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学生应有的礼仪/黄燕娣博士

数十年来,独中学生人数持续增长,独中得以延续至今,不仅得益于一批坚持奋斗、出钱出力的董事和一批热爱华文教育的教师,学生的素质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要让社会人士接受独中教育,认同独中的办学方针,不能只靠一群有钱的董事,专业严谨的教师团队、独中学生的品德和文化素养更是至关重要。学生整体良好的表现能够改变社会对独中的评价,提高独中在社会中的形象。

传统文化中的“尊师重道、礼义廉耻”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如果我们认为这些是落伍的文化,不适合新时代或潮流,那么独中还有什么能够拿出来与他人比拟?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向政府申请承认独中呢?

独中在课程内容的自主性、严格的校规以及教师的专业性方面具有优势,同时也注重学生的礼貌和品德,这是独中能够办好教育的根本。

受外界诱惑影响

随着时代变迁,学生接触外界诱惑的机会越来越多,社会不良现象和影视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日益显着。恭敬长辈、尊重贤达的传统美德逐渐被忽视,这种现象令人担忧。

温馨的校园文化是积累和构建文明的基础,也是形成独中特色的重要保障。

要改善这种状况,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从小培养孩子的礼仪意识和行为习惯。

学校是传播知识和文化的重要场所,教师不仅要教授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的礼仪教育。

社会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文明、礼貌的社会氛围。

学生自身的修养和自觉性也是关键,每个学生都应该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自觉遵守礼仪规范。

要做到这一点,学生需要不断学习和反思自己的言行,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

用礼仪约束言行

让我们把礼仪文化放在心上,时时刻刻与文明交谈,用它来约束我们的言行。不要以为礼仪是过时的,否则我们就是一群没有文化的新生代。

礼仪是我们立足社会、赢得尊重的重要保障。只有每个人都重视礼仪,才能形成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每位学生都应将礼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让礼仪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有文化、有修养、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视频推荐 :

反应

 

言论

独中教育坚守与传承/黄燕娣博士

自1957年我国独立以来,华人不想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民族,故一直都坚持捍卫自己的民族教育。因此,独中宁可不要政府的津贴都要保留自主办学的权力,虽在不利的大环境下还是设法将独中教育努力传承下去。

独中是我国华文教育体系重要之一环,它是华文小学母语教育的延续,也是华文教育的进阶发展。独中的存在,除了背负华文教育 “承先启后” 的重大责任外,更被华人社会视为种族政治的一部分。

独中一直都在逆境中求生存,发展历程可谓波折重重,因每所独中所处的地理环境不一样,学生也来自不同的社经背景,部分小型独中数度濒临关闭,尤其在东马的独中。

办学理念不完全相同

各独中为了发展,除了办学大方向依照董教总的办学使命与方针外,通常各校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划,各校领导组织的办学理念也不完全相同,但共同的办学理念都是以华文为主要教学语言及保有自己民族文化的课程。60至70年代,我国政府废除小学升中学考试后,独中面对更严重的学生来源短缺问题,办学陷入低潮,生存与发展面临重大危机。

面对极其恶劣的客观环境,华人社会为了挽救民族母语教育,当时于1973年在霹雳州发动一场席卷全国的 “华文独中复兴运动”,及时把全国仅存的60所华文独中从死亡边缘救活和渐渐发展起来。

董教总也于当年成立董教总华文独中工委会,并发动筹募全国独中发展基金,成立独中课程编委。独中的任务,基本上分为两方面 : 一是维护母语教育发扬中华文化;二是发挥中等教育功能,培育有用的人才。

课程不是永恒不变的,刚开始独中成立时,政府规定独中课程必须与国民教育体系相同,只是媒介语可保留华文教学,但经费由董事会全权负责筹备。

之后,因各独中的发展条件不一,渐渐地没有统一及一套适合独中的标准的课程,教科书早期多以中国、香港编纂为主,后来也采用自新加坡和台湾编纂的。

教科书参差不齐

当时各独中的教科书参差不齐,很多时候是依据老师的意愿来决定教科书,有英文版本、中文版本,甚至有些学校无法采购到大量的统一版本的教科书,学生只好用影印的方式当成教材,或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抄写编制成笔记本大家一起分享。

1973年独中复兴运动发表《华文独立中学建议书》之后,董教总独中工委会就开始制定统一的办学方针与使命,接着采取进一步行动规划独中统一课程,统一独中课纲及考试,协助各独中更有效的发展校务。

教科书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知识传递工具之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相关学科知识的基础。

华教工作者认为,从教育原理来观察,“认知及效忠” 是教育的目标,“课程内容” 是手段,而 “语文”只是一种工具;只要手段正确,不论使用什么样的工具,必然可以达到目标。

为了长远的发展独中,为了推动课程改革和课程本土化,以及提升和加强独中的学术水平与学生素质,于是董总独中课程编委会于1976年,积极着手进行编纂高初中各科统一课本。

直到今天,独中所使用的课本几乎都采用董总出版的教科书,这是独中一路以走来的坚守与传承。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