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华与巫统的共同命运/谢诗坚博士

我们很难想象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与巫统这一对绝缘体,彼此各在一方,无法交融,竟会在今时今日又重聚一堂。
但话说回来,如果安华年轻时没有参加巫统,他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不论他在巫统内是少年得志或后来饱受沧桑,几乎被攻击得体无完肤,他还得感谢巫统的栽培也改变了他一生的运程。
从他入党(1981年)起到1993年,只是短短的12年时间,他就由一介平民成为拔地而起的副首相,地位正是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本来是“坐亚望冠”的安华,不知为何得罪了老大敦马哈迪医生,在1998年9月2日被革除副揆兼财长职,更在9月3日被巫统开除党籍。从此他与巫统的恩怨就没完没了。他也被逼成立国民公正党(1999年4月)(2003年易名为人民公正党)与巫统斗个天昏地暗。
阿都拉安华党选结怨
当年公正党卷起了“烈火莫熄”,在1999年的大选,伊斯兰党异军突起,扫走27个国会议席,且控制吉兰丹和登嘉楼州政府,显示安华效应已激起马来选民倒向伊斯兰党,狠狠教训巫统。
巫统在伤及要害后,马哈迪也因在位太久(22年),宣布在2003年退休,把棒子交给敦阿都拉。阿都拉同样也不喜欢安华,他们两人结怨于1987年的巫统党选,因阿都拉支持东姑拉沙里挑战马哈迪,而安华则支持马哈迪对抗拉沙里排山倒海而来的气焰,结果马哈迪棋高一着,将拉沙里逼走。安华从中崛起,被委为巫统槟州联委会主席,取代阿都拉的地位。
安华的势力也就从北马一路发展到南马,除了在1990年协助马哈迪打败东姑拉沙里的46精神党外,安华也为自己建造天梯往上爬,于1993年成为巫统的署理主席。
眼看安华已是不二人选的接班人,因而在90年代中期意气风发的安华在槟城中路的巫统党部旧建筑物进行改造。根据前丹绒的国会议员黄伟益的报告说,兴建21层楼高的槟城巫统大厦是在1995年12月23日开工的,在1997年呈进建筑图测,而在1998年再呈修改图测,是当时巫统最高和最耀眼的大厦,象征巫统百年基业。
有关大厦在1998年7月27日获得住用证,而在1998年8月11日由首相马哈迪主持开幕。
讵料,新厦开幕后的第20天,在1998年8月31日槟城商团举行国庆庆典时,马哈迪与安华同在场,但在座人士已发现马哈迪与安华没有任何交集,神情凝重。
未想在15年后,槟城巫统大厦竟发生不可思议的悲剧。事缘2013年6月13日,悬挂在巫统大厦的38公尺高的擎天柱不堪狂风暴雨袭击,竟然从高空中下坠,击中其中一辆车,连车带人掉进无底深渊而消失在人间,无法挖掘,因为深入挖掘将会震坏附近的商店,不过此时国家的政局已大变。
先是在2008时,由反对党组成的人民联盟(民联)夺下5个州的执政权,正值民主行动党在槟城当政的年代,也就有了调查庭之设。人们不明白为何要安装庞然大物的擎天柱,如果说是避雷针,只需5尺高。
此时已失去一切的安华只能在一旁苦笑,但事件已与他无关,只是市议会的调查报告尚未完全公布。
安华“回家”讯号
我提及这段往事,是因为安华在失势后,他几乎成为历届首相的攻击人物,其中包括马哈迪、阿都拉、拿督斯里纳吉都不欢迎安华再与巫统有任何关系。他们担心安华还是对巫统领袖具有威胁性。
此外,安华在初时也没有反对“回家”的可能性(马哈迪就是在70年代“回家”的人物),直到纳吉说巫统的大门不会再为安华打开后,安华也死了“回家”这条心。
尽管在马哈迪之后的巫统领袖都不愿意让安华“回家”,但在2022年大选后出现的新政治形势,却让安华翻了身。他不但成为第10任的首相,而且也再次与巫统成为政治朋友。
如今时隔25年,安华再次踏足巫统大厦参加团结政府会议,十分具有讽刺性。
人们因而推测这是不是安华“回家”的第一个讯号?因为当下的巫统正面临党内冲击,而安华的公正党也有一定的问题。如果两者能趁此大好时机来一个真正的大团圆,这对安华与巫统来说,不啻是个可期待的新方向。
一对难兄难弟/谢诗坚博士
今天,两个曾经雄霸一方的华基政党——马华公会和民政党,已经迷失在政治十字路口。
民政党自从2008年输掉槟州政权后,再于2013年及2018年的大选中一无所获,成了没有国会议员的政党。
在当时变化多端的政局中,民政党做出了它的选择,那就是脱离国阵,然而,它敲错了门投错胎,一头栽进国盟怀抱。
这一决定在今天看来是错误的,因为民政没有本钱向国盟讨价还价,也不能借慕尤丁的匡助,起死回生。
民政党算是自取其辱,不但土团党保不了它,当前国盟实际的主导者——伊斯兰党也无心拉它一把,干脆把它当成一个不起眼的政党。

民政两头不到岸
这样一来,民政党已迷失了方向。离开国盟是死路一条,自力更生,更是找不到再生的机会。民政的失策变成两头不到岸。
再者,行动党更不会放民政一马,让它有机会再探出头来。
另一方面,最可怜的是曾经是一大党的马华,风光了几十年,到头来变得几乎一无所有。
就马华来说,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华基政党,在1949年成立后,曾是华社的代表,但经过一连串的考验,不但后劲不继,而且一届不如一届,从拥有至少31名国会议员的政党,到如今只剩下2名国会议员,没有入阁。
今天,我们同样看到马华宁可生存在国阵之间,但明知行动党不会让步,马华又期望什么奇迹出现呢?
如果大选来临,马华依然故我,仍然是分到一到两席,那这个政党的存在就比较有问题了。
我们感到纳闷的是,马华认为除非巫统离开国阵,否则马华不会离开国阵。在巫统拥有6名部长,魏家祥又如何促成巫统与马华共进退?
现在看来,马华只有两条路可走:其一是被困死在国阵中。当别人在飞黄腾达时,它却在一旁哭泣。其二是不妨选用七十年代林建寿的招数,敢敢豁出去,来一个鱼死网破,或与民政连成一气,做最后的斗争,看看能否翻身?否则马华和民政拿什么来翻身?
虽然马华和民政是两个不同的政党,但它们的命运已被绑在一起,成了难兄难弟。如今要改变命运,也就只能靠自己。政治的残酷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