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实习生要的是尊重/黄子伦

最近看到新闻争论关于雇主应该给实习生多少津贴,有些人认为实习生不应该有津贴,因为他们是来学东西的;而有些人认为,实习生应该享有最低薪金,即使他们不在该法令的涵盖范围内。

随着这两个阵营互相辩驳,各种对年轻人的偏见和惯老板的言论,就浮上台面了。

我们不妨仔细想想,为何实习生在薪资上总是被亏待?

很简单,站在雇主这一方,他们认为实习生是在短期内就会离开的新员工,也就是说他们的栽培很难得到回报,而且实习生在“实习”为名的保护伞下,他们所能够或者愿意承担的责任就相对低。那么,雇主也就自然地不愿意花更多钱来雇佣他们。

在实习生这一方,因为他们需要相应的学分来完成学业,所以他们在职场的薪资以及工作量的安排上就没有什么空间来和雇主讨价还价,被“亏待”,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合理不代表应该

但是,合理并不代表应该。而且,更重要的是,很多企业忘记了实习生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弥补大专生和职场的能力空缺,但是在政府的辅助津贴和实习生较弱的就职能力,这两种因素使得企业把实习生看成了是信手拈来的廉价劳动力。

相信许多实习生也都有相似的经历,那就是他们的实习过程极其枯燥,做一些低阶且不断重复的工作,例如影印和整理文件。这种做法自然就是大大削弱了实习生存在的必要。

我相信很多实习生之所以抱怨津贴不够,不纯粹是为了那笔钱,而是他们无法从实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以及来自雇主的尊重。

当他们得不到那份尊重,就会想要找别的东西来弥补,例如钱。如果两者皆无的情况下,我们又怎能指望实习生用热情来燃烧自己,去照亮刻薄老板们的银行存款呢?

当然,只有道德呼吁很难改变现况。或者,校方应该改变一下实习的制度,例如,增加实习期的最低期限(10个星期真的很短),好让雇主有足够的时间让自己的栽培得到回报,又或者把实习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好让实习生能够直接转正而成为公司的全职员工。

年轻人并不差,只是欠缺机会;雇主也不坏,只是欠缺动力。

让机会和动力匹配得当,或许能够改变现状,而不是互相指责。

 
 

 

反应

 

财经新闻

雇联:1:3实习政策短视 企业聘外国专才受限

(吉隆坡20日讯)大马雇主联合会(MEF)认为,将实习生的安排与外籍员工的聘用挂钩,是短视的做法,可能会对国家造成不良影响。

该会主席拿督赛胡申博士说,这个措施不仅复杂化特定行业人才招聘策略,也限制企业雇佣最佳全球候选人。

他说,该会支持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在雇用大量外籍员工时,同时提供机会给本地应届毕业生获得行业经验。

但他对人力资源部提出的“1:3实习政策”表达了担忧。

根据该政策,每一名外籍员工的工作准证必须与3名本地学生的带薪实习名额挂钩。参与的公司还能享受税务减免,政策试点将于今年2月15日开始,2026年全面实施。

赛胡申对《太阳报》表示,实际情况是,外籍员工并不需要大马,但大马需要他们,因为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数字化、新商业运作和工业流程管理方式正在加速发展。

“大马需吸引先进技术领域专才,为本地人提供学习机会和工作经验,但将他们的就业与实习生安排挂钩,决策者似乎迷失了方向。”

他说,外籍员工通常是基于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被聘用,这些在本地无法获得,且大多数公司最终还是会用大马人替代外籍员工职位。

“外籍员工来到大马,目的是为本地公司建立、装备并提供最新技术知识,帮助我国成为高收入、高科技的国家,将他们的雇佣与强制安排实习生,将带来灾难性后果。”

他举例,一些需要专业技能的公司可能会面临困难,无法将实习角色与业务需求对接,从而限制实习项目效果。

增加行政工作量

同时,该政策也将给雇主带来挑战,因为这将增加行政工作量,尤其对于那些人力资源有限的微型及中小型企业。

他表示,如果在大马的跨国公司和大型投资者看不到此政策的价值,国家将无法进步,也无法获得迫切需要的技术知识。

“外籍员工的招聘,对那些需要先进技术和设备流程的行业至关重要,因此不应通过增加额外就业条件,限制外籍员工带来的新技术和经验流入。”

此外,他也呼吁政府在制定政策前,与企业和相关利益方深入对话,以确保政策务实可行,避免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视频推荐 :

反应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