矛盾、家暴、校园霸凌等问题。

废除了考试,可能一些家长不再会对教育竞争有过激反应,或处心积虑地要让孩子抢跑,可是也有好些家长感到忧虑,因为没有考试,就难于判断学习进度,没有了竞争机制,拿走了“楼梯”,学生顿失依据,不知如何攀升。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未来会有愈来愈多新的技术涌现,新工作的替代更是推陈出新,所以政府拟定2027年新课程纲要,是要培养决胜未来的新思维和能力。

可是,要培训学生拥有创造性重构的能力,要让学生焕发新的活力,另一半的答案,就在于要怎样教导学生。

要教好学生,就要有卓越教师,而好教师也要有天赋才能,有教学经验的积累,要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成长及作出改变。

创新型课程激发动力

没有了考试的“大棒”,就要巧用“胡萝卜”,要鼓励学生努力保持学习热情,要有充满活力的课堂,创新型的课程,精彩的教课,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追梦”,还要让学生有多元选择的生涯规划,而卓越教师会尊重学生差异,理解人性与互动方式 ,耐心帮助学生,激励学生热爱学习,敢于面对艰难的挑战和能力评估的苛刻考验,以及对未来有更美好的期望和行动。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