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完善社福制度比养儿更防老/潘琬瑜

对很多父母来说,孩子就是他们的经济未来:一种保障政策、一款储蓄产品,也算是某种福利彩票。

这些东西都统统被装进一个大方便袋,即小孩子。有些父母秉持着生孩子后,以后老了生活有保障的想法。

但是,保障的是什么?期待老年生活时,孩子每个月固定一笔费用供父母吃住,还是说希望老了后有一个依靠。

经济迅速增长的国家或地区经常伴随着生育率的急剧下降,例如韩国、台湾。是高昂的开销致使他们不敢生孩子,抑或他们无法抽出时间照顾孩子?或者是他们更愿意把生孩子的成本用在其他方面的投资?

或许是那些富裕国家或地区的父母其实不必思考这些,不必担心晚年生活没有经济来源。他们有其他安度晚年的方式,或有着社会保险、共有基金和一系列的退休计划,还有公共、个人医疗保险等。这些产品、服务,让他们不必通过生多孩子防老而得到保障。

此外,养儿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防老,防止老年生活没有一个依靠、肩膀。

小家庭追求质量

20世纪70年代,知名代表人物——桑贾伊甘地喊出了一个口号:“一个小家庭才是一个快乐的家庭”。口号的后面还附上了卡通图片,画着一对印度夫妇带着两个胖嘟嘟、可爱的小孩子。提出这样的口号,无非是设想一旦有了更多孩子,每个孩子的“质量”就会降低,因为父母为每个孩子所投入的资源(如食物、教育)就会相对地更少,孩子未必能平等地接受到优质资源。

有些传统父母相信为最有“天赋”的那位孩子投资,回报率高,最值得投资,那么,这或将导致其他孩子可能一辈子无法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甚至失去了决定自己命运的机会。

桑贾伊甘地喊出如此口号,站在社会结构角度来看,是为了缩减人口膨胀。但从另一角度分析,也是为了下一代的教育素养能有所提高,不追求数量,而追求质量。

下一代的教育程度得提高,必须享受他们应有的资源、权利。有些父母抱持期望自己的老年生活,有孩子能照顾他们的思想,试问这想法是可行的吗?

晚年更有尊严

在欧美国家,很多老年人愿意多花时间与子孙在一起,享受老年生活,但同时有自己的生活圈子,不被孩子完全束缚生活,从而降低晚年生活的品质。这一切归功于社会保险和完善的医疗制度,这种生活使得他们的自尊心和自我认同变得极为重要,无需生孩子,确保以后有人来照顾他们。他们想要几个孩子能完全按照意愿,不必在乎孩子是否照顾他们的老年生活,毕竟国家的公共福利制度能完成这样的保障。

华人常说:“养儿防老,希望老了以后,孩子可以照顾他们”,但又有谁能百分之百的保证孩子出社会后,有能力养活自己外,还能给你足够的费用度过晚年生活呢?有效且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如养老金和医疗保险)使我们能够受益于退休金,不必担心将来。

与其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不如最大效益化利用社会的福利制度,购买医疗、社会保险等产品。

反应

 

国际

健康生活预防老年记忆障碍

(赫尔辛基13日讯)芬兰一项研究表明,包括运动、脑力训练和健康饮食在内的健康生活方式,可增进大脑健康,并预防老年记忆障碍。

据报道,这项研究由东芬兰大学老年流行病学教授基维佩尔托领导的研究团队执行,共有1262名60岁以上、存在记忆障碍风险的老年人参加这项研究。



研究人员对其中一半受试者实施了该研究团队研发的强化生活方式指导,包括特定食谱、运动、脑力训练以及心血管病风险管理等。作为对照组,另一半受试者则接受标准生活方式的指导。

经过两年时间,两组受试者的健康状况呈现明显区别,接受强化生活方式指导的受试者,自我感觉生活质量有所提升,他们患其他疾病的风险也显著下降。

基维佩尔托建议,为预防老年记忆障碍,身体锻炼应包括有氧运动和肌肉练习;脑力训练应包括阅读、填字游戏、下棋及学习外语等;饮食应清淡且多样化,多吃蔬菜水果和鱼类,少吃红肉。另外,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也是提高记忆力的一种重要方式,“因为孤独是许多身心健康问题的源头”。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