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富者如何更富/江振鸿

日前拜读了作者亦鸣的大作《富者更富,穷者更穷》,令我深有同感。

且举几个我们生活上活生生的例子。

在储蓄方面,每当银行有所谓较高利率的定期存款促销时,总是有最低存款数额的要求。

那些“余粮”不高的穷者,肯定与这个较高利率的定期存款无缘,反之富者,却能轻易获得这些较高利率的定期存款机会,令其在复利的威力之下,本就丰厚的身家更加雄厚。

在投资方面,富者因为所处在的社交圈子,所以可以较易获得一些第一手的投资机会及信息。

举个例子,不少上市公司通常以比市价优惠的股价,来私下配售新发行的股票以募集资金的投资机会,更是与一般的散户无缘,让散户无法享有优惠价买入一些优质股票。

在生活开销方面,月入过万的公司高层,常常有可报公司账的应酬饭局,从而省下不少“吃饭钱”;反观,月薪区区1500令吉的公司基层员工,却得在上班的自费午餐时段,继续承受食材上涨的通货膨胀压力。

也许用电量大的富者,不再能享受电费补贴,但是多数住在排屋及独立或半独立别墅的富人,却有能力及家有空间,通过安装太阳能板,不但能轻易抵消电费补贴被取消所导致的电费上涨,甚至能近一步降低原本的电费。

长远而言,比起大部份住在组屋公寓的普通人更划算,造成富者更富,穷者更穷。

精明理财不躺平

最近热门话题的油价补贴重组计划,富人因为可以轻易购买目前价格不是一般家庭可负担的电动车,日后油价再怎样上涨,从此都与他们无关。

更何况,目前有不少购物及商业中心提供免费的充电服务予电动车。这意味着,正当穷者每月得花数百令吉添油时,富人却可在商场内边轻松购物边等待其电车获得免费的充电,从而省下了一笔交通费。

所以,正当连身家丰厚的富人,都想尽方法开源(投资理财)节流(安装太阳能板及买电车),应对生活开销上涨的压力,财务状况并不理想的您,是否有在投资理财及精明消费方面“躺平”的资格?

 
 

 

反应

 

言论

明智处理庙宇拆迁/江振鸿

拆迁庙宇,在我国这个多元民族及宗教社会本就属于敏感课题。更何况此次要拆迁兴都庙而改建回教堂的风波,更是火上添油,触动了有关族群的神经线。

其实,整起风波中,有几点值得我们深思及探讨。

庙方是否争取地权

首先,追根究底,如果一间庙宇方方面面都是合法的,包括拥有相关合法地契及准证,恐怕没有人能动其一根毫毛。然而,不幸的是,这座百年兴都庙正是建在不属于它的土地上。

第二,既然这座寺庙的土地并不属于它,那么这些年来,庙方是否积极通过不同管道争取这块土地的拥有权,以一劳永逸解决问题?

第三,这座寺庙的土地前拥有者是吉隆坡市政厅。当然,吉隆坡市政厅也已仁至义尽,这些年来并没有对没有合法土地拥有权的庙方采取任何行动。

根据报道,吉隆坡市政厅甚至于2008年指示庙方从距离现址几百英尺外的原址,搬迁至目前的地段。

因此,吉隆坡市政厅当时为何没有顺势而为,一并批准土地转让权予这座寺庙,反而于数年后把相关地段转售给私人公司,从而引发了如今的风波?

土著公司仁至义尽

第四,大家固然可以指责相关私人公司不应该拆迁兴都庙改建回教堂。

但是,不管我们是否认同,虽然是土著公司,但作为这块土地的合法拥有者,这家私人公司的权利是毋庸置疑的,也必须受到法律保护,因为财产权是人最基本的权利之一。

如果我们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若自己花巨款购买了一块土地,希望进行发展计划,却发现土地上有人非法占用,又该作何感想和举动呢?

当然,无可否认的是,即使在法律上拥有对那块土地的绝对所有权,这些年来,相关私人公司仍愿意与庙方进行谈判协商,以寻求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案,可见这家私人公司已仁至义尽,并没有恃势凌人、让问题恶化的意图。

因此,希望此风波能在有关当局的介入下,找到最佳解决方案,圆满落幕。

反应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