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失落的20年,路还远吗?/张永麒

记得在大学时代,参与了安华在国家回教堂的大游行。那是1998年9月20日的下午,很多人在街上走动,朝着一个方向,并且在高呼、高喊。同一天晚上,安华就被逮捕。当年,通过媒体跟进了这件事情。

马哈迪做事雷厉风行,永远不知道他考量的是什么,下一步怎样走?他时常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事,无视别人的批评或意见。安华在这个前提下,与最高行政权力擦身而过,进入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一晃就20年了。



这些年来,曾经接触过在反对党的安华。一个人很肯定他要的是什么时,就会坚持为了这个理想而奋斗。对于旁观者而言,这些年的斗争,社会的发展,就像是一场电视剧,通过媒体的版面,媒体人的推波助澜,一天一天,一页一页的,揭露在大众的面前。如果经过很有技巧的凑合一起,这些每天发生的新闻,就可变成一套很吸引人的剧本。如果有作家把它撰写得出神入化,那么,就是一套很好的故事题材。它可以讲述故事、过程、发生;或者是道德、教育、教条;或者是人性、斗争、丑恶。

媒体人从政者的距离

实际上,媒体人的表现范围可以很广。同样的,一名政治人物也可以多方面的展现才华。媒体人和政治人物相当靠近,但却必须维持一个舒服的距离,以便扮演好各自的角色。

媒体人如果具备足够的技能,可以撰述一个吸引人的政治发展史,让政治人物成为主角,或配角,或多余的小角色。在这个剧本上,加入现实,想象的元素,这其中包括人、事、物的发生,环境的变迁,以及问题的出现和解决。



无疑,在这个过程上,即运用了许多想象元素,例如假设、估计、预测等,作为分析过程的手法,让这出戏更有看头,给予读者足够的想象空间,为即将发生的人、事、物,预设一个剧本,然后,再跟着来演。

20年后回到原点耐心等

如果以安华的事件作为一个分水岭,或者干脆以他为中心,一个主角的角度来撰写剧本,从第三者的角度来探视安华所失落的20年,如何成为一个过去,以及它怎样塑造未来,每一个人都向往的未来,那肯定是一个不错的选项。

无疑,这是一个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交集写法。但这是无可避免的。如果要了解和洞悉国家未来的发展走向,穿梭过去,串连起现在与未来,是最基本需要做到的。这是作为一名评论员可拥有的特权,因为分析本身就是很自我的,纯粹个人的意见。

安华已以执政党候任最高领导人的身分访问中国。经历20年的坚持和信念,安华再次回到他的起点。他曾经这么靠近,而且也曾经积极的夺取,奈何欲速则不达。在20年的一个循环,回到原先的站立点,再耐心等待。当音乐停止后,是否可以坐正?

反应

 

言论

“D”级的安华政府/南洋社论

净选盟在“我们实现变革了吗?”论坛发布团结政府执政2年的期中考试成绩,对拿督斯里安华政府的成绩表现评为45.8分的“D级”,还判定安华的任相表现比前首相敦马哈迪还差,任期最短的拿督斯里依斯迈沙比里更被评选为表现最佳首相。

该组织是根据选举与体制改革、选举承诺、公民权利的提升,以及与前朝政府对比进行评估,对改革承诺与实际存在一定落差,而给出如此偏低的评分。

当然,政敌更是趁机猛踹,认为太不可思议了,还说要是由人民评分,那会是更糟糕的“E”。

其实益普索(Ipsos)发表过“大马人担心什么”的民调也显示,有越来越多人认为国家走在错误轨道,从团结政府执政初期的26%,飙升至2024年3月的47%。

因此,安华对这些情绪悲观民意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顾虑多多畏首畏尾

诚然初期通过协商凑合组成的团结政府,在政策设计,行动策略和路向选择上,会因面对党派分歧而使执政效率有所阻滞。

特别是因未获得“多数马来人的支持”,而削弱了团结政府执政的正当性,也使到安华顾虑多多,因内外交困,而变得只能畏首畏尾。

然而,民意嬗变,言者谆谆,却不能听者藐藐;安华要能正确应对外界的质疑,不要只为了安抚派残旧势力及宗教种族激化情绪而有所退缩,拒绝改革。

坚持多元廉正用贤

因为推行改革新政,就是追求大利,要是面对标榜以马来主流民意为旗号的国盟恣意阻扰,团结政府过度讨好狭隘的民粹,最后终会被反噬。

要知道今日的社会现况,其实是昨日政策的滞后效应,任何政策实际效应的释放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执政任期一幌过了2年的安华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抓紧时机,不能再有优柔寡断。

只有果敢而不畏其难,加速推动结构性的体制改革,坚持多元,廉正用贤,弃绝谬误邪说,让人看到团结政府在任内有所成,才能摆脱“D”级之困的差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