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华拜相,迟来的正义?/谢诗坚博士

安华
第15届全国大选的结果虽然不是各走极端,但却是第一次反映了在大选中没有真正的赢家。
即使在1969年大选曾出现令人意料之外的成绩,还不至于让执政的一方找不到出路,而是很快地又让在受惊吓中的执政党醒悟过来,使用“更换概念”的手法收编反对党,很快地将执政集团的地位稳固下来。
这一年不但林苍祐领导的民政党夺得了槟州执政权;而且原属于联盟囊中物的霹雳和雪兰莪也凑不过半数而暂时组不成州政府,一时风声鹤唳,在风雨飘摇中不幸发生了“五一三”事件。
正因为政府及时出手稳住局面,才有1972年联合政府在吉兰丹、槟城及霹雳的成立;与此同时,砂拉越也成立了联合政府。
巫统遇挫反更强大
1974年,联盟摇身一变,将这个组合改称“国阵”,从3个成员党增加至9个。但不论怎样改,仍然维持巫统一党独大的地位,成员虽多了,但其他成员党只能充当配角。
这种格局印证了巫统在挫折后更加强大,以下的例子也进一步佐证:例如在1987年巫统党选后,因党内分成马哈迪派及东姑拉沙里派,才有了1990年大选见真章的斗争。但四六精神表面只能震撼巫统,实则巫统地位稳如磐石。
又如在1998年安华被马哈迪除名,而在1999年组成国民公正党与巫统争夺领导权,结果意外地造就伊斯兰党坐大(拥有27名国会议员,再次执政吉兰丹和登嘉楼州政权),公正党则雷声大雨点小。
与马哈迪明争暗斗
原本在1998年跌马前,安华已是巫统的第二号人物(党署理主席),坐亚望冠。即使在1993年党选中安华已成为马哈迪的副手,他还是无法取得马哈迪的信任。安华的功高震主也造成两人的明争暗斗持续不断。直到2008年的大选,才首次出现巫统的真正危机。
这一年,民联拿下5个州政权(吉打、槟城、霹雳、雪兰莪和吉兰丹),让人眼前一亮。在这之后,安华的下一个目标是走进布城。
正因为安华宁辱不屈,也不因伊党在2015年退出民联(后改希盟)而放弃斗争。由于安华仍未恢复自由身,他不得不同意让马哈迪被推举成为希盟共主,共同对付纳吉。果然在2018年,马哈迪借一马案一举力挫国阵,来一个所谓的“改朝换代”。
可惜在这个过程中,希盟不仅没有壮大,反而自我陷入内讧重重。最明显的是希盟在2020年被“喜来登政变”吞没了。马哈迪也退出希盟。
正在这个时候突然出现了一把声音:起用沙巴民兴党的沙菲益取代安华。因为安华被认为已年华老去,需由新人接班。
其中鼓吹沙菲益成为接班人的就是马哈迪,其用意不外是贬斥安华的领导地位(他一直不肯交棒给安华,其中因由耐人寻味),让安华抬不起头来;尤其是在2021年11月在马六甲州选中,国阵不但大胜21席,而且希盟只能保住5席,其中公正党竟归零。这对安华来说不但脸上无光,而且形势对国阵有利。
继之,在柔佛州选方面(2022年3月),国阵也大捷拿下40席,希盟只保住13席,其中公正党仅剩1席,足见国阵已在两州选举中翻身和重生。
安华地位险象环生
虽然这两个州选的成绩不足以反映真实民情,但安华地位已是岌岌可危,只要再下来的任何选举或风吹草动,安华也只好“下台谢罪”了。
就在未有其他州举行选举之际,却迎来第15届全国大选。当成绩公布时,希盟的表现没有国盟来得好,许多支持者的心情冷却一半,心中不断嘀咕会不会是回教化时代的先声?尤其是国盟(73席)加上砂政党联盟23席,辅以其他零星议员的支持,慕尤丁声称已取得115席的支持,只是当时他并不知道国阵有10名议员已退出支持国盟。这就是元首回应慕尤丁说他没有115席的数字。在最后的角力中,安华的希盟以82席加上巫统与砂盟共组成团结政府,局面才被扭转过来。
以巫统生存换相位
如果将1969年大选的结局与2022年大选的结局作比较的话,不难发现有其相似的地方,其巧妙就是巫统在挫折中绝处逢生。前者借收编强化力量;后者在失败中看到生存的曙光,殊途同归。巫统不死,自有其存在的条件。
虽然安华拜相阻力重重,打从在1981年参加巫统后,就不曾间断奔往布城之路。眼看在本届大选后差点失手,却有幸在翻云覆雨下,反败为胜,这主要是没有了马哈迪的阻力,也在天时地利人和下得到了祝福。因为人民要的是多元开放的中庸治国之道,不能接受种族政策和以宗教治国。
就此而言,在千辛万苦中得以上位的安华,更要珍惜公正与平等和博爱仁慈的治国之道。这是他等了24年,吃尽苦头才换来的收成,以巫统生存换相位,值得!
单凭区域优势难组政府 巫统领袖:国盟需扩大影响力
(瓜拉登嘉楼17日讯)巫统登嘉楼士兆(Setiu)区会副主席莫哈末依斯干达今日发文告指出,国盟若渴望将其领导人推举为首相,必须实事求是,先评估自身在第15届全国大选中所赢得的议席数量及执政能力,而非频频发表“市场测试”式的言论。
“其实他们也意识到这一点,但不过伊斯兰党把持的态度也是意料中事,因为他们以伊斯兰主义政党的形象为幌子,而把职权作为斗争的主要目标。
“在谈论是否有资格成为我国的主要执政党之前,伊党需要计算一下在第15届全国大选中是赢得多少个席位。”
莫哈末依斯干达指出,即便国盟内另一成员党土著团结党(土团党)加入,也难以单独组建政府,必须依靠其他政党的协助,特别是沙巴和砂拉越的政党资源。
他表示,伊党的支持力量完全建立在马来人占多数的地区,特别是被称为“马来链带州”(Malay Belt State)的东海岸和半岛北部各州。
“国盟需要扩大其影响力至沙巴和砂拉越,以获得简单多数来组建政府。问题是,伊党是否能够吸引到这些支持,因为上届大选的结果表明,若伊党单独参选是无法赢得很多席位。”
他强调,土团党显然需要依靠伊党在基层推动发展,因为他们缺乏强大的组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