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宗教和谐来自互相尊重/林煌达

每年2月份的首个星期是“世界不同信仰间和谐周”,自联合国于2010年10月20日通过议决后,2月1日至7日这日子,即成了一座跨越宗教的桥梁,本着相互理解与促进和平的意旨,推广非暴力文化,以促成全球人民不同信仰间的和谐。

“世界不同信仰间和谐周”纪念活动在去年以“通过不同信仰间的和谐,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为题,呼吁各国政府、机构与民间社会通过各种倡议及方案,在世界各地的教堂、回教堂、犹太教会堂、庙宇等礼拜场所,依据本身的宗教信仰传播善念,展开跨宗教的对话。



身为多宗教的国度,印度勒克瑙虽在不同的宗教群体间有关系紧张的信号,却是少数未曾发生过重大宗教冲突,而且拥有高容忍度的城市之一;此外,作为世界文化大熔炉的槟城,也在去年打造了全马首个宗教和谐中心,希望能通过异中求同的智慧,提倡整体社会的和睦。

社会学家倾向于将宗教视为一种可巩固群体团结的工具。美国社会学家汤玛斯·卢克曼将宗教定义为一种具有强制性质的社会性建构符号系统,并以高于人类的视角,阐释它如何在各类生活义务中的实践给予指引。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在心灵上的追求也越来越多元化。早在2017年6月,面簿创办人马克·扎克伯格即在芝加哥举办的社区峰会演说中,将面簿与宗教划上等号,并建议人们在社交媒体的平台上寻求新意义。

他这番将面簿比喻成“新宗教”的说辞,尽管惹来不少争议,但其足以紧密连接世界、构建社区的力量,却非常值得人们关注。他认为,无论是教堂、运动队或街坊邻里,都是人们在各自社区中找寻意义的做法;然而,当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日益疏远,故人们须从别处寻觅找生活的目的和归属感。



突破二元对立的僵局

被誉为“韩国社会贤者”的百岁哲学家金亨锡教授,在其近期出版的著作《在生活中寻找永恒之路》中探讨了人类、宗教、社会等问题,而且解析了基督教、天主教、佛教、儒教等多种宗教原理及现象,其中亦包含帕斯卡尔、尼采、康德等哲学家对神的命题。

他在书中“宗教,是不是必须的”一章中提及,信仰是一场押上本身性命及人格的冒险与赌博,一旦失去,整个自我就会回归到“无”;但得到之后,不仅会占据自我,甚至还会占据永恒与生活的实际存在。

事实上,宗教在推广社会善行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血腥与暴力。出于群体动物的本能,渴望拥有归属感的人类总希望能与“更多数”的群体相连。这种源自于原始人类的“部落主义”,也让人们亲近及拥护特定群体,且对其他群体产生敌意。

了解各种宗教的面貌,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脉络、哲学思想、人文风俗、仪式教义等,是达成宗教和谐的关键。可是,身而为人的我们,却难免受到有限的知识影响,而局限于本身的认知框架之中,固步自封。

更甚的是,我们也常以本身笃信的观点,当作放诸四海皆准的唯一法则,甚至强加套用在他人身上,并要求他人奉行。

因此,唯有突破部落主义及二元对立的僵局,以理性的对话取代二元对立的辩论,在坚持我“对”之际不急于证明他人的“错”,开明地对待各种差异乃至质疑的声音,放下偏见与猜忌,学会互相尊重,以求共存之道。

反应

 

雪隆

雪议会挑敏感对立 刘永山誓言必对付

(加影6日讯)雪州议长刘永山指出,将毫不犹豫动用权力对付企图在州议会会议中,挑起族群和宗教对立议题的州议员。

他说,虽然有权利控制议会进行期间的辩论气氛,但是议会以外的空间则不在议长掌控范围之内。

“其实过去一年以来,许多宗教狂热分子,尤其是那些有政党背景的人士四处点燃分裂社会的火苗。”

他昨日在惠州客家总商会就职典礼午宴上致词时,这么表示。

他说,本身出任议长将近16个月,目前尚未有任何议员胆敢以身试法,也希望在野党领袖拿督斯里阿兹敏,时刻确保自己和旗下20名国盟州议员能够维持雪州议会过去16年坚持理性论政的优良传统。

他认为,这类群体严重破坏国民团结,现是时候内政部和团结政府慎重考虑。

“若这些政党或人士继续以宗教名义分裂国民团结、破坏社会安宁与威胁宗教和谐的活动,或发表相关的言论,政府必须吊销这些政党的社团注册。”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