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小贩涨价影响大/南洋社论

阳历年元旦,小贩没涨价,农历年时,面食涨价50仙至1令吉,饮料20仙不等。

新年过后,调整回去否?有报道说会,也有说不会,一区一情况。



1令吉不算多,一日三餐就兹事体大了,而且后果严重,影响深远。

一餐多消费1令吉20仙, 一天三餐就是3令吉60仙,一个月平均30天,则108令吉。

扪心自问,大部分人近年来,加薪率多少?有超过100令吉吗?又占了总数的多少?

公司倒闭裁员,自动裁赔不说,B40,即使M40,近年加薪率何尝好看过?即使一些专业,3年来加薪幅度不过50令吉的大有人在。花红更别提了!

这108令吉只是一人开销, 要是单薪家庭,一家四口,其影响可要了这家庭的老命。每月饮食多出432令吉意想不到的开销。



民以食为先,除非少吃、不吃,这钱避免不了。要看问题出在哪,奢侈品没问题,必需品就是问题,饮食则是大问题。

小贩扮演的不只是宣扬本地饮食文化特色,吸引游客的角色,更是低廉价格喂饱社会大众的国民食堂。过高的收费,将让这角色变色,减弱其社会功能,更影响低下层收入群生活起居,甚至民不聊生。

虽然如今社会相对富裕,包括年轻人对食物的需求多元化了,各种档次餐馆、食肆、快餐店等越来越多,低消费依旧是低收入群的选择。

B40,甚至是M40收入群,当入不敷出时,唯一不变的是,仍需要价廉物美的小贩,提供一日三餐所需。

今天,住房俨然人民最负担不起的问题,要是连吃也成为问题,安居乐业将更日益不可及。

所以,别说涨价1令吉几十仙是小事,即使减半,小数还是怕长计,低收入群还是会应付不来。

应对当今生活所需,提高生产力,配以适当的最低薪金制与加薪率,是打工一族赖以维持基本生活的依靠。

新年后,除非恢复原价,“吃相难看”的小贩难免面对顾客流失隐忧,而穷人在更趋向价廉物美之余,只能自求多福。

反应

 

言论

分摊保费能惠及保客?/南洋社论

为了应付医疗保险和回教保险大幅调涨的问题,国家银行在2024年12月提出两项临时措施,帮助因保费上涨而受到影响的投保人。

第一项是,各大保险公司将医疗理赔通货膨胀所产生的保费增加分摊至最少3年,让投保人每年保费涨幅最高只能是每年10%。第二项则是政府和回教保险公司及私人医院共同出资6000万令吉,加速健保改革,包括实施和推广诊断相关分析,公开常见医疗程序的费用,以增加透明度。

上述宣布已经过了两个星期,并不见保险公司有什么实质行动。保险公司有耐心,保客可没有耐心,因为进入1月份,大限已至,如果再没有发展,保客就要缴交调涨的保费了。

设定顶限而非冻涨

此时,财政部副部长林慧英作出宣布,所有的保险公司必须在1月15日起,向保客提供分摊保费的措施和细节。保客如果收到保费涨价通知,可以自1月15日起,拨电保险公司要求分摊保费,公司必须照办。

什么是“分摊保费”?原来,分摊保费是保客可以要求延迟调涨的日期至2026年底,将本来要大幅调涨的保费分成3年或更多年执行,以确保每年的保险调涨不超过10%。

换句话说,国家银行只是暂时设定保险公司保费调涨的顶限,并不是冻结保费调涨。长远来看,保险公司务将达到它们所要调涨的水平。这是典型的“朝三暮四”现代版,只是将保费调涨的现实延后发生,减低冲击,和保客想象中的维持旧保费不变相差甚远。

保客成最大输家

国家银行行长拿督斯里阿都拉昔之前强调,定期调整保险和回教保险的保费已经成为必要措施,以确保能够持续满足理赔不断上涨的要求。这让保客只能扮演“羔羊”的角色,也就是说,如果公司理赔运算得当,获得盈余,那么公司就无需涨价。

但是,假设公司计算错误,那么保客必须埋单(缴交更多保费)。面对这种稳赚不赔的生意,保客,尤其是乖乖缴费,从来没有索赔的保客,成了最大的输家。

保险公司将理赔上涨的费用无止境的转嫁于保客,毫无面对亏损的风险,试问这对保客公平吗?保客要的是固定的保费(固定的风险成本),如果不能确定保费到底将上涨到什么地步,那么,保客可能认真考虑放弃购买医疗保险或者断保,转向更容易预测消费数额的政府医院求救。

国家银行在协调涨价问题,虽然已经做到将保费分摊,但是,在保客面对不合理的对待时所给予的帮忙,如果只是单单延长保费调涨的执行日期,那是远远不够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