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学好国语有利无弊/夏庭

拜读1月20日张永奕君的大作《学好国文绝非“叛族”》,有点话说。先谈谈究竟是“国文”还是“国语”的问题。

一个国家的官方语文,现代汉语的规范称谓到底是“国文”还是“国语”?汉语辞典多标识为“国语”,搜寻网上资料,虽有称“国文”的,但绝大部分都采用“国语”这个称谓。

根据维基百科的资料,1909年清政府设立“国语编审委员会”,将汉语官话命名为中国“国语”,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临时教育总长蔡元培废除清代教科书,全中国中学开设“国文科”,不过1918年中华民国教育部令第75号明确推行国语,这之后“国文科”也就改成了“国语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则称为“普通话”,因此我认为“国语”是规范的称谓。

没错的话,“国语”的“语”字带有“语文”的意思,涵盖了言说和文字,因此也形成“英语”、“法语”、“日语”等等规范称谓。无论如何,笔者毕竟不是语言学者,这个问题还是交由有关专家评定吧!

在马来西亚,国语当然是指马来语文。张先生鼓励华裔子弟学好国语,我完全赞同,并且认为掌握国语有利无弊。毕竟马来民族是我国的主要族群,占据国家各关键领域的主导地位,马来民族的语言文化和宗教信仰,自然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有助减少彼此误会

当然在宪法的护佑下,我国各民族都有学习、教导、传承和发扬本身语言文化及宗教信仰的权利,这是受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保障的基本人权,也是全人类的共同遗产。

实际上何止学好国语有利无弊?掌握多一门语文,等于自己多了一把好用的“刷子”,在增添个人的学习管道和社交能力之余,自然也有助于提升个人的竞争力,何乐而不为?

我的工作需要与各种各样的人交谈,用什么语言因人而异,虽谈不上精通,但可随时在华、巫、英及几种方言间切换,遇到印裔同胞还可以来几句淡米尔语,对方往往眼睛一亮且“惊艳”一笑,气氛顿时轻松不少。

我也认同华人学好国语,大大有助于和马来同胞顺畅交流频繁交往,让他们多了解我们的想法,虽未必能完全消弭矛盾,但有助于减少彼此的误会,这本来就是很浅显的道理。

多学语文无关叛族

实际上,有越来越多马来家长把子女送进华校念书,很多华校毕业的马来学生在职场上或事业上都有亮丽的表现,掌握中文和了解中华文化并没有损及他们的“马来性”。因此,学好多一门语文尤其是国语,有何不好?不论时代如何发展,多语能力都是优势而绝不会是劣势。

无可否认,有许多华裔学生视学习国语为苦差,其实不仅仅是国语,视学习本身母语华文或英语为苦差,甚至畏途的华裔学生也不在少数。严格地说,这跟学生的资质、学习负担、价值取向、教学法及课程设置是否恰当等问题有关,跟叛不叛族根本沾不上边。

最后,按张先生说的“大家把国文使用得如用中文般流畅”,是否就可确保华文源流学校从此摆脱困局高枕无忧,且不再出现“禁酒禁赌”的课题?我看没那么简单。

反应

 

要闻

罗索华希建议 国语成人民交谈唯一语言

(吉隆坡3日讯)土团党乌鲁登嘉楼国会议员拿督罗索华希因建议政府把国语成为人民日常交谈的唯一语言,而遭民主行动党日落洞国会议员雷尔质问是否反淡米尔语或华语。

罗索华希认为,政府应考虑上述的建议来强化国语和英语,然而,此举引起团结政府议员的不满。

他今日在国会下议院参与2025年财政预算案委员会阶段辩论时说,他曾与来自印尼的游客会面,并得知他们在乘搭公共交通时发现一个特别情景,对大马人使用各种语言交谈而感到惊讶。

“大马人使用多种语言,印裔说淡米尔语、华人说华语或福建话,马来人则说国语。这不像在新加披,他们只说英语,印尼人只说印尼语。

“我希望政府可以强化国语或英语的活动,让国人在日常交谈中只使用马来文。”

罗索华希批评国家语文出版局

此外,罗索华希也批评国家语文出版局。

他是针对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常用的“ketimbang ”(比较)和“peluncuran”(推介)这两个用词的决定。

他说,“ketimbang ”和“peluncuran”都是《印尼语大字典》中的词汇,和大马没有多大关系,且国语有意思一样的词汇,为何该局将这两个词纳入该局的线上词典。

“据我所知,被纳入国家语文出版局词典的词汇,必须是不曾在国语中出现过的新词汇,国语有与‘ketimbang ’和‘peluncuran’意思一样的词,为什么要从邻国借词汇纳入我们的国家字典?”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